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的新型“傘兵戰車”是什么型號?戰力如何???
熱心網友
從2005年第3期[世界軍事]期刊封底照片上看,該車為全焊接車體,新型履帶式傘兵步戰車采用的是動力艙前置結構,中部為炮塔,后部為載員艙。由于該傘兵步戰車為超輕型裝甲車輛,空降兵作戰主耍強調火力和機動性,因此其裝甲防護力較弱。為了盡可能提高防護力,該車看來在車體結構下功夫,如其外形低矮、流線型好,材料選用的可能是特種合金鋼板或特種鋁合金板,另外該車首傾斜裝甲的傾斜角度較大,因此有很好的防彈外形。為了讓這款新傘兵步兵戰車更好的適應未來作戰環境,卑人認為,還必須加強其防護能力。我國已經有先進的FY系列爆炸反應裝甲,在戰前將其移植到車上,技術難度上應該不大。該車還是一種動力前置的超輕型履帶式傘兵步戰車,發動機位于車體前部右側,在發動機的上部,有1個動力艙蓋板,變于維修更換發動機,該履帶式傘兵步戰車,車每側裝有5個雙輪緣負重輪,主動輪前置,誘導輪后置,3個托帶輪。總成懸掛裝置在車輛行駛時自動張緊履帶。采用寬度與德國“鼬鼠”空降戰車相似的窄履帶。全車應該是采用了較成熟的超壓式半自動集體三防系統。 裝有一臺中國北方工業(集團)總公司,引進德國技術生產的直噴式風冷增壓柴油發動機。最大行駛距離可能為500公里,公路最大時速約68公里,水上6公里,非常適合臺灣的發達公路網和山地作戰,并有兩棲作戰能力。 中國空降兵新型履帶式傘兵步戰車,乘員應該為3名,包括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駕駛員位于車體前部左側,有一個向左開啟的艙蓋,上面裝有3具晝間觀察潛望鏡。夜間駕駛時可將中間1具潛望鏡換為第二代新型紅外或微光夜間駕駛儀。車長位于駕駛員后方,也有1個向左開啟的車長門,可旋轉,不開啟部分裝有3個潛望鏡,中間有一個升高的晝夜合一微光觀察鏡。 中國新型履帶式傘兵步戰車中部為炮塔,裝有一個與86式改進型步戰車相似的新雙人小炮塔,其外形非常低矮。炮塔回轉和火炮俯仰均可由操縱臺用電操縱,并有手動操縱裝置。炮塔上面裝有一門[卑人推測]與92輪式步戰車相同的ZPT90式25毫米機關炮和一挺并列的86式7。62毫米槍或是一挺[88式5。8毫米并列機槍,這樣便于傘兵后勤保障,因為空降兵連隊己列裝此槍]。在炮塔上還裝有1具紅箭-73C/D型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炮塔頂部左方裝有1具新型周觀儀。車體左后側還裝有一根電臺天線新型履帶式傘兵步戰車,采用30毫米機關炮,可以便于戰時后勤彈藥供給與軍械保障。ZPT90式25毫米機關炮采用雙向供彈,它與電氣控制系統、開門轉換系統和供彈系統配合,可變換彈種、變換射速和射擊方式。射手可根據不同目標快速地選擇彈種(榴彈或脫殼穿甲彈),射擊方式有單發、3連發、5連發或連發,射速100發/分或200發/分。該炮的高低射界為-8~+52度,方向射界360度,彈藥基數400發,其中彈倉內有待發彈200發,另在炮塔內備有120發榴彈和80發穿甲彈。使用脫殼穿甲彈時,直射距離為1500米。7。62毫米或是5。8毫米并列機槍與主炮同步俯仰,備彈1000發。炮塔裝有余彈計數器和余彈報警裝置,炮手可隨時觀察炮彈箱內的剩余彈數。在炮塔兩側各有3具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單排布置,可進行2發、4發、6發齊射,能在前方100米處形成長120~150米、持續時間2~4分鐘的煙幕。 炮塔上的一具反坦克導彈發射架,可能有自動裝填功能。車載導彈為紅箭-73C/D改進型導彈,裝有串聯式反坦克榴彈戰斗部,其對付常規裝甲的威力是原戰斗部的兩倍以上,雖然射程還是400-3000米,但能穿透由爆炸反應裝甲保護的78度傾角厚度為280毫米的鋼裝甲。據稱,新型發射器具有目標自動搜索功能,提高了導彈對運動目標的射擊精度,其命中率在近距離為70%,在距離超過600米時可增至90%。車內備彈應該有3-4枚。 新型傘兵戰車車體后部為載員艙,應該可搭載5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搭載傘兵既可以下車作戰,也可以乘車作戰。為便于傘兵乘車作戰,從照片上看車體的左側有3個觀察瞄準窗和3射擊孔,估計車體右側也有2個。車后部尾門也應該有一個。供傘兵班射擊用。兩側最前面第一個射孔可用于95式5。