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認為諸葛亮犯了很多軍事錯誤:1不該只讓關羽一軍守衛腹背受敵的荊州卻把大部分兵力窩在四川;2馬超起兵雪恨攻打曹操的時候應出兵夾擊曹操,而不是入川;3北伐中原不用魏延的計策并排擠魏延。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以上觀點?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前來討論!

熱心網友

我認為以上三點如果簡單說成諸葛亮的錯誤,是不正確的1,在剛取西川后,劉備手下最最有謀略,最忠心的的大將就關羽,守荊州自然應先考慮關羽。其他的提得上的象張飛,謀略不夠;魏延,降將一個,不足信任;至于趙云,其實只是一介武夫,不足獨當一面,歷史上他的真正身份只是為劉備掌管御林軍的。生前沒有過過錯,所以死后名聲不斷升高,以至三國志中有關張馬黃趙列傳。至于關羽大意失荊州,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關羽太高傲,而是劉備奪了人家的地盤,人家背后肯定總想著奪回來,即使暗算。這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2。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劉備入川時,馬超已兵敗并且投靠了漢中的張魯。如果說劉備剛奪了荊州(孫權還想把荊州奪回去),就急著和曹操火拼,那么劉備肯定是瘋了3。至于諸葛亮不用魏延的在子午谷出奇兵的計策,這個爭議比較多。但我認為諸葛亮的想法或許更全面更長遠一些。因為出兵中原的最大問題是糧草難以運輸,如果大軍從小路突進,即使敵人沒有防備,自己的糧草也難以保障。如果把希望寄托在奪取敵人城池中的糧草,那么如果敵人把糧草燒了呢?所以在第一次伐魏,開始局面一片大好的形勢下,冒險出奇兵應該不可取。而任用馬謖守街亭是諸葛亮的大失誤。

熱心網友

諸葛亮失誤雖有,但瑕不掩瑜。后人評價說:“諸葛一生惟謹慎”。可見,謀略之周詳。蜀國之所以失敗,在于劉備發傾國之兵,敗于陸遜的火燒連營。這就好比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兵了,這仗還能打嗎?所以,你提出的諸葛亮軍事失誤,都沒有理論依據的。

熱心網友

諸葛亮有幾大問題:一是用人方面的錯誤,他自己是個人才卻不是識人用人的人才,用關羽守荊州是錯誤,如果是我,就用趙云.至于魏延完全是他個人偏見,還有馬謖.包括他的接班人的選取. 二是性格方面的因素.什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簡直是胡鬧!本來三國鼎立之勢還可以存在若干年,可是給他的成年的窮兵黷武,搞的生民涂炭,國力空虛.

熱心網友

軍事決策沒有絕對正確的,只要贏都正確,大意失荊州和入川我都不太熟悉,至于魏延,古代相人術風行,諸葛亮說其腦后有反骨,而且當初又是叛變投靠,所以導致諸葛亮排擠他.最后真的反了,這到底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