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抗日第一槍的是他,他后來又變節了.但是最后民族的大義他還沒有泯滅.大家怎樣看待他?

熱心網友

馬占山的傳奇生涯 打響抗戰第一槍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一個星期內占領了遼寧和吉林。蔣介石電令張學良“力避沖突,以免事態擴大”。于是,吉林省主席張作相放棄吉林倉促入關;黑龍江省主席萬福麟棄守入關從事內戰。時任黑河警備司令的馬占山對日本的入侵早就切齒痛恨,“九一八”事變后更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強烈不滿,暗下決心要與日寇決一死戰。當日軍開始進攻黑龍江時,他接到了張學良的委任,任命他為代理黑龍江主席兼軍事總指揮。馬占山立即率軍前往省城齊齊哈爾。1931年10月20日,馬占山在省府大禮堂舉行就職典禮。隨后他一面調整軍事部署,做好戰爭準備;一面采取措施激發部隊的戰斗士氣。他還公開懸賞緝拿在“九一八”事變中投降日軍的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日本關東軍趁馬占山立足未穩,派日本駐齊齊哈爾領事館武官對他進行恐嚇說:“如欲避免戰禍,其惟一方法為馬主席即行下野,同時將省政府交與張海鵬管理。”不久,關東軍向他發出最后通牒。對于日軍的挑釁,馬占山義憤填膺,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對策。列席會議的劣紳地主趙仲仁、李蔭棠認為,有兵數十萬的遼寧尚且不抵抗,只有一萬兵馬的黑龍江省如何能抗日?他們要馬占山顧全地方,歡迎張海鵬。馬占山聽后拍案大怒,厲聲道:“現已到間不容發之時,戰亦亡,不戰亦亡,與其不戰而亡,何如誓死一拼以盡天職!”1931年11月4日凌晨5時,日軍出動飛機七架、陸軍四千余人,在鐵甲車和山炮的掩護下,向江橋、大興等地發起猛烈進攻。馬占山率領守軍奮起反擊,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江橋抗戰。激烈的戰斗持續了三天,馬占山親臨前線指揮,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僅五日一天,就擊斃擊傷日偽軍一千四百余人。六日又重創濱本步兵聯隊和高波騎兵聯隊,使日軍一次次進攻被打退。由于戰斗的消耗,省銀庫里只剩下一千多塊錢,馬占山派人到哈爾濱籌了二百四十萬。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要用籌款鼓舞全軍士氣,所以立即下令:“把錢沿路發給我們的兵士,從最前線發起。”結果這二百四十萬元發到最后一處也就發完了,馬占山分文未要。這一做法使前線士兵群情激奮,屢屢出現壯烈場面。傷亡慘重的日軍惱羞成怒,又調來關東軍精銳之師長谷旅團和天野旅團,并動用大批飛機對馬部陣地進行狂轟濫炸。陣地工事全毀,人員傷亡嚴重,且又得不到增援,馬占山只得趁夜將部隊撤至紅旗營子一帶。他不顧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英勇抗敵的行動,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社會各界通過不同的方式慰問抗日將士。由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評價說:“這種保衛國土,寧死不屈的精神,實為中華民族前途生路之所系,使世界知道我國軍人非盡無恥,為民族爭回不少光榮。”上海福昌煙公司為鼓舞士氣,還專門生產了“馬占山將軍牌”香煙,并在報上登廣告說:“愿人人都學馬將軍”。日軍自入侵以來,還未遇到過如此頑強的抵抗和如此重大的傷亡,他們采取了政治誘降與軍事進攻并重的方針,調集關東軍勁旅多門師團的四個步兵聯隊、兩個騎兵聯隊和一個野炮兵聯隊,配合長谷、天野旅團,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又向馬部守軍發起進攻。馬占山雖采取了靈活機動的戰術,然而與敵激戰半月余,人員僅剩兩千多了。他不得不向后撤退,大興、昂昂溪等地相繼失守,省城齊齊哈爾也被攻破,最后退到了海倫。重新豎起抗日旗幟在海倫,馬占山重新成立了抗戰政府,重組了軍隊,還成立了一個一千五百人的學生團。但這些補充畢竟是有限的,他得不到國民黨政府一槍一彈的增援。隨著日軍不斷開來,馬占山背靠小興安嶺,已經沒有了退路。從十二月開始,日軍逐步縮小了對海倫馬占山部的包圍。馬占山在無奈之中,向國民政府發出了呼救:“江省情形,已如釜底游魚,環境實屬險惡。惟懇迅即決策,以解危亡。”但國民政府置之不理,全軍覆沒的危險一天天逼近。這時,日軍更加緊了誘降活動。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帶領各國記者,在漢奸趙仲仁的引導下,過江拜會馬占山。板垣一見面就說:“雙方以前沖突已成過去,此后當各不相犯。”并表示仍將由馬占山擔任黑龍江省主席。正在尋機擺脫危機的馬占山,對板垣提出的條件表示了認可。恰在此時,駐防哈爾濱的馮占海部聯絡依蘭鎮守使李杜和東鐵護路軍司令丁超,在哈爾濱成立了抗日自衛軍,并派人聯絡馬占山與進攻哈爾濱的日軍展開激戰。馬占山立即派出袁崇谷旅進行支援,但袁旅在半路上遭到日軍的襲擊,傷亡慘重。為避免該旅被日軍全殲,馬占山決心找“急救法子”。后來他回憶這時的情況時說,“我看不行了,非想法子不可,不緩和一下,全軍有覆滅的可能。我于是決心假投降,同小鬼子較一較智能,以便整理部隊與他們再拼”。主意拿定后,他獨身一人前往被占領的哈爾濱會見日本陸軍第二師團長多門二郎。見到馬占山,多門問道:“你過去為何要打日本,而今為何又要講和?”馬占山答道:“因為你們欺侮我們中國人,所以打你們,不管勝敗,必叫你們知道中國人不是好欺侮的。但是眾寡懸殊,打不過你們,只好同你和。”“那么,你看如何處理黑龍江的問題呢?”多門問道。馬占山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三個條件:“第一,日本不能有領土的要求;第二,日本在黑龍江不得駐兵;第三,黑龍江的內政日本不得干涉。”