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某皇逝前,擬詔“傳皇位十四阿哥”有說被壞人改為“傳皇位于四阿哥”。這事有無?是對是錯?為什么? 清朝某皇逝前,擬詔“傳皇位十四阿哥”有說被壞人改為“傳皇位于四阿哥”。這事有無?是對是錯?為什么? 它說明什么?

熱心網友

應該說是假的,原因有三點: 1。因為直至清朝末期的“古文”中,繁體字中有“于”和“於”兩個字,分別有不同的意思,不能混用。古文“于”多作“在”之意,而“於”有作“予”或“給”之意。如果出現用“于”作“予”或“給”之意,應是古文法錯誤,可認為“作假”。 2。康熙英明一世,怎么可能不考慮隔代的問題,清朝的正式文件(詔書當然更重要了)必然是滿、漢兩種文字做兩份的,漢字好改,滿文不好改。可認為“作假”。 3。清圣祖康熙傳位給清世宗雍正的事,確有“雍正奪嫡”之事,但卻無“擬詔 -傳皇位十四阿哥改為傳皇位于四阿哥之史”。所以不能考證。 綜上所述,是江湖傳說加上近代小說(缺乏知識和考證)的謬說,并以訛傳訛而已.

熱心網友

你那是野史說的,瞎掰,詔書歷來是做2份的(滿文,漢文),你去看看滿族文字就可以知道了,不可以滴!

熱心網友

應該說是假的.如果說是真的,為什么還要十四阿哥遠離權力中心。再則,康熙英明一世,怎么可能不考慮隔代的問題.弘力在這一點上為他父親加了分.

熱心網友

不過是巧合,后人的臆想啦那個時候的數字和現在的書寫方式肯定不一樣拉

熱心網友

假的!詔書分滿漢2種文字寫的

熱心網友

你說的是民間野史中的雍正奪嫡清代確有匾后立囑的做法但是這份遺囑在清廷檔案中沒有找到所以不能作為正史

熱心網友

無此事野史密詔以漢、滿兩種語言書寫,改不成。

熱心網友

這是清圣祖康熙傳位給清世宗雍正的事,習慣上叫“雍正奪嫡”,是清初三大案之一。這個問題清史學界至今沒有定論。最早是清史一代宗師孟心史先生在《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中認為是矯詔篡立。從此這個問題上升為學術問題。繼孟先生之后,現在碩果僅存的清史研究大家王鐘翰先生又寫了《清世宗奪嫡考實》,在孟文原有基本觀點基礎上,又對之進行補充和發展。王文史料翔實,論證嚴密,受到海內學界稱贊,肯定該文使“雍正奪位之跡無論如何不可掩蓋”。近年來王鐘翰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發現的康熙《遺詔》滿漢文原件,又撰有《清圣祖遺詔考辨》,指出所謂康熙《遺詔》,乃是康熙死后所為。此《遺詔》的發現,不僅不能證明雍正繼位的合法性,反而進一步暴露雍正的矯詔篡立。繼孟心史、王鐘翰之后,一些海內外清史學者,紛紛著書立說,如金承藝、許曾重、楊珍等,都進一步闡發了雍正篡立說的觀點。他們的主要看法是康熙任命胤禵為西征撫遠大將軍,實是對他作為皇儲的安排和鍛煉;康熙之死并非自然為之,很可能是被毒死,應是隆科多或雍正毒害所致;皇位授受不明,將康熙遺詔改“十”為“于”之說并非不可能。認為沒有其事,雍正是合法繼位的學者是馮爾康和楊啟樵。馮爾康認為,康熙廢太子后,欲在皇四子、皇十四子二人中選一人為皇儲,最終則確立了皇四子胤禛。康熙雖然任命皇十四子為征西撫遠大將軍,表明了對他的重視,卻不等于他就是皇太子,因為他當時的實爵還只是貝子,距皇太子之位甚遠;也不能說任他為撫遠大將軍,就是有意要讓他作皇儲的安排,倘若如此,就會在他立有大功,樹立了威信和地位后將他召回,但康熙直到病危時卻仍不將其召回,表明康熙對胤禵仍無立儲之意。另從康熙對皇四子的任用看,派他祭天,參與政事,處理皇室事務及平時對他較高的評價看,他在康熙的心目中比諸皇子都高。還有學者認為不傳位給胤禵是他與康熙深惡痛絕的皇八子胤禩關系密切,若傳位于十四子,大權必然落皇八子之手。康熙命皇十四子西征,意在分割皇八子同伙,并使他們造成錯覺,便于從容安排后事。兩種對立的看法,各有所依據,各有其道理。由于此事涉及涉及宮闈隱秘,雙方的依據都不夠充分,所以長期相持不下。多說一句,“于”和“於”在繁體字中都有,是兩個字,分別下接不同的詞語,不能混用。就像“后”與“後”一樣。

熱心網友

應該不是1.傳位詔書是滿漢兩份各一式,漢文好改,滿文呢?2.于字在清朝是做繁寫的.主要是江湖傳說加上小說的流傳,以訛傳訛而已.

熱心網友

是假的,壅正皇帝比較正直,得罪的官僚比較多,所以對他的誹謗就多,客觀上應該是這樣

熱心網友

這只是某些沒事的人胡亂想的,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事,民間傳說.即使現在你會只有一種寫法寫借條嗎?我看至少要小寫和大寫同時都有吧?所以做為一個鄭重的遺書更是不可能發生.

熱心網友

是假的,具體原因如上面兩位所說,而且,那時候都還是繁體的漢字,"拾肆"你覺得可以改嗎?這個道理很簡單.另外,清朝開始采用遺詔傳位是從雍正朝開始的。

熱心網友

可能性幾乎是沒有,因為詔書還有滿洲語版本,滿洲語似乎就很難改吧?根據這個事情看,這個沒有對錯之分只能說是一次權力斗爭罷了。說明了皇族之間斗爭的殘酷性。皇帝并不是那么好當的。

熱心網友

應該說是假的。因為清朝的正式文件(詔書當然更重要了)都至少是滿、漢兩種文字做兩份的,漢字好改,滿文不好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