三國里說,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梁父吟》是諸葛亮所作的嗎?全文是怎樣的
熱心網友
史載:諸葛亮“每自比管仲、樂毅,好為《梁父吟》。”諸葛為何“好為《梁父吟》”?是感嘆明君良臣相知遇之難!樂毅有管仲之才,一遇一不遇。管仲得遇明君,青云而直上,立下蓋世之功!樂毅不遇明君,功業中道而廢,避禍他鄉,終老他國。哀哉! 《梁父吟》全詩如下:“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壘壘正相似。問是誰家冢?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理。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相國齊晏子。” 諸葛亮“好為《梁父吟》”,乃有心用世,憂心被讒也。全詩用意在“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力能排南山”,以表三士之勇,是實。“文能絕地理”,以表三士之才,是虛。虛實并舉,以表勇士之美,殺之可惜焉!“二桃殺三士”,事在《晏子春秋》:相國晏子路過勇士,三勇士不以禮。晏子向王進言,說是勇而無禮,后恐致亂,不如趁早殺之。并向王獻策,即此“二桃殺三士”之法也。諸葛亮有感于此,憂入世之危也!故長為吟詠。所以必察劉備之誠,三顧而后成行,謹慎如此。否則,若半途被讒而死,豈不是半生心血枉費,一生令名全喪矣!----山上有株古松,松下有個閑人。
熱心網友
同意上樓
熱心網友
《梁父吟》:樂府篇名。相傳諸葛亮隱居時好為《梁父吟》。但現存《梁父吟》歌詞,系詠晏嬰二桃殺三士事,與亮隱居時心情似不相涉,故學者疑之,一說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說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處之“聊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