多門權衡再三,還是答應了。就這樣,馬占山與日軍達成了協議。1932年3月9日,偽滿洲國在長春成立,馬占山被委任為偽軍政部長兼黑龍江省省長。從“抗日英雄”到“漢奸省長”,馬占山在全國人民面前扮演了反差如此巨大的兩個角色,全國嘩然,各種猜測都有。馬占山的內心也遭受著極大的痛苦。會談時多門答應接受馬占山提出的條件,其實純屬一種欺騙。上任后的第二天,日方就發出公函,聲稱黑省一切事務馬占山不得擅自做主,并派出日本人對其進行嚴密控制。同時,日方還要改編他的軍隊。馬占山再次被逼上了絕境。恰在此時,張學良派人秘密潛回齊齊哈爾,勸說馬占山反正。馬占山的心中又升騰起強烈的反日情緒,開始醞釀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一段時間里,馬占山表面上不理政務,沉湎于酒色之中,讓日軍麻痹;暗地里,他正在秘密準備率部出走。他派人到拜泉、海倫、黑河等地,給省城特務機關長林義秀發電報,謊稱部隊有嘩變征兆,須馬占山親自前往安撫。日軍對此深信不疑,1932年3月31日,馬占山將省鹽款一千四百萬元、呼海鐵路借款金票七百萬元、收稅款三百萬元一并提出,調集軍用汽車十二輛,將重要物資和軍馬三百匹悄悄運走。4月1日,他率領第二旅官兵二百余人,攜帶文件及重要物資,趁夜色迷茫,拔營而出。當了二十三天“漢奸省長”的馬占山,再次豎起了抗日旗幟。同年4月2日,馬占山率部到達克山,在那里主持召開軍官會議。他說:“值此生死關頭,至于個人之毀譽得失,實無暇顧及。”4月7日,馬占山到達黑河,重新組織了黑龍江省政府。隨后,馬占山制定了作戰計劃,率軍向哈爾濱進發。戰斗打響之初,戰局發展順利,呼蘭地區的日軍在馬占山部的突然襲擊下大敗而逃。馬部乘勝追擊,將日軍趕至松花江邊。然而馬占山舊部程志遠在關鍵時刻為日寇收買,陣前倒戈,使日軍趁機得以逃脫。隨后日軍調集人馬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在呼海鐵路全線發起猛烈進攻,從此馬占山部便陷入苦戰之中。七月下旬,馬占山部全軍潰敗,他偕余部退入小興安嶺深山密林之中。日軍緊追不舍,他率部突圍后,收集殘兵不足百人,潛入大青山,以草根充饑。此后馬占山又試圖重整旗鼓,但終因兵力不足,難以奏效,不得不于年底和蘇炳文一起退入蘇聯境內。當時退入蘇聯的各抗日部隊共三萬多人,他們經蘇聯進入新疆,準備轉赴內地繼續抗戰。但到了新疆卻被改編為新疆地方部隊,馬占山、蘇炳文先后憤而棄職,赴歐洲游歷。1933年馬占山回國,經香港到達上海。當東北義勇軍英勇抗敵、華北出現嚴重危機的消息不斷傳來時,馬占山立即前往廬山向蔣介石請戰。蔣介石對馬的請求不以為然,給了他一個空頭職務——軍事委員會委員。1936年12月馬占山到達西安,他十分贊成張學良、楊虎城與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參與了著名的“西安事變”,在“八項主張”上簽了名。張學良任命他為騎兵總指揮。為北平和平解放出力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馬占山前往南京再次向蔣介石請戰。8月21日,蔣介石任命他為東北挺進軍司令。馬占山受命后馬上到達大同,著手編組挺進軍,并率部轉戰綏遠地區。從1938年開始,馬部又轉入陰山進行抗戰。陰山位于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它西為狼山,中為大青山,南為涼城山。日軍要侵入大西北,必須橫跨陰山。馬占山在此戰斗了七年,直到抗戰結束。挺進軍作戰曾多次得到八路軍的援助,1938年8月下旬馬占山決定到延安拜會中共領導人毛澤東。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召開了熱烈的歡迎會,毛澤東親自致詞,歡迎馬占山將軍到延安訪問,并對馬占山的抗日行動給予很高評價。馬占山在延安整整呆了一個月,他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了解了抗日根據地人民的革命斗爭,這對他以后政治態度的轉變起了很大作用。九月下旬,他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延安,回到哈拉寨。內戰爆發后,蔣介石任命他為東北“剿總”副總司令。他稱病不肯就職。后在蔣介石的多次催促下才于1947年4月到沈陽,再次以治病為名飛回北平。淮海戰役結束后,北平也很快處于人民解放軍的包圍之中。在傅作義的軍隊中,師長慕新亞、欒樂山、劉化南都是馬占山的舊部,與馬關系密切;傅作義也是馬占山的拜把兄弟。馬占山充分利用這一點,打算為自己和部下選擇一條光明的出路。一天,馬占山的好友蔡運升偕華北法學院俄語系教授王之相來訪,馬向王請教未來北平形勢,王認為,北平問題最好的出路在于和平解決,并說:“馬將軍可以借助友誼關系,勸告傅作義將軍放下武器,接受和平,北平人民將感念不忘。”馬占山聽后忙道:“說得好!說得好!”幾天后,馬占山來到傅作義的住處,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并說:“和平解放北平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應該早拿主意。”隨后,馬占山接受了中共地下黨的建議,邀請華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鄧寶珊來北平,一起勸傅作義和平起義。在以后一段時間內,傅作義、馬占山、鄧寶珊多次進行商談,確定和平解決北平的具體事宜。1949年1月,北平終于和平解放了。新中國成立了。1950年6月,毛澤東托人打電話給馬占山,邀請他出席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一屆二次會議。馬占山十分激動,但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終未能出席。11月29日,馬占山在家中溘然去世,終年六十五歲。摘自《名人傳記》作者:馬駿杰河南文藝出版社2002年1月版 。

