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便覺得非常干燥,還帶有少許血絲,是怎么回事啊,該怎么辦啊?
熱心網友
所謂“大便帶血”,就是指大便中混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嚴重者大便看起來幾乎全是血液,統稱“便血”。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腸道本身的疾病,又可分為:①腸道潰瘍和炎癥,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痰、傷寒、潰瘍性結腸炎等;⑧寄生蟲感染,如鉤蟲病、血吸蟲病等;②腫瘤,如直腸癌、結腸癌、腸息肉等;④腸道血液循環障礙,如痔、腸套疊、腸絞窄等;⑥損傷,如肛裂、器械檢查或大便干燥擦傷等。二是腸道以外的...
熱心網友
所謂“大便帶血”,就是指大便中混有肉眼可見的血液,嚴重者大便看起來幾乎全是血液,統稱“便血”。引起便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腸道本身的疾病,又可分為:①腸道潰瘍和炎癥,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痰、傷寒、潰瘍性結腸炎等;⑧寄生蟲感染,如鉤蟲病、血吸蟲病等;②腫瘤,如直腸癌、結腸癌、腸息肉等;④腸道血液循環障礙,如痔、腸套疊、腸絞窄等;⑥損傷,如肛裂、器械檢查或大便干燥擦傷等。二是腸道以外的其他系統的疾病,又可分為:①血液病,如各類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⑧急性傳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⑧維生素缺乏癥,如缺乏維生素C或K等;④中毒或藥物毒性作用,如細菌性食物中毒、汞中毒等。通常,小兒便血的主要原因是直腸息肉或腸套疊,青年人便血以痔、肛裂和結腸炎為多見,中老年人便血同時伴有大便習慣改變者,要考慮到腸道腫瘤的可能性。便血通常是下消化道病變的主要癥狀。下消化道一般是指空腸、回腸、盲腸、結腸和肛門。便血的顏色可因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血液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長短而不同。如經常于便后滴出少量鮮血,病人沒有腹瀉、消瘦等,則以痔的可能性較大。如血液與糞便相混合,并伴有粘液,結合病人的病史、癥狀和體征,要分別考慮癌瘤、息肉、慢性細菌性或阿米巴痢疾、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一般來說,出血部位愈低、出血量愈大、在消化道內停留時間愈短,則便血的顏色愈鮮紅。因此,仔細觀察便血的顏色和性狀,有助于對出血的部位、疾病的種類和性質作出分析 很多人認為:只要大便時出血就是患了痔瘡。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概念。因為便血不僅僅是痔瘡獨有的癥狀。便血,意味著消化道出血,而消化道出血又分為高位出血和低位出血兩種。 消化道高位出血,例如食管下端靜脈曲張破裂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潰瘍出血等,由于血液離開血管后存留在腸腔的時間較長,排出體外時糞便呈柏油狀,色黑,或咖啡色,呈漿糊狀,大便潛血陽性。 消化道低位出血,尤其是結腸、直腸下端出血,血色鮮紅且與排便關系密切。其中,痔瘡出血的特點是用力排便時,血液從肛門內排出,量不等,或便后手紙帶血,或滴血,或呈噴射狀。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較少且伴有劇烈的疼痛。直腸息肉出血,多見于兒童排便時血液污染肛門周圍。若為成年人,糞便中帶血并混有粘液和膿性分泌物,氣味奇臭,伴有便條變細癥狀,應高度注意直腸和下段結腸有無癌瘤存在。若糞便中帶血并伴有粘液,里急后重,大便次數增多,左下腹疼痛者,首先應考慮痢疾和慢性腸炎。 以上論述了便血可由多種疾病所導致,并非痔瘡所特有。另外,痔瘡并非僅有便血這一癥狀。一般的講,痔瘡除便血外,還會出現便后有物脫出于肛門外、肛門周圍瘙癢、流粘液、肛旁腫痛等癥狀。這些癥狀對某個具體病人來講,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幾個癥狀并存。因此,不應該認為大便出血就是患了痔瘡。應該全面考慮,盡早去專科醫院診治,以防誤診、誤治。
熱心網友
可能是大腸濕熱所致,又或許是生痤瘡,你應該到醫院去做個詳細的檢驗!~
熱心網友
便秘帶少量血絲,常見原因有二:一是肛裂,出血少,常伴肛門周圍疼痛;二是痔瘡,出血量較大,常無痛感。你的情況似為前者。建議去肛腸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