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我的一個朋友,膝關節上下樓梯時都有點疼,但平時站立和坐著都不疼,吸別人說這就是骨增生了,當前在醫學上也無好的辦法,她不知怎么辦。

熱心網友

1.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 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并不是關節普通炎癥,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一、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因: 1、骨折后骨質增生。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復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后可發生...

熱心網友

1.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 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并不是關節普通炎癥,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一、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因: 1、骨折后骨質增生。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復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后可發生鈣化、骨化,影響到骨膜,使骨膜生骨。這種增生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癥狀。 3、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于長年磨損,周圍韌帶松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后,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只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癥狀,有的無癥狀。 二、臨床表現: 膝關節骨質增生癥的主要特點是關節主動活動時有磨擦音 和疼痛, 上下樓梯,斜坡或從坐位站立時特別明顯,按壓髕骨時,可有壓通和磨擦感,髕 骨周邊或關節 間隙壓痛,有時膝關節腫脹積洲,有浮髕感,有時髕下脂肪墊增生,肥厚、硬化 ,可從髕腱旁 摸到腫塊。若肥厚的關節滑膜,破裂的半月板游離體或髕下脂肪墊在關節活動時 被卡于關節面 間,可產生交鎖癥狀。急性期可出現股四頭肌痙攣,后期該肌肉萎縮,關節活動 時明顯受限, 經常疼痛,關節邊緣變形增粗。最后關節固定于半屈曲狀態。三、膝關節骨質增生的預防與治療: 早期X光片上僅有輕度骨質增生,晚期關節諸骨骨質增生明顯,甚至可見游離體。要注意預防:1、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后,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癥狀好轉后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以下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 1、X光片上可見膝關節內已有游離體(又叫關節鼠)。 2、膝關節骨質增生嚴重,已形成骨贅,嚴重影響其功能。 3、合并半月板損害或出現盤狀軟骨。 4、膝關節過于增生,出現關節腔狹窄,骨破壞明顯或關節畸形,致使行走甚痛,經多個月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在50歲以上者可考慮作全膝關節置換術。2.膝關節骨刺的體育療法   一般人認為,勞動或運動太多,會使關節附近的骨頭過度磨損,并在磨損的部位長出骨刺。由于這種觀點,很多人認為,長有骨刺的部位,活動越多,骨刺就會長得越大。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骨刺的發生,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類風濕病、骨折、骨骺炎,都可引起骨刺。然而,在大多數人,特別是中老年人,長骨刺常常無明確的原因,醫學上認為這種骨刺主要是老年骨質退化引起的。對于這種骨刺,合理的運動和鍛煉,不但不會加重骨刺的增長,反而有助于骨刺癥狀的消失。有些運動員、舞蹈或京劇演員,他們往往有很嚴重的骨刺,但并不影響訓練或練功。相反,一旦停止了訓練或練功,長骨刺的部位卻出現了疼痛。這就說明,鍛煉對長骨刺的病人不但不是禁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膝關節長骨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病。一般長在臏骨和脛骨上。早期,由于骨刺對局部軟組織的刺激,導致急性炎癥。這時病人會感到明顯的疼痛,關節或長骨刺的部位會出現充血腫脹或積水。在這一時期,病人由于行動不便,不宜做過多的運動,可進行一些靜止的練習。下面介紹一組體療方法。  1、站樁:上身直立,雙腳左右分開同肩寬,雙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鐘。  2、盤腿靜坐:上身直立,盤腿坐于床上5-10分鐘。每天2次。如配合氣功靜坐,效果更好。  3、雙膝跪坐:上身直立,雙膝跪于床上,臀部坐于小腿上,每天2次,每次5-10分鐘。  4、雙膝外翻靜坐:上身直立,雙膝彎屈外翻,臀部坐于床上5-10分鐘,每天2次。  