熱心網友

sgzhengzhiyong 的對比不正確。馬占山是黑龍江東北軍,他的抗日屬于“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抵抗日本”。要改成以下說法才合理:“其實不管怎樣,我認為,只要他在當時那樣一種孤立無援、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能夠打響抗戰的第一槍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僅此一點就應該認為他是抗日英雄。這比起九一八事變后占有優勢兵力的沈陽東北軍面對人數少得多的日軍的挑釁卻不作任何抵抗要強得多了。”---加上“沈陽”兩個字。另外,現在的人容易被紙面上的“運動”嚇倒,其實“運動”對大多數人的沖擊的沖擊是微乎其微的。例如唐生智在文革中,也不過被當時的上級打了兩個耳光,除此再也找不出“唐生智受迫害的事例”。

熱心網友

馬占山打響東北抗日第一槍和之后反正繼續抗日這方面是毫無疑問,值得肯定。關于他中間投敵的事情,我所知道的說法很多,最為極端的說法說他開始就不是真心抗日,只是形勢逼迫不得已而為,這種說法在我看來站不住腳,因為他此前也曾多次拒絕日軍的誘降,這是事實。關于他投敵是為了保存實力的說法是來自于馬占山本人,其中也頗多疑點,這從他投敵后屬下紛紛與其分道揚鑣看來也很難說得通,這也是事實。由于當時形勢的錯綜復雜,我們現在要判斷他這一行為的真正原因看來很困難,不過有一點是我所相信的,馬占山在這段時期的各個不同階段明顯缺乏邏輯關系的行動恐怕不僅僅是出自于他本人的意愿,還有各方政治勢力的影響,其中也不排除來自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內部的不同勢力。其實不管怎樣,我認為,只要他在當時那樣一種孤立無援、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能夠打響抗戰的第一槍就已經難能可貴了,僅此一點就應該認為他是抗日英雄。這比起九一八事變后占有優勢兵力的東北軍面對人數少得多的日軍的挑釁卻不作任何抵抗要強得多了。馬占山解放后不久就去世了,沒有趕上可能觸及他的政治運動。

熱心網友

就是不知道他解放后趕沒趕上運動。這種人,碰上這種事情,好不了。潘漢年又咋樣?寒心啊!

熱心網友

那不是變節,而是為了保存實力才詐降日偽。1931年10月20日馬占山臨危受命,就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軍事總指揮。領導江橋抗戰,打響東北抗日第一槍。 1932年2月,日軍攻占哈爾濱后,馬占山詐降日本,任偽黑龍江省省長,后任偽滿洲國軍政部長;同年4月在黑河舉兵反正,通電繼續抗日,任東北救國抗日聯軍總司令;1933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1936年參與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后任東北挺進軍總司令;1940年任黑龍江省主席。1946年任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1949年1月與傅作義、鄧寶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宣布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