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爆炸時有聲音嗎?響不響?
熱心網友
歷史第一顆原子??,投??者的現身説法。“這次任務將載入歷史,”蒂比茨說,“因此請各位小心措辭。我們機上載著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大部分機組人員這才首次聽到這個名稱。 7時零9分,遠在他們前頭的“同花順”號氣象觀測機,已飛近廣島市郊區。極目所至,日本給密云遮蓋著。不過,幾分鐘后,云層散開,廣島全景呈現眼前。在計劃指定的投彈地點,下面的城市異常清楚,機組人員甚至可以看見一幅幅草地。在密蓋日本的一片云海中,竟有16公里的缺口,廣島完全暴露出來,好象命運之神已經一箭射中該市的心臟似的。 7時25分,“同花順”號發出無線電報告,以一句“建議:轟炸首選目標”作結。7時50分,“安諾拉·蓋伊”號進入四國島上空。全體機組成員穿上防彈護身服。儀器控制板顯示炸彈所有電路工作正常,沒有受到日本人干擾的跡象。到8時零9分,已可從云層中一個缺口看到廣島市的輪廓。蒂比茨宣布:“你們一聽到信號,就要立刻戴上護目鏡,直至閃光消失才可脫下。”所有人員都配備特制的護目鏡,鏡片有奎寧結晶體,透過它只見紫色。 “安諾拉·蓋伊”號在16,000多公尺高空向西飛行,下面的廣島市毫無遮掩。投彈手費雷比少校通過轟炸瞄準器看到了非常熟悉的地形,就與他反復研究過的目標照片一模一樣。瞄準點在太田川最寬闊的支流上一條主要橋梁當中,這時正逐漸移近瞄準器的十字標線。 “找到目標了!”費雷比說,隨即開動自動同步器,計算這項轟炸任務的最后一分鐘。45秒鐘后,他扭開無線電發出音響信號,表示15秒后要投下炸彈。 8時15分17秒,炸彈艙門霍然彈開,飛機突然輕了4,500多公斤,向上一縱。蒂比茨把機頭轉右,傾斜60度角急轉彎158度。急遽拐彎使得機身不由得發出銳響。 蒂比茨一面匆忙吩咐機尾的機槍手卡倫把看到的情形告訴其他人,一面開始默數43秒。當時每一剎那都好象沒完沒了似的。 控制炸彈線路儀器板的杰普森中尉,也在默數,這時快要數完了:“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杰普森停下不再數了。他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是枚啞彈!” 就在這一剎那,卡倫見到一片閃光,整個世界一下子變了紫色。他雖然戴著護目鏡,仍下意識地閉上眼睛。“我一定瞎了!”他心想。他嚇呆了,一時竟忘記在通話器上報告。 卡倫看到的爆炸,瞬間化成一個直徑550公尺的火球,中心的溫度高達一億度。 廣島市似乎已經從地球上消失了。 8月6日早上7時31分,解除空襲警報的信號在廣島市響起來,市面的情況卻沒有多大改變。大多數市民不是太忙就是太懶,根本沒理會警報。8時15分,少數廣島居民注意到有一小隊飛機飛來,其中一架飛機更撒下了三個降落傘。那幾個降落傘是負責測量爆炸威力及輻射的飛機投下的,每個都吊著報告測量結果的儀器。日本人看到降落傘掉下,有些歡呼起來,以為敵人的飛機發生了故障。 隨后的45秒鐘里,廣島上空沒有任何動靜,只有那幾個降落傘在飄蕩。然后,闐然無聲地,廣島市連天空也沒有了。 幸免于難的人只記得在原子彈爆炸的最初一刻,滿眼是光,強烈無比的光,使人睜不開眼,卻美麗得攝人,而且變化多端。一個目擊者描述那團光在上升及散開時,由白色轉為粉紅,再轉為藍色。其他人似乎看到五、六種鮮艷顏色。有些人只在一團白光中看到一道道金光,好象一個照相用的大閃光燈泡在廣島市上空爆裂一樣,這或許就是最尋常的描述。人人都只有視覺上的印象。假若爆炸時有聲響,根本就沒有人聽到。 成千上萬的人什么也沒看見。他們就地被輻射熱燒成灰燼,整個廣島市的中心變成了一個洪爐。此外,數以千計的人即使沒有立刻燒死,多活了一兩秒鐘,也給在爆炸氣浪中紛飛的門窗玻璃碎片割得皮開肉綻,或遭倒塌的墻壁、屋梁、磚瓦,或其它硬物活活壓死。 