以上幾種練習,主要是使膝關節在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姿式下受到壓迫,使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接受一定的壓力,以降低疼痛的敏感性,起到止疼的作用。同時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促進局部軟組織炎癥的消退。運動量的大小應因人而異,特別要根據每天運動后膝關節部位的反應來決定。鍛煉能加強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因而使肌肉對膝關節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膝關節骨刺的治療,除上述體育療法外,還可用中草藥水熱敷和自我按摩配合治療。對于骨刺的按摩,手法不宜過重,主要采用指壓法,即在長骨刺的部位(即痛點)用手指快速按壓,每分鐘按壓80-100次,每天做2次,每次3-5分鐘。  通過體育療法、熱敷和按摩,骨刺的疼痛將逐漸減輕或消失,膝關節的功能也將逐漸恢復。不過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當病治好以后,不要認為骨刺消失了,其實骨刺長出來了就不會消失。不過也不必擔心,只要堅持活動或鍛煉,骨刺就不會再引起疼痛。因為局部的軟組織已經適應了它的存在,不會再出現炎癥性反應,當然也就不會再出現疼痛了。 3.預防骨質增生 首先,避免長期劇烈運動。毫無疑問,外傷是造成人體自衛及再生的重要因素。在人體外傷生產的同時,其外傷部位的軟骨組織同樣會受到傷害并有可能導致軟骨組織的病變或壞死,其因素為骨端裸露而增生。 其次,體育運動是預防骨質增生癥的主要舉措。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的主要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方能進入軟骨組織中,促使其吐故納新,進行正常的生理性新陳代謝。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加強關節內部腔內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部位的滲透,以減輕、延緩關節軟骨組織的退行性病變,以達到預防骨質增生癥的目的。 再次,注重日常飲食,平衡人體營養之需。有關專家認為,陰陽平衡,氣血流暢是人體進行正常生理性新陳代謝的基礎。人體正氣先虛經絡不暢勢必導致氣血凝澀而成病變。例如,長期不食含碘食品或制品,就會患大脖子病(其本質為繼發性增生),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癥(骨質增生的一種)等。 最后,預防寒溫。截止目前,雖無證實骨質增生癥與寒與濕有病因病果關系,但以《黃帝內經、痹論篇》“風寒濕雜至,而為痹也……以冬遇此病為痹也。”以及骨質增生患者人群 。4.偏方抗骨刺酒 [約物組成] 伸筋草 透骨草 杜仲 桑寄生 赤芍海帶 落得打各15g 追地風 千年健 防己 秦艽 茯苓黃芪 黨參 白術 陳皮 佛手 牛膝 紅花 川芎 當歸各9g 枸杞子6g 細辛 甘草各3g [功能主治] 益腎健脾,活血行氣,祛風濕。治療骨質增生癥。 [用法用量] 每次服l0ml,每日服三次,1000ml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加入白酒1750ml浸泡一二星期,去渣留汁飲用。 [資料來源]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9):24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31例,結果顯效4例。骨質增生癥狀得到控制,恢復原工種工作,有效21例。臨床癥狀改善,參加正常工作。無效5例。服本酒一療程,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83.9%。治療時間最短個月,最長八個半月,平均一個半月。 中醫治肌無力肌肉萎縮! 讓口腔潰瘍不再復發 談甲亢病的防與治 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 復方威靈仙藥酒 [藥物組成] 威靈川 淫羊藿 五加皮 狗脊 防風骨碎補 五味子 白芍 土鱉蟲 地黃 枸杞子 紫石英白酒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通經散瘀,補肝腎。治療骨質增生。 [用法用量] 每次服30ml ,每日服二三次,三個月為—個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浸入白酒一個月。 [資料來源] 1999,6(3):40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185例,結果顯效114例,有效67例,總有效率為97.8%。 細辛蜈蚣酒 [藥物組成] 細辛12g 蜈蚣10g 乳香20g 沒藥20g 紅花12g 桂枝20g 樟腦l00g [功能主治] 溫經活血止痛,治療骨質增生。 [用法用量] 取中藥威靈仙30g、紅花log、乳香30g、沒藥30g、血竭30g、黑胡椒30g。將上藥共為細末,過篩備用。根據患病部位,取5-7g藥末,用加醋藥酒攪拌成膏狀敷于患處,其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再貼上膠布,最后用繃帶包裹固定。每日一次,每次3小時,十日為一療程。皮膚病患者,過敏體質者及孕婦禁用。敷藥后局部紅、癢、熱為正常,甚者可用淡鹽水搽洗或縮短敷藥時間。 [制備方法] 將細辛、蜈蚣等七味中藥放入容器中,加上50度白酒2000ml,浸一個月,過濾取汁即成。從其中取200ml加入米醋l00ml調勻,置瓶內備用。 [資料來源] 1999,(5):34 按:有醫院以本法治療骨質增生65例,治愈16例,基本治愈39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96.92% 復方威靈仙酒 [藥物組成] 威靈仙 淫羊藿 五加皮 狗脊 防風 骨碎補 五味子 白芍 土鱉蟲 地黃 枸杞子 紫石英 白酒等 [功能主治] 祛邪、固本、扶正,治骨質增生。 [用法用量] 每次服30ml,每日服二三次,三個月為一療程。 [制備方法] 上藥制成酒劑, [資料來源] 1999,(7):40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185例,治療結果顯效114例,有效67例,總有效率97.8%。 增生風濕藥酒 [藥物組成] 白花蛇 肉桂 川烏 鉤藤 千年健 甘草 炮姜 木香 鉆地風各10g 丁香 葛根 羌活 獨活各8g [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治骨質增生及風濕性關節炎。 [用法用量] 每日服二酒盅,分三次口服。輕者口服二星期,重者服一月。 [制備方法] 上藥裝入紗袋,放人壇子,加白酒1 500ml,紅糖100g,以小火燉至余藥液500ml即可。 [資料來源] 《中國民間療法》1999,(1):44 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及風濕性關節炎98例,均獲痊愈。 強骨靈 [藥物組成] 熟地 骨碎補各30g 淫羊藿 肉蓯蓉 鹿銜草 雞血藤 萊菔子 延胡索各20g [功能主治] 通經活血,補骨理氣鎮痛。治療增生性膝關節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l0ml,每日服二次。連續服用二至四個療程,每個療程十五日。 [制備方法] 將上藥切碎,加定量白酒,密閉浸漬,每日攪拌一二次,一星期后,每星期攪拌一次,共浸漬三十日,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白糖,密封十四日以上,濾清裝250ml瓶。 [資料來源] 1998,(4):214 按:有醫院以本品治療因膝關節骨質增生引起疼痛120例,治療4個療程,治愈31例,顯效57例,好轉29例,總有效率97.5%。 螃蟹酒 [藥物組成] 螃蟹(山蟹、河蟹均可小者為佳,先置盆水中一夜,使其吐盡泥沙)150g [功能主治] 活血逐瘀,清熱散結,治療骨質增生。 [用法用量] 每次服10—30ml,每日服三次。 [制備方法] 上述螃蟹泡優質白酒1.5kg。 [資料來源] 《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0(5):4925.飲食飲食補鈣首選豆制品最近有研究證明,50歲以上的女性和60歲以上的男性,每日鈣的攝人量不應少于1200毫克,至少也不應低于800毫克。老人飯量偏少,即使你每天能吃500克主食,每500克大米含鈣量為35-280毫克,面粉含量較高,也只有100-345毫克。其它雜糧含鈣也不多。所以說,靠主食補鈣最多只能達到需要量的1/5,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從副食中彌補。黃豆含鈣量特高,對老年人最適宜的副食品要推選豆制品了。每500克嫩豆腐含鈣885毫克,普通豆腐含鈣量在1085。1385毫克之間,豆腐干或豆腐皮,則含鈣量高達2060-4930毫克,素雞豆制品含鈣量最高,達6700毫克。如果老年人能養成吃豆制品的習慣,鈣的攝入量就足夠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吃素食的人,如寺廟的僧侶,反倒骨骼堅硬,除了他們習慣運動外,就是他們的素食中離不開豆制品,甚至變成了他們的主食。所以就很少患骨質疏松癥。莫忘蛋白質食品蛋白質是形成骨基質支架的結構物質,而鈣鹽就是沉積在骨基質支架中。所以,補鈣的同時要補充一定量的優質蛋白質,這樣能幫助鈣保存在骨質中。蛋白質丟失得多,骨丟失也增加。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并注意動物蛋白及植物蛋白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應維持在1:2或1:1左右為宜)。富含動物蛋白的食品有瘦豬肉、蛋類、牛肉、雞鴨免肉、魚類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品有豆類、豆制品、麥類等。奶及奶制品牛乳100毫升含鈣180毫克,酸奶和乳酪中含鈣量更高。由于習慣和經濟問題,我國老人攝取奶量一般處于低水平,應及早改變這種狀況。老人每天至少應飲用1袋奶,如果能早晚各1袋,就可以補充所需鈣的一半。奶和乳酪是最好的補鈣食物。促進鈣吸收僅僅飲食中有足夠的鈣還不夠,只有當它進入血液直至沉積到骨內才有價值。所以必須設法促進鈣的吸收和沉積。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廣泛攝取谷類、薯類、動物性食品、奶類、豆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純熱能食物(動物油、淀粉、糖)等。特別注意添加含鈣豐富的豆制品、奶類、魚、蝦、海帶、蛋類、瘦肉、芝麻、芝麻醬、無花果、綠色葉菜類、花生、核果、帶有骨頭的魚類罐頭、紫菜和動物肝臟等,它們都是理想的鈣質來源,有利機體的鈣代謝平衡。改進烹調方法,提高鈣質吸收率。炒菜時適當加食醋有利于鈣的溶解和利用。炸酥的小魚蝦可提供較多的鈣質。糖醋排骨,這一份菜就可提供超過一天人體所需要的鈣量。適當補充維生素D,以利鈣質吸收。陽光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接受20分鐘的室外日光浴,可使體內較充足地合成維生素D。總之,利用膳食治療骨質疏松癥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食補勝于藥補,只要我們能掌握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吃得好,而且能吃出骨頭堅硬、腰干挺拔的人生。

