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我看了好幾遍了,在每一個故事寫完時,它總是注名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所見所聞。記載的十分詳細。而電視劇里的聊齋說他是虛構我還相信,但書上記載的,說他虛構我不相信了,有人能告訴我聊齋是否是虛構的嗎?

熱心網友

《神鬼狐妖的魅力》大家好,康熙十八年《聊齋志異》初步成書時,蒲松齡寫了《聊齋自志》,說:“才非干寶,雅愛搜神”這八個字,恰好說明志怪小說從雛型走向成熟的歷史過程。干寶是東晉歷史學家,他的《搜神記》是志怪小說,因此干寶被稱為“鬼之董狐”,給鬼寫歷史的人。干寶的《搜神記》和據說陶淵明所作的《搜神后記》等大約三十多部漢魏小說,是志怪小說童年期的作品。經過唐傳奇發展,到了魯迅先生稱為“擬晉唐小說”就是按魏晉小說和唐傳奇的路子創作的《聊齋志異》,志怪小說達到頂峰。“志怪”兩個字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齊諧者,志怪者也。”所謂“志怪”,就是寫非常之人,非常之物,非常之事。用現代文藝理論術語來說,就是創造超現實的他界,而且把它們當作現實世界來描寫。超現實的他界有三:神界和神仙形象、幽冥界和鬼魂形象、妖界和妖魔形象,我們從這三方面看聊齋神鬼狐妖的魅力。 一,先看仙界。在古代小說家筆下,仙界存在于天界,存在于海底龍宮,存在于深山洞府,是不老不死的樂園。那里有奇樹珍果,香花瑤草,美人仙樂,玉液瓊漿,有永遠的享樂和永恒的生命。《漢武故事》寫西王母和漢武帝相會,漢武帝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藥,西王母說:不死之藥是有的,但漢武帝欲念尚存,不能給,給他幾個好吃的桃子,漢武帝吃完留下桃核,西王母問:做什么?漢武帝說:自己種。西王母說:這桃三千年一熟,你種不了。仙界一瞬間,人間若干年,是傳統的時空概念。有個叫王質的進深山砍柴,看到兩人下棋,停下觀看,過了一會兒,他驚訝地發現,自己的斧頭柄像經過幾百年風霜的朽木,完全腐爛。等他回到山下,已經見不到自己同時代的人。在人神交往中,神和人戀愛漸漸成為主唱,《搜神記》的《董永妻》,是比較早的人神戀愛,至今《天仙配》故事盛演不衰。“愿作鴛鴦不羨仙”是仙凡戀愛的最常見的模式。 到了《聊齋志異》里,仙界除了天界、龍宮、深山洞府之外,還經常出現“點化”的仙境,所謂點化,就是人不需要尋仙,塵世就是樂土,仙鄉就在現實中。有一對相愛男女被有錢有勢者拆散,一個道士的寬袍大袖變成光明洞徹的房屋,讓他們在里邊幽會并生兒子,蒲松齡詼諧地說,在道士袖子里既凍不著也餓不著,還沒人催稅,“老于是鄉可矣”;天上仙女蕙芳嫁給青州城里的馬二混,把馬家的茅草房點化成畫梁雕棟的宮殿,把馬二混身上的粗布衣服點化成華美的貂皮裘衣,吃飯時,仙女的侍女拿出從天下帶來的皮口袋一搖,一盤一盤珍饈佳肴,熱氣騰騰地拿出來,好像皇帝老兒的御廚房在此。 聊齋仙女有平民色彩,她們跟凡人成親,養兒育女,為夫君道德完善恪盡職守,追求道德完善、追求真正幸福,《翩翩》是代表。男主角羅子浮本是個浮浪子弟,他在金陵嫖娼染上一身惡瘡,被妓女趕出來,沿街乞討,渾身惡臭,誰見誰就像躲避瘟疫一樣跑開,他沒臉回家鄉,就在他眼看要變成他鄉餓殍時,他在一個山寺遇到個容貌若仙的女子,名叫翩翩,翩翩收留他,讓他住進自己的山洞。