有幾種因素加起來,使原子彈的破壞力比核子專家的預測還要大。第一是投彈異常準確,費雷比少校瞄得幾乎完全準確。炸彈就在距離指定瞄準點約180公尺處爆炸。 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爆炸的時間。當時整個廣島市的居民正在煮早飯,成千上萬的火盆都盛滿了燒得通紅的木炭。幾乎所有火盆都在爆炸中翻倒,變成無數火把,把那些木造的房子燃著。奧本海默假定大部分居民都已進了防空洞躲避,所以估計會有兩萬人傷亡。但當時并沒有發出特別警報,多數居民正在上班途中,因此實際的傷亡數字超過7萬人。 開始時的閃光帶來連串災禍。首先是熱力,那只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卻足以把屋頂的瓦片熔化,把花崗石中的石英晶體熔合,把周圍三公里內電話線桿向著閃光的一面燒焦,并把附近的人徹底毀滅,僅在柏油人行道上或石墻上留下一個個依稀的輪廓。 距爆炸中心投影點四公里的地方,熱力仍能灼傷皮膚。在兩公里半的距離內,白紙上的黑字完全燒掉。數以百計的女人身上的衣服,深色的部分燒掉了,淺色的部分卻完整無缺,因此她們的皮膚就跟和服的圖案花紋一模一樣。 熱浪過后爆炸氣浪接踵而來,自火球的中心以800公里的時速向外涌出。只有表面阻力最小的物件,如橋梁上的欄桿、管子、電線桿之類,能夠抵住這股氣浪。有幾幢特別建造的防地震辦公大廈的外墻沒有倒塌,但里面卻毀壞不堪。在周圍約13平方公里的地區內,所有建筑物不是給大火就是給爆炸氣浪摧毀,無一幸免。 爆炸后幾分鐘,下了一場怪雨。雨點大如彈子,并且是黑色的。這種駭人的現象是由于火球內濕氣蒸發,在噴出的云霧中凝結而成。那場黑雨不足以撲滅大火,卻使人更加張皇失措。 雨過后,就刮起大風來。“大風”從四面八方吹回爆炸中心。由于到處大火,廣島市上面的空氣越來越熱,風力因而越來越強。在災民麇集的公園里,烈風把大樹連根拔起,又在河中掀起巨浪,把遁入水中逃避熱浪及大火的人淹死。 蒂比茨事先已知道,在原子彈爆炸約一分鐘后可能有激波沖擊他的飛機。這時他為著防范起見,便架機爬升,同時減低飛行速度。空氣動力學專家預計這樣可少受點沖擊力。 從機尾炮塔望去,卡倫不久即看到一條光線朝飛機奔來,象在一條柏油公路看到遠處的一股熱波似的,這條光線卻成長弧形向外伸展,就象在池塘中扔一塊石子所激起的漣漪。由于爆炸后空氣受到強力壓縮,形成真空,水氣立時在真空中凝結,化成一道云霧向前疾移,所以卡倫能看見激波。激波以每分鐘20公里的速度奔向蒂比茨的飛機,機上人員覺得好象有一枚巨型高射炮炮彈在六公尺外的空中爆炸一樣。 “又來了!”卡倫從機尾用通話器警告說。 第二道激波是自地面反射上來的爆炸氣浪,沖擊到飛機,此后總算逃過危險。“安諾拉·蓋伊”號與其余兩架隨飛的飛機編隊沿廣島市郊區向南飛去。機組成員這時才看到自己干了些什么。 全市沙塵滾滾,一條條不住打轉的灰色煙柱疾奔市中心。一股外形整整齊齊的白色煙柱,筆直向上伸展,底部有紅色及橙色斑點,頂部散開成云冠,形狀幾乎與蘑菇完全一樣。蘑菇狀云冠向高空急躥,只幾分鐘已高達六、七公里。 各機組人員目睹這個死城,頓時百感交集。有些以投彈成功,興奮極了,希望戰爭能夠結束;有些則感到自豪,同時也十分沮喪;另一些簡直不能把眼見的情景與現實聯系起來。 。
熱心網友
我不知道但是日本人最清楚拉只有"它"們知道
熱心網友
當然有
熱心網友
怎么會沒有聲音呢,點著一個爆竹都會響,核武器爆炸更是驚天動地地響。
熱心網友
真是一場災難啊!!!雖然是敵人,但還是表示下同情!!愿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使用它,愿世界永遠沒有戰爭
熱心網友
呵呵!這個問題挺有趣的,任何炸彈爆炸都有響聲啦!我想問這要是日本人肯定是最清楚的。響不響只有他們最了解了。
熱心網友
當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