熱心網友

請盡快到正規醫院確診,然后按醫生的吩咐處置。估計要手術剔除一下骨贅,應該容易處理的。不必過于擔憂。以后要適當地鍛煉,積極調養。請看看共享資料,里面都有了。

熱心網友

人老了都會長,只是輕重不同.無法根治.只要不痛就行了.

熱心網友

先到醫院確診,然后按醫生的吩咐服藥并適當地鍛煉,另外要補充鈣(食補或藥補),秋、冬季多做戶外活動,曬太陽有利于吸收鈣。

熱心網友

應該先去醫院確定一下是否是骨刺,再對癥下藥,別只憑自己想象。

熱心網友

1.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 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并不是關節普通炎癥,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一、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因: 1、骨折后骨質增生。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復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后可發生...

熱心網友

1.膝關節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復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 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并不是關節普通炎癥,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一、膝關節骨質增生的病因: 1、骨折后骨質增生。骨折后甚至碎裂后修復的形式是傷處周圍的骨細胞不斷增生形成骨痂。這種骨質增生對人體有利。 2、周圍軟組織損傷后可發生鈣化、骨化,影響到骨膜,使骨膜生骨。這種增生為病理性,可引起一定的癥狀。 3、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諸骨由于長年磨損,周圍韌帶松弛,致使關節不穩定,造成病變引起相應部位骨質增生。此種增生是人體衰老的現象。40多歲以后,大多數人都有骨質增生,只是發生部位和增生程度不同,有的有癥狀,有的無癥狀。 二、臨床表現: 膝關節骨質增生癥的主要特點是關節主動活動時有磨擦音 和疼痛, 上下樓梯,斜坡或從坐位站立時特別明顯,按壓髕骨時,可有壓通和磨擦感,髕 骨周邊或關節 間隙壓痛,有時膝關節腫脹積洲,有浮髕感,有時髕下脂肪墊增生,肥厚、硬化 ,可從髕腱旁 摸到腫塊。若肥厚的關節滑膜,破裂的半月板游離體或髕下脂肪墊在關節活動時 被卡于關節面 間,可產生交鎖癥狀。急性期可出現股四頭肌痙攣,后期該肌肉萎縮,關節活動 時明顯受限, 經常疼痛,關節邊緣變形增粗。最后關節固定于半屈曲狀態。三、膝關節骨質增生的預防與治療: 早期X光片上僅有輕度骨質增生,晚期關節諸骨骨質增生明顯,甚至可見游離體。要注意預防:1、避免在潮濕處睡臥,不要汗出當風,不要在出汗后,即洗涼水浴或洗腳,以防風、濕、寒三邪氣對膝關節的侵害。膝關節不過于勞累或負荷過重。 2、早期患者最關鍵的治療是穩定關節,堅持做雙則股四肌等收縮的靜力訓練,即取臥或坐姿,雙下肢伸直,用力繃緊大腿前方肌肉群,持續10~20秒,放松5~10秒;重復20~30遍;每日4~5次。做三周有效。每日堅持0.5~1小時步行,自我按摩雙腿。 3、關節腫脹、疼痛加重時應休息。避免深蹲、負重,上下樓梯等活動,同時請醫生配合理療和藥物治療。癥狀好轉后停藥,堅持以上訓練為主。 以下情況可考慮手術治療: 1、X光片上可見膝關節內已有游離體(又叫關節鼠)。 2、膝關節骨質增生嚴重,已形成骨贅,嚴重影響其功能。 3、合并半月板損害或出現盤狀軟骨。 4、膝關節過于增生,出現關節腔狹窄,骨破壞明顯或關節畸形,致使行走甚痛,經多個月保守治療無效,年齡在50歲以上者可考慮作全膝關節置換術。2.膝關節骨刺的體育療法   一般人認為,勞動或運動太多,會使關節附近的骨頭過度磨損,并在磨損的部位長出骨刺。