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1月11日,日軍攻占岳陽,因為張治中失措,12日半夜一場“文夕大火”燒掉了長沙城。請問“文夕大火”的“文夕”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與“馬日事變”的“馬日”一樣,民國時期電報代碼中的日期是用漢字的韻目字代替。“馬日事變”的“馬日”是21日,而12日的韻目代碼為“文日”,長沙大火發生在12日夜晚,即“文日”之夕,電報中即稱為“文夕”。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后,日軍繼續南犯,湖南由抗戰的大后方轉變為抗日的前線。 11月9日日軍攻陷岳陽,繼續向南推進至新墻河北岸,湖北門戶洞開。在此嚴峻形勢下,10月下旬和11月上旬,蔣介石在長沙兩次召集軍政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因對確保長沙缺乏信心,蔣介石指示實行“堅壁清野”和“焦土抗戰”的方針,在長沙淪陷前將全城焚毀。11月7日,蔣介石在長沙召開的重要軍事會議上再一次指示:長沙要實行“焦土抗戰”,如不守,必須徹底破壞,“不資敵用”。省政府主席張治中據此于11月10日召開省府會議議決,由長沙警備司令部第二團團長徐昆任放火總指揮,組織放火隊伍,準備放火工具。放火時,以城南天心閣處舉火為號,全城統一行動。按此計劃,徐昆將警備第二團以3人為一組,編成100個放火小組,分發放火器材,調集大量消防車,灌入汽油,作為放火車。11月12日上午9點左右,由衡陽上行的火車宣布停開。當天下午,一些主要街道便堆放了大量易燃物。有些墻壁上用石灰寫著“焦”字,或畫了其他縱火暗號,或用日文寫著對敵宣傳標語。幾乎同一時候,蔣介石限一小時到達的密令送到張治中手中:“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毀,望事前妥密準備,勿誤!”隨后,張治中又接到蔣侍從室副主任林蔚的電話,內容是“對長沙要用焦土政策”。 當時,“前線平靜”,敵我雙方還相持于新墻河以北,距長沙還有100多公里。但是,焚城計劃已經制定并通過,還成立了破壞長沙指揮部。這天晚飯后舉行會議,宣布:今晚如發現北門方向出現火光時,全市即放火。而警察局在會后即通知各分局,“今晚有撤退的可能,要他們整裝待命?!比缓?,各項準備工作加緊進行。當晚10點,引火汽油已分發到各防火單位班(小隊)。12時,警備二團、社訓總隊均進入了準備位置?;馃L沙的全部準備工作均已就緒,長沙大火已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了。 這是一段焦灼的等待。11月13日凌晨2時許,南門某處突然起火。省保安處處長徐權回憶,當時他迅速得到士兵的報告,判斷是失慎。打電話找警察局文局長,要求救火。不到一刻鐘,南門已經3處起火。徐權判斷是放火??陕闊┑氖窍狸犠吡?,誰能控制火勢?不多久,長沙已是“全城火光沖天”。不多久,連天心閣也火光四射,接著全城起火。 據時任長沙市市長的席楚霖回憶,大火發生時,市民從睡夢中驚醒,“面對熊熊烈火,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一些不能行走的傷病員被烈焰吞沒;被大火逼得走投無路的婦幼老弱,或躲進水缸,被活活煮死,或躲入防空洞,被烤焦致死。 大火從11月13日凌晨到17日,整整燃燒5天之久,(席楚霖《長沙文夕大火前后》)全城街道、建筑90%被毀,直接死于火災的有3000余人。據國民黨湖南省政府統計室編印的《湖南省抗戰損失統計》估計,大火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多億元,相當于抗戰勝利后的1。7萬億元。大火前長沙30萬人口已疏散90%,長沙全城焚毀殆盡,此30萬人頓成無家可歸的難民。據統計,至12月9日最后一次發放賑濟款,全市登記災民共12。4萬人,其中僅僅黎沌、螽斯港收容的孤兒即達815人。 。
熱心網友
12日的電報代碼為“文”,本應稱“文日”,夕指夜里,電報時間是晚上,故稱“文夕”。
熱心網友
對
熱心網友
好慘呀!
熱心網友
由于12日的電報代碼為“文”,又稱“文夕大火”。 1938年11月8日,日軍侵入湘北,同日出動飛機轟炸長沙。9日,臨湘陷落,11日岳陽失守,長沙形勢日趨緊張。10日,張治中在南門外磐園召開省府會議,傳達蔣介石關于準備焚毀長沙、實行“焦土抗戰”的指示。12日,焚城的準備工作準備就緒。13日凌晨2時許,南門某處突然起火,放火隊員誤以為放火信號,便一齊動手,四下放火,沖天的火焰接二連三沖天而起。由于12日的電報代碼為“文”,又稱“文夕大火”。大火燒了整整五天五夜,長沙人民世世代代創造和積累的財富頃刻化為灰燼,全城街道、建筑90%被毀,在大火中喪生者達3000多人。當時《中央日報》社論稱:“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