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好像都只在國外電影里看到

熱心網友

樓上炸藥學長介紹中國,說得很對,我順便介紹點國外的情況前9世紀的尼姆魯德浮雕上描繪了最早的投石機。亞述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成為攻城武器大國的。亞述比較著名的攻城武器有青銅頭端的攻城錘、用于夾出敵城墻石塊和磚塊的大鉗、云梯、投石機——底座為巨大的木框,上支堅韌的木桿,,頭端為容納投射物的大勺,下端插入用馬鬃和橡樹皮絞成的繩索。兩端有搖柄,士兵絞緊繩索后,只要用力一拉后端的固定鎖,木桿猛然上彈,就能射出石彈或者燃燒桶。對于西亞的泥磚城市,這些攻城武器是致命的。被亞述攻克的城市有多少啊!另一方面,亞述的守城技術也非常先進,這是亞述能夠縱橫西亞幾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其它幾種彈射武器: 彈射器,由扭絞的纖維繩的彈力帶動的投擲器,于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第一次出現于敘拉古,后來成為上古歐洲使用范圍最廣的重型武器。輕便型的彈射器也用于野戰,并可安裝在艦船上進行海戰。彈射器的構造是:在堅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絞的繩索(皮帶、鬃繩等)。投擲杠桿的下端插入繩內,上端有裝彈碗。裝彈時把繩絞緊,杠桿被絞車幾乎拉到水平位置,投射時,杠桿有力的磕打在橫框的橫梁上,把所裝的彈丸延彎曲的彈道拋出。彈射器可投擲石頭、石彈、金屬彈、圓木、箭(?)、油脂燃燒罐、尸體等。  關于彈射器的射程,《世界兵器博覽詞典》稱其能將150~480公斤的石頭投擲250~400米,將30公斤重的石頭或箭投擲850米,根據古代的科技水平、該種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后來其它投擲兵器的性能來看,這種性能實在是太異乎尋常了,我表示高度的懷疑。另一個說法是它能將20~30公斤的石頭投擲到400米遠處,我覺得比較合理。〔《武器和戰爭的演變》筑城和攻城技術(公元前1000-公元300年) 部分 T·N·杜普伊〕  弩炮 它由炮架、彈射裝置、彈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構成。炮架由兩根水平橫桿組成,橫桿被四根堅硬的垂直木條隔開,炮架被牢固的放置在底座上,這樣炮架就形成了三個窗口。彈射槽穿過中間的一個窗口,旁邊兩個窗口的外側支撐桿上各系著一束稍微扭絞著的繩索,在扭絞的繩索中插著兩根堅硬的木梢,然后同另一根結實的弓弦綁在一起。使用時,用很大的拉力將弓弦安放在彈射槽中彈射物的后面,扣動扳機就可以發射了——通常是一支標槍般的利箭。  “巴里斯塔” 可以投擲石塊、石核、鉛核等,是重型的投射機器。射程300~500米。使用的石核重3.5公斤,最終可達70公斤。Ballista是古羅馬最成功的機械弩,大概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機械弩,雖然它本質上并不是弩,“彈道學”(Ballistic)一詞就是得名于Ballista。Ballista基本上是Greek Catapulta的改進版本,最終型號大約出現于公元前50年,此后成為羅馬軍團標準裝備之一,一般每個軍團裝備十幾部到幾十部不等。從公元一世紀初到二世紀末這段羅馬軍團黃金時期,一個軍團裝備的各型Ballista超過五十部,配有訓練有素的機械操作兵。Ballista和弓弩,標槍一起組成了羅馬軍隊多層次遠程火力網。  彈石機 它類似彈弩,原理也類似。不過它有兩根導桿在一個斜面上,連在兩根木臂上的弓弦將滑動彈射槽內的石彈延此斜面彈射出去。這種彈射器體積很大,長達9米余、高近5米、寬近4米。發射的石彈重約4公斤,射程300米或更遠。它基本上都用于攻城,也可以用來守城。亞歷山大指揮的馬其頓軍就攜帶有著這種武器。關于中國投石機的問題,我認為還要略早于三國。,《漢書·甘延壽傳》張宴注曰:“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三百步。”據說是引《范蠹兵法》的。但該書早已亡佚,無法考證。目前可靠的最早記載是《三國志·魏書》中官渡之戰“霹靂車”的記載。跟弩炮的強大相比,中國投石機的性能實在不好說。《武經總要》中記載最強大的七捎炮,需要二百五十個人拉繩子,性能卻最多只是把45公斤重的石頭拋到140米之外,而且這種大家伙只能守城,不能移動。中國投石機性能如此低,要歸咎于它的工作機理:在支架上設一條起杠桿作用的長木桿,一端有勺,裝上投射物,另一端系有若干條繩子,每條繩子由若干人拉拽,大家聽從號令,一起發力拉著繩子向勺子方向奔跑,然后由于杠桿原理,有勺一端自然快速升起,投射物即飛向敵方。可是,人不是機器,動作難以完全統一,人越多,越容易出現動作有先有后。所以這種投石機效率非常低。世界史的一般規律是投石機性能跟弩炮大體保持一致,唯獨中國是投石機遠遠遜色于弩炮。不過,論使用數量,中國投石機也是相當可觀的,金軍攻東京的時候,據說一次投入五千臺投石機,可能是人類古代史上使用攻城武器的最大記錄了。下圖是羅馬拋石機。

熱心網友

就是中國發明的.

熱心網友

投石器是三國時期,官渡之戰中,曹操的軍隊首先開始使用的,對于摧毀敵軍營寨,威力很大。古代中國軍隊還是十分厲害的。

熱心網友

在三國里曹操的軍隊曾經用發石車回擊袁紹的弓箭手:...袁紹移軍逼近官渡下寨。審配曰:“今可撥兵十萬守官渡,就曹操寨前筑起土山,令軍人下視寨中放箭。操若棄此而去,吾得此隘口,許昌可破矣。”紹從之,于各寨內選精壯軍人,用鐵鍬土擔,齊來曹操寨邊,壘土成山。曹營內見袁軍堆筑土山,欲待出去沖突,被審配弓弩手當住咽喉要路,不能前進。十日之內,筑成土山五十余座,上立高櫓,分撥弓弩手于其上射箭。曹軍大懼,皆頂著遮箭牌守御。土山上一聲梆子響處,箭下如雨。曹軍皆遮箭牌蒙伏地,袁軍吶喊而笑。  曹操見軍慌亂,集眾謀士問計。劉曄進曰:“可作發石車以破之。”操令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分布營墻內,正對著土山上云梯。候弓箭手射箭時,營內一齊拽動石車,炮石飛空,往上亂打。人無躲處,弓箭手死者無數。袁軍皆號其車為“霹靂車”。由是袁軍不敢登高射箭...

熱心網友

投石器是三國時期,官渡之戰中,曹操的軍隊首先開始使用的,對于摧毀敵軍營寨,威力很大。古代中國軍隊還是十分厲害的。

熱心網友

中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