由于這種觀點,很多人認為,長有骨刺的部位,活動越多,骨刺就會長得越大。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骨刺的發生,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如類風濕病、骨折、骨骺炎,都可引起骨刺。然而,在大多數人,特別是中老年人,長骨刺常常無明確的原因,醫學上認為這種骨刺主要是老年骨質退化引起的。對于這種骨刺,合理的運動和鍛煉,不但不會加重骨刺的增長,反而有助于骨刺癥狀的消失。有些運動員、舞蹈或京劇演員,他們往往有很嚴重的骨刺,但并不影響訓練或練功。相反,一旦停止了訓練或練功,長骨刺的部位卻出現了疼痛。這就說明,鍛煉對長骨刺的病人不但不是禁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  膝關節長骨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慢性病。一般長在臏骨和脛骨上。早期,由于骨刺對局部軟組織的刺激,導致急性炎癥。這時病人會感到明顯的疼痛,關節或長骨刺的部位會出現充血腫脹或積水。在這一時期,病人由于行動不便,不宜做過多的運動,可進行一些靜止的練習。下面介紹一組體療方法。  1、站樁:上身直立,雙腳左右分開同肩寬,雙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鐘。  2、盤腿靜坐:上身直立,盤腿坐于床上5-10分鐘。每天2次。如配合氣功靜坐,效果更好。  3、雙膝跪坐:上身直立,雙膝跪于床上,臀部坐于小腿上,每天2次,每次5-10分鐘。  4、雙膝外翻靜坐:上身直立,雙膝彎屈外翻,臀部坐于床上5-10分鐘,每天2次。  以上幾種練習,主要是使膝關節在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姿式下受到壓迫,使關節附近的軟組織接受一定的壓力,以降低疼痛的敏感性,起到止疼的作用。同時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促進局部軟組織炎癥的消退。運動量的大小應因人而異,特別要根據每天運動后膝關節部位的反應來決定。鍛煉能加強膝關節附近的肌肉,因而使肌肉對膝關節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膝關節骨刺的治療,除上述體育療法外,還可用中草藥水熱敷和自我按摩配合治療。對于骨刺的按摩,手法不宜過重,主要采用指壓法,即在長骨刺的部位(即痛點)用手指快速按壓,每分鐘按壓80-100次,每天做2次,每次3-5分鐘。  通過體育療法、熱敷和按摩,骨刺的疼痛將逐漸減輕或消失,膝關節的功能也將逐漸恢復。不過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當病治好以后,不要認為骨刺消失了,其實骨刺長出來了就不會消失。不過也不必擔心,只要堅持活動或鍛煉,骨刺就不會再引起疼痛。因為局部的軟組織已經適應了它的存在,不會再出現炎癥性反應,當然也就不會再出現疼痛了。 3.預防骨質增生首先,避免長期劇烈運動。毫無疑問,外傷是造成人體自衛及再生的重要因素。在人體外傷生產的同時,其外傷部位的軟骨組織同樣會受到傷害并有可能導致軟骨組織的病變或壞死,其因素為骨端裸露而增生。其次,體育運動是預防骨質增生癥的主要舉措。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的主要營養來自于關節液,而關節液只有靠“擠壓”方能進入軟骨組織中,促使其吐故納新,進行正常的生理性新陳代謝。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加強關節內部腔內壓力,有利于關節液向軟骨部位的滲透,以減輕、延緩關節軟骨組織的退行性病變,以達到預防骨質增生癥的目的。再次,注重日常飲食,平衡人體營養之需。有關專家認為,陰陽平衡,氣血流暢是人體進行正常生理性新陳代謝的基礎。人體正氣先虛經絡不暢勢必導致氣血凝澀而成病變。