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22個月,她不會跟其他小孩搶東西。當別的小孩跟她搶的時候,她會馬上讓給別人。她也最見不得人家小孩哭,別人一哭,她就趕緊把東西讓了。哪怕她非常不情愿。平時我們一向教育她要與別的小孩和睦相處,鼓勵她讓東西。可是后來發(fā)現(xiàn)她在把東西讓給別人后,尤其是把自己心愛的玩具讓出去的時候,她很受傷害,會低頭不語,長久不吭氣。或呆呆地站在一邊不聲響。看的我也很傷心,我很懷疑我們是不是不應(yīng)該這樣教育她。
熱心網(wǎng)友
教育孩子忍讓是好事,不過要告訴她原因,讓她形成一種內(nèi)斂的性格,但是并不是放棄自己應(yīng)得的利益,也許等她大一些了會更明白些。家長可以非常溫和的和她溝通一下。
熱心網(wǎng)友
第一,你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學(xué)會怎么和別的孩子交流。第二,你的寶寶開始有自我意識了,也就是知道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不是。第三,她的這種自我意識,在你的錯誤引導(dǎo)下,在朝著不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第四,寶寶雖然小,但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和自己的意識。你所做的,其實就是在代替寶寶思維,讓寶寶失去自我,跟著你的想法走。所以,我的建議是:第一,多帶寶寶出去玩,讓寶寶自己和別的小朋友打交道,你離她遠一點,不要代替她去做任何決定。第二,如果還出現(xiàn)她不情愿但是又把玩具送出去的情況,你可以建議(注意,是建議)她與那個小朋友約定一個時間,到時間就請那個小朋友歸還玩具。因為玩具是你女兒的,不是他的。第三,贊揚和鼓勵寶寶的善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贊揚和鼓勵是有原則的,并不是非要犧牲自我的利益去幫助別人。所以,可以帶孩子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玩具,也可以讓他們交換玩具。不管怎么做,你都只是引導(dǎo)孩子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決定權(quán)在你的孩子,讓她自己決定怎么做。
熱心網(wǎng)友
你的情況我想可以這樣試試:1、正如樓上朋友所說,多與她進行必要的道理甚至是兒童化語言的溝通。而不是以長輩的口氣不允許她做這做那,過分的制約她。2、平時,只要她想做的事,只要不危險太大、或危害他人,放心并鼓勵她自己去做。(培養(yǎng)自信心)3、學(xué)會分享別人的快樂,當她把東西讓給別人時,別人會高興,但此時她能想到,別人的快樂是自己的幫助才有的,能從中體會到自己被他人尊重、認可、能在同伴中樹立更高的威信和地位,她就不會有委屈感了。從而明白,愛別人也是愛自己,讓她在人際交往中得到這樣的感覺,她會成長的很好的。4、有時也有意安排別人分東西給她的情節(jié)出現(xiàn),這樣,她才會明白,這原來,是一種大家相處的合作的方式之一。與別人交換的是一分快樂,結(jié)果大家快樂。總結(jié):以上從兩個方面引導(dǎo):(1)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不過會約束。(2)在交往中體會給予是快樂的。我想能做到這樣,她就不是你所說的“逆來順受”的人了。而是一位具有一定素養(yǎng)的好孩子。
熱心網(wǎng)友
你可能平時對孩子要求太高了,管太多太細了。我的父母從小對我管的太嚴厲,他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原因是他們認為他們盡全力滿足我的任何物質(zhì)上的要求,就認為很寵我,事實上他們也盡全力培養(yǎng)我,帶我學(xué)琴,書法,游泳,武術(shù)。他們很疑惑為什么這么寵我,我還是很懦弱。(你把孩子定義為逆來順受), 而實際上我稍有點錯誤,就會遭到很嚴厲的批評,象批評成年人一樣。比如我餓了,想先吃飯,沒有向我父親說,就先吃起來了。我父母會很嚴厲批評我說:“一個女孩,一點教養(yǎng)都沒有”。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我膽小,懦弱,沒有自信,就更嚴厲批評我,甚至打我。你女兒很象我小時的情形。我現(xiàn)在也是母親,我不再對我對孩子管的過細,只教他道理,不會過分責罵他。我認為你可能對孩子批評是責罵,你卻以為是批評。
熱心網(wǎng)友
你有一個非常乖的女兒,真是太可愛了!最可貴的是那么小,她就有顆善良的心!你這樣教育從目前看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也許下次她把玩具讓出去的時候你可以鼓勵她和別人一起玩.適當培養(yǎng)她的交際能力,讓她從做好事中也得到樂趣,她肯定會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