翩翩讓羅子浮用山上的溪水洗浴,羅子浮洗浴后,惡瘡很快結痂脫落。山泉洗惡瘡,這是個很有象征意味的細節。翩翩剪下芭蕉葉給羅子浮做衣服,羅子浮懷疑,芭蕉葉還能穿?結果,穿到身上后變成了最綿軟的綢緞。翩翩又把芭蕉葉剪成餅的樣子,說它是餅,果然就是餅,剪成雞和魚的樣子,說它是魚和雞,真是美味的雞和魚。山澗里的溪水倒到甕里,變成總也喝不盡的美酒。羅子浮在白云悠悠的山洞安頓下來,惡瘡剛好,他就向翩翩求愛,翩翩并不嫌棄他,兩人感情很和美。但是羅子浮好了瘡疤忘了疼。翩翩的女友花城來祝賀新婚,羅子浮見花城長得漂亮,產生邪念,三個人一起喝酒時,他假裝到地上撿東西,捏花城腳,花城是翩翩都是仙女,對羅子浮的鬼花樣兩個人洞若觀火,但都不動聲色,花城像沒事人一樣笑笑,一點兒也不大驚小怪,翩翩更是置若罔聞。羅子浮做賊心虛,心神不定,突然,他發現身上冷颼颼的,原來他的衣服都變成了芭蕉葉,他趕緊收斂邪念,秋葉又回復成綿軟的錦衣。這是個帶有哲理性的細節,邪念產生,錦衣變成秋葉;邪念消失,秋葉變成錦衣。接著兩個仙女對羅子浮來了番善意嘲笑,花城說他行為很不端正,如果遇到個醋壺娘子,早就氣得跳八丈高了;翩翩說他是薄幸兒,應該讓他凍死。翩翩說完也就算了,并沒有為難羅子浮。羅子浮在山洞住的時間長了,天冷時,翩翩還收下天上的白云給羅子浮絮成溫暖的棉衣。他們有了兒子,兒子長大后,跟花城的女兒結婚。羅子浮這個浮浪子弟在仙女翩翩的影響下,成了一個有家庭責任心的人。當他歸鄉給叔父養老時,翩翩扣釵而歌給他送行:“我有佳兒,不羨貴官;我有佳婦,不羨綺紈”。翩翩清高淡泊的生活態度教育和羅子浮,成全了羅子浮。 前人小說里的觀世音總是手執柳枝,點灑幾點救命水,到了蒲松齡的《菱角》里邊,觀世音變成了凡人的母親,在人間吃苦耐勞,親手給兒子做衣服和鞋子。真正成了跟黎民大眾共甘苦的平民觀音。前輩作家創造了星漢燦爛的神仙世界,蒲松齡讓紫氣仙人向人間回歸。 二,再看幽冥世界和鬼魂。先秦典籍《左傳》、《莊子》、《呂氏春秋》早就寫到鬼,前人認為,人死為鬼,鬼形成陰界。人死為鬼,靈魂歸泰山,泰山神下邊有若干管理機構。等到佛教傳入中國,佛教化地獄概念和中國傳統鬼故事結合,陰世有了更完整的結構,有形形色色的鬼,有各種鬼故事。《搜神記·吳王小女》寫吳王夫差的女兒紫玉跟平民子弟韓重相戀,夫差不同意,紫玉郁悶而死,韓重祭墓,紫玉出來邀請韓重進墓,結為夫妻,韓重拿著紫玉送的明珠見吳王,夫差認為韓重是盜墓者而且誣蔑他的女兒,要治罪,紫玉出現在吳王面前,說明前因后果。吳王夫人聽說,出來擁抱女兒,紫玉像煙似的消失了。從漢魏小說開始,愛情有使死人復活,枯骨再生的力量,小說家很喜歡寫人鬼戀,寫死而復生。 聊齋女鬼演出一幕幕纏綿的愛情故事。比如,喜愛詩歌的少女連瑣十七歲夭折,連續二十年深夜荒郊苦吟“玄夜凄風卻倒吹,流螢惹草復沾幃”,楊于畏給她續上“幽情苦緒何人見,翠袖單寒月上時”,兩人相愛,連瑣復活;但聊齋的人鬼戀故事比六朝小說更有思想內涵。《梅女》寫一個叫封云亭的人,外出時住到一個房子里,看到墻上有女人的影子,皺著眉頭,伸著舌頭,脖子上套著繩索,是吊死鬼。這吊死鬼大白天從墻上走下來,請求封云亭把房梁燒掉,那樣她就可以在泉下得到安寧。封云亭把看到的情況告訴主人,主人對他說,十年前這房子是梅家故宅,夜里進來小偷,被梅家的人抓住送到官府,官府審案的典史收了小偷三百銅錢,就說,這個深夜逾墻入室的人不是小偷,是梅女的情人。梅女受到極大污辱,氣憤地吊死了,梅家夫婦也相繼死去。