例如,長期不食含碘食品或制品,就會患大脖子病(其本質為繼發性增生),缺鈣會導致骨質疏松癥(骨質增生的一種)等。最后,預防寒溫。截止目前,雖無證實骨質增生癥與寒與濕有病因病果關系,但以《黃帝內經、痹論篇》“風寒濕雜至,而為痹也……以冬遇此病為痹也。”以及骨質增生患者人群 。4.偏方抗骨刺酒[約物組成] 伸筋草 透骨草 杜仲 桑寄生 赤芍海帶 落得打各15g 追地風 千年健 防己 秦艽 茯苓黃芪 黨參 白術 陳皮 佛手 牛膝 紅花 川芎 當歸各9g 枸杞子6g 細辛 甘草各3g[功能主治] 益腎健脾,活血行氣,祛風濕。治療骨質增生癥。[用法用量] 每次服l0ml,每日服三次,1000ml為一療程.[制備方法] 上藥加入白酒1750ml浸泡一二星期,去渣留汁飲用。[資料來源] 《上海中醫藥雜志》1989,(9):24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31例,結果顯效4例。骨質增生癥狀得到控制,恢復原工種工作,有效21例。臨床癥狀改善,參加正常工作。無效5例。服本酒一療程,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83.9%。治療時間最短個月,最長八個半月,平均一個半月。中醫治肌無力肌肉萎縮! 讓口腔潰瘍不再復發 談甲亢病的防與治 治療皮炎、濕疹、蕁麻疹 復方威靈仙藥酒[藥物組成] 威靈川 淫羊藿 五加皮 狗脊 防風骨碎補 五味子 白芍 土鱉蟲 地黃 枸杞子 紫石英白酒[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除濕,通經散瘀,補肝腎。治療骨質增生。[用法用量] 每次服30ml ,每日服二三次,三個月為—個療程。[制備方法] 上藥浸入白酒一個月。[資料來源] 1999,6(3):40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185例,結果顯效114例,有效67例,總有效率為97.8%。細辛蜈蚣酒[藥物組成] 細辛12g 蜈蚣10g 乳香20g 沒藥20g 紅花12g 桂枝20g 樟腦l00g[功能主治] 溫經活血止痛,治療骨質增生。[用法用量] 取中藥威靈仙30g、紅花log、乳香30g、沒藥30g、血竭30g、黑胡椒30g。將上藥共為細末,過篩備用。根據患病部位,取5-7g藥末,用加醋藥酒攪拌成膏狀敷于患處,其上用塑料薄膜覆蓋,再貼上膠布,最后用繃帶包裹固定。每日一次,每次3小時,十日為一療程。皮膚病患者,過敏體質者及孕婦禁用。敷藥后局部紅、癢、熱為正常,甚者可用淡鹽水搽洗或縮短敷藥時間。[制備方法] 將細辛、蜈蚣等七味中藥放入容器中,加上50度白酒2000ml,浸一個月,過濾取汁即成。從其中取200ml加入米醋l00ml調勻,置瓶內備用。[資料來源] 1999,(5):34按:有醫院以本法治療骨質增生65例,治愈16例,基本治愈39例,好轉8例,總有效率96.92%復方威靈仙酒[藥物組成] 威靈仙 淫羊藿 五加皮 狗脊 防風 骨碎補 五味子 白芍 土鱉蟲 地黃 枸杞子 紫石英 白酒等[功能主治] 祛邪、固本、扶正,治骨質增生。[用法用量] 每次服30ml,每日服二三次,三個月為一療程。[制備方法] 上藥制成酒劑,[資料來源] 1999,(7):40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185例,治療結果顯效114例,有效67例,總有效率97.8%。增生風濕藥酒[藥物組成] 白花蛇 肉桂 川烏 鉤藤 千年健 甘草 炮姜 木香 鉆地風各10g 丁香 葛根 羌活 獨活各8g[功能主治] 祛風勝濕,治骨質增生及風濕性關節炎。[用法用量] 每日服二酒盅,分三次口服。輕者口服二星期,重者服一月。[制備方法] 上藥裝入紗袋,放人壇子,加白酒1 500ml,紅糖100g,以小火燉至余藥液500ml即可。[資料來源] 《中國民間療法》1999,(1):44按:有醫院以本酒治療骨質增生癥及風濕性關節炎98例,均獲痊愈。強骨靈[藥物組成] 熟地 骨碎補各30g 淫羊藿 肉蓯蓉 鹿銜草 雞血藤 萊菔子 延胡索各20g[功能主治] 通經活血,補骨理氣鎮痛。治療增生性膝關節痛。[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l0ml,每日服二次。