8毫米班用機槍向車前方30度方向射擊。其他3個射孔用于95式5。8毫米突擊步槍射擊,射孔內有球形支座,可使槍上下俯仰±12度左右,左右轉動15度。廢彈殼收集在彈殼袋內,火藥氣體可經抽氣風扇排除車外。該傘兵履帶式步戰車人員總數可能是8名:其中乘員應該為3名,包括車長,炮長和駕駛員,除乖員外,應該還能載5名傘兵,正好一個傘兵班。 從照片上看,在該車體前部車頭上裝有可折升的防浪板,和位于車體前上部的進排氣筒,說明該車具有兩棲水上浮渡能力,該傘兵步兵戰車應該可不經任何準備直接浮渡江河、湖海,水上行駛也可能是采用履帶劃水或,時速約為6公里。水上行駛前應關好門窗,打開防浪板和升起進氣筒,駕駛員中間潛望鏡應換上高潛望鏡。水上行駛條件為浪高不大于25厘米,流速不大于1。2米/秒。該車具說還裝三套衛星定位儀[美,俄的GPS和中國的北方雙星定位儀,以便于在沙漠地區和水上行駛時判別方向。 從照片上的尺寸看,我國這種新型傘兵戰車,個頭比俄羅斯的BMD2/3系列傘兵戰車[重約13噸]小,重量輕;比德國的“鼬鼠”空降戰車[重約2。75噸]大,單車戰斗全重可能在8噸左右。因此,中國空軍的國產軍用運-8運輸機,一次可裝載2輛這種傘兵戰車空投,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大型軍用運輸機,一次可裝載3輛這種傘兵戰車空投。 另據中航二集團飛機部部長,對媒體公開的信息,到目前為止,己交付的各型運八飛機有100多架,[其中軍用運-8各型飛機]有80多架,后續機型還在進一步開發中。 我軍從90年代初開始引進,伊爾-76大型這種用于軍事運輸和空投傘兵的大型軍用運輸飛機。并列裝我空軍運輸部隊,伊爾-76交付解放軍后,大部分按傳統交由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控制,但實際上主要執行軍事任務,如機降運輸和傘兵訓練等。具體情況是,1991年,我國從獨聯體進口了第一批13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后來根據國內需求又向俄羅斯租借了一批伊爾-76,[在國內軍事刊物發表的圖片中,出現了在伊爾-76尾翼和機體上印有俄羅斯國旗和俄羅斯民航的涂裝的伊爾-76機群在運輸我軍部隊],相信這就是我軍租借的伊爾-76。 裁止至2002我國通過購買和租借應該己擁有20余架此型運輸機。另據外電報道,2003年烏茲別克斯坦又將向中國出售一批22,加拿大[漢和情報評論]說是32架伊爾-76TD重型運輸機,并分批交付使用。這樣一來,中國空軍可能將總共將擁有35-52左右的伊爾-76重型運輸機。這將極大的改善我軍空降部隊重裝運輸力量薄弱的狀況。擴大我軍機械化空降部隊的投射能力,強化我軍空降部隊機械化的作戰水準 武器裝備的空投,是持續戰斗力生存的基石,尤其是重型裝備的空投,更是檢驗空降作戰戰斗力的一個重要標準。特別需耍指出的是,90年代已來,我軍充分的利用了對我十分有利的國際形勢和周邊國家的關系,不失時機的,先后從俄羅斯和烏克蘭引進了相關重裝傘具技術,它們分別是俄羅斯的“陸架”PBS-950大型傘組,由12個大型降落傘組成;另一種是烏克蘭UPGS-500型,用減速制動火箭,能在戰車觸地前幾秒鐘內瞬間產生2,000千牛垂直向上的推力,以抵消戰車對地面的巨大撞擊力,使車輛平緩著陸。由于重裝空投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近年來,我軍空降兵部隊,圍繞突破重裝空投這一難題,先后配套發展了空運平臺、空降平臺及機動平臺,使重裝空投的機型由單一機型發展到多種機型,空投重量提高了數倍,空投方式由單件提高到多件連投。空降兵戰場機動能力、快速突擊能力、遠程打擊能力和持續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從中央臺電視臺爆光的該傘兵步戰車畫面看,該車是一個系列車族,已見的有裝甲指揮車,傘兵步戰車兩種,并已列裝我空降兵部隊形成戰斗力。由于該型車是一個車族,今后的變型改進余地大,也許在今后我們還能看到,傘兵履帶式迫擊炮車,傘兵履帶式火箭炮車, 傘兵履帶式反坦克導彈車, 傘兵履帶式防空導彈車閃亮登場。
熱心網友
應該還不錯,但畢竟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獻給所有關心空降兵部隊建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