封云亭出錢燒了房梁,梅女來感謝她。封云亭想跟她諧魚水之歡。被拒絕。梅女說,我如果這樣做,生前被誣陷的罪名就洗不掉了。梅女給封云亭介紹個鬼妓。后來地方上的典史也來找封云亭,說他的老婆死了,他很想念他,能不能幫忙在陰世找找她?封云亭把鬼妓叫來,想讓鬼妓給問一下。鬼妓一到,原來正是典史的妻子!典史拿巨碗砸過去,鬼妓消失,來了陰間妓院的老鴇,對典史破口大罵:你本是浙江一個無賴,拿錢買了個典史小官,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你做官有什么清白?哪個人袖筒有三百銅錢,你就當他是你親爹了。你搞得神怒人怨,你死了的爹娘哀求閻王,情愿把媳婦送到陰司的青樓代你還債!梅女出來,用長簪刺典史,典史狼狽而逃,回到寓所一命嗚呼。梅女自殺后已經托生到一個孝廉家做女兒,因為前世冤情沒得到申雪,鬼魂靈留在陰世尋找報仇的機會,再世為人的孝廉女則是個整天伸著舌頭的傻子,報仇雪恨后,封云亭娶傻女為妻,梅女的靈魂回歸,傻女成了聰明的美女。梅女的愛情故事里蘊含深刻社會內容,梅女只有變成鬼也只能變成鬼,才能復仇,現實生活中人不能做的事,鬼做了,做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現實生活中異想天開的事,在聊齋鬼故事里唾手可得。讀書人朱爾旦跟朋友打賭,深夜到十王殿把面目猙獰的判官背出來,而且開玩笑地說:請判官有空時到家里來玩,判官果然來了,跟朱爾旦成了好朋友,朱爾旦寫文章總寫不好,陸判斷定,這是因為朱爾旦“心之毛竅塞矣”,趁朱爾旦熟睡的時候剖開他的肚子,一條一條整理,再從陰世千萬顆心中挑了顆聰明的心給他換上,朱爾旦從此下筆千言。他得隴望蜀,要求陸判給自己不夠美麗的妻子換個頭,陸判果然找來個美人頭,趁著朱妻酣睡,切瓜一樣切下她的腦袋換上,朱爾旦妻子第二天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了畫中人,只不過脖子上有條淡淡的紅線,臉面跟頸部膚色略有不同。頭顱移植,現代醫學至今不能解決的難題,三百年前在聊齋先生筆下易如反掌。 蒲松齡還天才地把仙鄉和鬼域組合在一起,創造了著名的聊齋故事《羅剎海市》。美男子馬驥棄儒從商泛海來到“大羅剎國”,“羅剎”是梵語的“惡鬼”,成了國名,意味深長。羅剎國以貌取人,以丑為美,越丑官越大,宰相長著三個鼻孔,兩個耳朵都像牲口一樣背生。官位低一點就丑得差一點,長得多少像個人樣的人,窮得吃不上飯。俊美的馬驥在羅剎國成了最丑的人,人們看到他就嚇跑了。當馬驥以煤涂面作張飛時,羅剎國的人驚嘆:你原來那么丑現在這么漂亮,“何前媸而今妍也”,推薦他做官。馬驥不愿意易面目求榮顯,退隱回山村,跟村民一起去海市,遇到龍宮太子,帶他到龍宮,馬驥大展雄才,一首賦使他文名遍四海,飛黃騰達,做了龍宮駙馬,經常跟美麗賢慧的龍女在龍宮玉樹下詩詞唱和。羅剎國黑石為墻、以丑為美,龍宮晶明耀眼、唯才是舉,兩個截然不同的地方,通過同一個人物在不同國度的遭遇,批判黑白顛倒的現實社會,蒲松齡在篇末的“異史氏曰”說了一段話,“異史氏曰”是蒲松齡對司馬遷《史記》篇末“太史公曰”的模仿。蒲松齡說:“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舉世一轍。”社會上的人都用假面迎合世人,世情像鬼域一般的陰冷。