連續服用二至四個療程,每個療程十五日。[制備方法] 將上藥切碎,加定量白酒,密閉浸漬,每日攪拌一二次,一星期后,每星期攪拌一次,共浸漬三十日,取上清液,壓榨藥渣,榨出液與上清液合并,加適量白糖,密封十四日以上,濾清裝250ml瓶。[資料來源] 1998,(4):214按:有醫院以本品治療因膝關節骨質增生引起疼痛120例,治療4個療程,治愈31例,顯效57例,好轉29例,總有效率97.5%。螃蟹酒[藥物組成] 螃蟹(山蟹、河蟹均可小者為佳,先置盆水中一夜,使其吐盡泥沙)150g[功能主治] 活血逐瘀,清熱散結,治療骨質增生。[用法用量] 每次服10—30ml,每日服三次。[制備方法] 上述螃蟹泡優質白酒1.5kg。[資料來源] 《實用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0(5):4925.飲食飲食補鈣首選豆制品最近有研究證明,50歲以上的女性和60歲以上的男性,每日鈣的攝人量不應少于1200毫克,至少也不應低于800毫克。老人飯量偏少,即使你每天能吃500克主食,每500克大米含鈣量為35-280毫克,面粉含量較高,也只有100-345毫克。其它雜糧含鈣也不多。所以說,靠主食補鈣最多只能達到需要量的1/5,是遠遠不夠的。因此,要從副食中彌補。黃豆含鈣量特高,對老年人最適宜的副食品要推選豆制品了。每500克嫩豆腐含鈣885毫克,普通豆腐含鈣量在1085。1385毫克之間,豆腐干或豆腐皮,則含鈣量高達2060-4930毫克,素雞豆制品含鈣量最高,達6700毫克。如果老年人能養成吃豆制品的習慣,鈣的攝入量就足夠了。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吃素食的人,如寺廟的僧侶,反倒骨骼堅硬,除了他們習慣運動外,就是他們的素食中離不開豆制品,甚至變成了他們的主食。所以就很少患骨質疏松癥。莫忘蛋白質食品蛋白質是形成骨基質支架的結構物質,而鈣鹽就是沉積在骨基質支架中。所以,補鈣的同時要補充一定量的優質蛋白質,這樣能幫助鈣保存在骨質中。蛋白質丟失得多,骨丟失也增加。因此,老年人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并注意動物蛋白及植物蛋白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應維持在1:2或1:1左右為宜)。富含動物蛋白的食品有瘦豬肉、蛋類、牛肉、雞鴨免肉、魚類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品有豆類、豆制品、麥類等。奶及奶制品牛乳100毫升含鈣180毫克,酸奶和乳酪中含鈣量更高。由于習慣和經濟問題,我國老人攝取奶量一般處于低水平,應及早改變這種狀況。老人每天至少應飲用1袋奶,如果能早晚各1袋,就可以補充所需鈣的一半。奶和乳酪是最好的補鈣食物。促進鈣吸收僅僅飲食中有足夠的鈣還不夠,只有當它進入血液直至沉積到骨內才有價值。所以必須設法促進鈣的吸收和沉積。平衡膳食,食物多樣化。廣泛攝取谷類、薯類、動物性食品、奶類、豆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純熱能食物(動物油、淀粉、糖)等。特別注意添加含鈣豐富的豆制品、奶類、魚、蝦、海帶、蛋類、瘦肉、芝麻、芝麻醬、無花果、綠色葉菜類、花生、核果、帶有骨頭的魚類罐頭、紫菜和動物肝臟等,它們都是理想的鈣質來源,有利機體的鈣代謝平衡。改進烹調方法,提高鈣質吸收率。炒菜時適當加食醋有利于鈣的溶解和利用。炸酥的小魚蝦可提供較多的鈣質。糖醋排骨,這一份菜就可提供超過一天人體所需要的鈣量。適當補充維生素D,以利鈣質吸收。陽光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每日接受20分鐘的室外日光浴,可使體內較充足地合成維生素D。總之,利用膳食治療骨質疏松癥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食補勝于藥補,只要我們能掌握科學合理的飲食,不僅能吃得好,而且能吃出骨頭堅硬、腰干挺拔的人生。

熱心網友

去藥店買“骨刺平片”(廣東的,也許上海的更好)吃。我有體會,吃5-6瓶就行了。

熱心網友

藥物真能消除骨刺嗎骨質增生(骨贅)在X線片上形如鳥嘴樣變化,人們把它稱做“骨刺”,這個名稱比較形象化。“骨上長刺”究竟會引起什么癥狀,是否需要或能不能用藥消除,則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也許是高額利潤的誘惑,商界利用人們對骨刺的恐懼心理,聲稱他們經銷的藥物可以抑制骨質增生,使骨刺消除,事實是否真如其所說?  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骨刺。  在人四肢關節骨的兩端,覆蓋著一層光滑富有彈性的軟...

熱心網友

藥物真能消除骨刺嗎骨質增生(骨贅)在X線片上形如鳥嘴樣變化,人們把它稱做“骨刺”,這個名稱比較形象化。“骨上長刺”究竟會引起什么癥狀,是否需要或能不能用藥消除,則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也許是高額利潤的誘惑,商界利用人們對骨刺的恐懼心理,聲稱他們經銷的藥物可以抑制骨質增生,使骨刺消除,事實是否真如其所說?  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骨刺。  在人四肢關節骨的兩端,覆蓋著一層光滑富有彈性的軟骨,當關節運動時,軟骨對軟骨的摩擦系數比冰對冰還低,這樣就使關節的磨損減少到最低程度。軟骨細胞中含有大量水分,像是一塊海綿,加壓時變薄,壓力解除后又恢復到原有的厚度。負重時關節軟骨的彈性變形,能減少運動的沖擊和震蕩,這種軟骨的彈性對抵抗磨損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任何不斷運動的機械部件都可因使用而磨損,人類關節也不例外。磨損早期關節不平,有裂紋和凹陷,隨之軟骨碎裂、侵蝕。在軟骨破壞的同時,有軟骨和新骨增生,這就是在X線片中所見的骨刺。如果軟骨的修復和破壞不能同步,骨關節炎將隨之發生。顯然骨質增生是人體一種修復反應,就像傷口里長出新肉一樣。從生物力學的觀點來看,增生的新骨使關節的表面積增加,減少單位面積的負荷,使關節的負載分布更為有利,因此有保護關節的作用。如果這種骨質增生和關節再塑性能達到一種“不合理的協調”狀態,就可能延緩關節炎的進展,甚至使病情靜止下來。  不少人在拍攝X線片時無意中發現關節內有骨刺,就變得憂心忡忡,擔心會發生關節強直或癱瘓。其實,這是不必要的。據病理研究,在20歲人的關節標本中,已找到退行性變化的證據,到40歲時,90%被調查的負重關節(髖、膝)都有增生性改變,但是僅三分之一患者有相關的癥狀。我們知道,軟骨本身是無神經的,對疼痛很不敏感。疼痛往往是和關節內其他組織以及關節周圍結構有關,如骨質增生引起的骨膜隆起、裸露的軟骨下受到的壓力、骨小梁微小骨折、關節內韌帶退行性改變、關節囊擴張以及滑膜受擠壓和磨損。此外,滑膜炎也是引起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  但骨質增生有時也會引起或輕或重的癥狀,這主要與骨刺生長的部位有關,其中最為常見的是手指末節骨質增生和脊椎骨關節炎。前者稱做赫氏結節,伴有手指末節的屈曲和偏斜,外觀如蛇頭,患指感疼痛、腫脹,多見于中年女性,可服用消炎止痛藥或熱敷,疼痛最終會解除。但增生的骨質不可能消失,手指畸形將永久存在。脊椎骨關節骨質增生也十分常見,X線片所見的椎體前或前外側面的骨質增生并不會引起癥狀,椎體后面的骨刺或脊神經周圍的骨刺可能擠壓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并引起頸椎病或坐骨神經痛,嚴重的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那么我們再說一下骨刺的治療。  首先我們知道除了少數特殊部位的骨刺可能引起癥狀外,大多數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和骨刺無關,對于這些患者,治療骨刺是完全不必要的。  其次,骨質增生是軟骨破壞后引起的修復反應,因此治療骨刺首先要防止骨質破壞。顯然,應用藥物抑制骨質增生是徒勞的。  最后,增生的骨刺和正常骨并無區別,表面有透明軟骨覆蓋,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知道藥物是不可能消除正常骨質的。而且增生骨和周圍正常骨之間并無界限,它們渾為一體,藥物怎么可能區別哪些是增生骨,哪些是正常骨呢?  到此,您該知道社會上一些所謂的抑制或消除骨刺產品是不可能的了吧!事實上,目前對骨刺只能是對癥治療,一旦疼痛消失或根本就沒有疼痛,治療也就失去意義了。

熱心網友

沒辦法,平時要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