人們都喜歡壞的東西,一個人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在社會出現,不被你嚇得逃走的人,就很少見了。你就是連城美玉,也找不到鑒賞你的人。大羅剎國和海底龍宮,是幻想,但影射黑白顛倒,美丑不分的活生生現實,蒲松齡把深刻社會現實巧妙地包容在神鬼狐妖形式之中,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法國漢學家克羅德·羅阿說:《聊齋志異》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三,再看妖界。凡是人類之外的動物、植物、器物變化成人,或者雖然沒變化成人卻能像人一樣說話,跟人交往,就叫妖精。這是妖精的寬泛定義。孫悟空常說:捉個妖精耍子,其實孫悟空也是妖精,猴妖。妖和人的交往是《聊齋志異》的重頭戲。 六朝小說已有各種各樣的妖出現,《搜神記》寫張福在湖上遇到一個駕小船的美女,跟這位美女住到一起,把美女的小船系到自己船后邊,半夜醒來,發現懷中美女原來是一只楊子鱷,美女的小船是段爛木頭;《幽明錄》寫“三魅惑新娘”的故事:蛇傳話,龜做媒人,楊子鱷來做民間少女的新郎。到了《聊齋志異》,千姿百態的精靈都來和人交往。她們出現在小說里的時候都是美麗多情的女性,緊要關頭,突然變了,成了大自然某一類精靈。 《綠衣女》,于生深山夜讀,一位美少女推門而入,“于相公,勤讀哉。”少女綠衣長裙,婉妙無比,于生跟少女相愛,少女唱起歌來,聲音幽細。少女離去后,于生聽到呼救聲,發現房檐下一只小綠蜂被蜘蛛捉住。于生救下它,綠蜂蘸上墨汁走個“謝”字,飄然而去。原來,綠衣女就是綠蜂,綠色長裙就是綠蜂的翅膀!綠衣女唱的歌兒:“樹上烏臼鳥,賺奴中夜散,不怕繡鞋濕,只恐郎無伴。”原來烏臼鳥把雄蜂吃掉了,小雌蜂只好到人間找書生做戀人。綠衣女的低調和膽怯,很像人間遭受過愛情挫折的女性,總是那樣膽怯,實際上她是失去伴侶的小綠蜂。 《阿英》,甘玨路遇美少女阿英,阿英說:令尊跟我有婚姻之約,甘玨說:我不知道,回去問哥哥,哥哥也不知道,但哥哥發現阿英很不錯,就把她娶回家。甘家的人發現阿英特別懂事特別會說話還有分身法,既在這邊陪著嫂嫂喝酒,又在那邊陪著甘玨聊天,甘家的人害怕了,一再追問,阿英化成鸚鵡飛走了。原來,甘玨的父親養過一只聰明的鸚鵡,喂鳥時,四五歲的甘玨問:飼鳥何為?父親就開玩笑說:將以為汝婦。鸚鵡認為,這就是婚姻之約,來給甘玨做媳婦。 書生常大用和美艷的少女葛巾相愛,常大用感受到葛巾無處不香。原來葛巾就是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白居易詩說:“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宋代文人說“梅妻鶴子”,到了蒲松齡筆下,幾種鮮花,牡丹,菊花,荷花都變成了讀書人的妻子。 魯迅先生說聊齋“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蒲松齡寫人和大自然的諧合,寫人和包括狼蟲虎豹在內的生物和睦相處,可以算中國最精彩的“綠色環保”小說。 在神話傳說里,大禹的夫人涂山氏就是九尾白狐。在前輩作家的妖精體系里,狐漸漸成為最顯赫的角色。聊齋《青鳳》里的狐叟自稱“涂山氏后裔”。蒲松齡寫得最多、最精彩的“妖精”,是狐妖。而嬰寧是最成功的狐仙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