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來沒用過

熱心網友

舉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用imageready把靜態的圖片連接處理做成動態,也就是制作小動畫,比如常見的gif格式圖片(常用于網絡,比如qq表情等),都可以使用imageready制作。再就是photoshop工具條底部的那個跳轉按鈕,可以實現在photoshop和imageready兩者之間的跳轉,從而實現一邊參考動畫效果,一邊修改圖像,相對方便。有具體問題可到 的論壇學習。

熱心網友

mageReady是Adobe公司專為網絡圖像出版而開發的一款設計軟件,由于其具有非常便捷的網絡圖像制作和優化功能,并且可以和Adobe的其他產品(如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等)之間進行良好的文件交流,因此很快變成為網絡圖像制作工具中的佼佼者。而現在,Adobe公司又推出了ImageReady2。0版,并且將之整合入最新版的Photoshop5。5中,這樣一來不僅加強了Photoshop針對網絡圖像的制作能力,同時也為ImageReady創造了更好的與Adobe其他軟件相互對話的渠道。  與1。0版相比,新版的ImageReady2真可謂有本質的飛躍。在2。0版本中,Adobe公司更進一步優化了ImageReady的圖像算法,使導出的圖片尺寸更小而精度更高;同時ImageReady2增加了圖像切割(slicing)、鼠標動作響應(Rollovers)、圖層特效(Layer effects)、圖像式樣(Styles)、圓形以及圓角矩形的繪制功能。此外,ImageReady2還能夠讀取和編輯mov、avi格式的影視文件,甚至是flc文件,這就更方便了用戶制作GIF動畫。(Adobe的拿手好戲!)  OK,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一個網頁制作的實例來體會Adobe ImageReady2的方便和快捷吧。圖1是一個由其他圖像軟件生成線繪的圖片,我們的目的是將它作為背景圖案,并制作一個專門主題的網頁(主題姑且定為:“測試ImageReady2”)。  首先,使用Photoshop對這個圖像進行進一步編輯。先給這個圖片增加一個Alpha通道,使原圖像的阻光度隨通道由左向右遞減(如圖2所示,我覺得使用ImageReady網絡圖像制作工具的最大好處之一就是可以通過其和Photoshop通信,將Photoshop的通道功能在網絡圖像制作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然后在不同的層中加入相應的文字,達到圖3的效果。最后保存這個圖像,并按下Photoshop工具欄最下方的切換按鈕,切換到ImageReady2中繼續編輯這個圖像。  考慮到圖像的右半部分將用來放置四個起導航作用的按鈕,因此感覺中標題行“a test of ImageReady2”的文字過于唐突了一些,所以我想在“ImageReady2”字樣下增加一個相近色的漸變以增加呼應。然而,問題開始出現了,我不知道你是否曾在ImageReady2中使用過漸變填充工具(Gradiant),在我第一次使用ImageReady2時,始終沒能找到相關的工具,最后才發現原來ImageReady2將Gradiant功能整合在了Layer Effects功能集中。  下面,我們來制作這個相近色的漸變填充:先按下“F7”打開層(Layer)面板,按下層面板中的新建按鈕在標題文字所在的層之下? 一個層。在這個新建的層中用遮罩(Marquee Tool)工具將需要填充的區域選定,按下“Alt+Del”將前景色填入已經選定的區域。然后按下層面板中的層特效(Layer Effects)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Gradient/Patterns”選項,填充的區域就會變成一個色彩漸變。要修改這個色彩漸變只需要雙擊層面板中的“Gradient/Pattern”效果層就可以呼出“Gradient/Pattern”的屬性設置面板,在這個效果層面板中我們可以通過調節色彩滑塊更改色彩漸變,同時還可以選擇使用線性漸變還是圓形漸變,也可以使用連續圖案(Pattern)來填充區域。在這個例子中,我們選擇的由白色(#FFFFFF)向嫩黃色(#F8FC7C)的色彩漸變。  接著,我們需要在此背景之上加入導航按鈕,并為這些導航按鈕增加交互效果。首先在層面板的最上方新建一個層作為第一個按鈕的所在層,之所以要將每個按鈕分配在不同的層中是為了下面能夠方便地制作按鈕的交互效果。選定這個層,然后用鼠標按住繪制矩形(Rectangle Tool)按鈕,在其彈出的按鈕菜單中選擇繪制圓角矩形按鈕(與直角矩形相比,圓角矩形更加悅目,因此在平面設計和網頁制作中被廣泛使用,ImageReady2為此特別新增這個特殊的形狀繪制工具)。圓角矩形畫好后,選擇“Window→Show Styles”命令,打開Styles面板,雙擊一個自己中意的式樣,剛才繪制的圓角矩形就立刻變成一個可人的按鈕了。(Styles功能是ImageReady為普通用戶提供的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其中錄制了許多常見的式樣效果,避免了用戶制作效果的反復勞動。在這個演示中我選擇的是“Button-Stone”式樣)。最后,使用文字工具,在這個按鈕上輸入按鈕的名字就完成了按鈕的制作(在此,建議你給按鈕文字加上2pixels深度的“Bevel and Emboss”層特效,以使按鈕文字更逼真)。以相同的方法完成其余的三個按鈕,即可得到圖4中的效果。  接下來要為這些按鈕增加交互功能。由于網頁中的交互功能是通過圖片交替來實現的,因此,在制作交互功能之前,我們先得決定圖像的切割區域。ImageReady2為用戶提供了“Slice Tool”和“Slice Select Tool”兩個工具,大大簡化了圖片切割的復雜工作。為了能夠更加精確和快捷的切割圖片,建議在切割圖片之前先打開圖像標尺(“View→Show Rulers”,快捷鍵為“Ctrl+R”),同時開啟捕捉輔助線功能(“View→Snap to Guides”,快捷鍵為“Ctrl+Shift+;”)。通過拖拉標尺,你可以在圖像上建立切割區域的輔助線,這樣可以給切割工作減少許多為了對齊而引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將本實例中的圖形切割完畢(圖5),可見其中信封狀的圖標表示這是一個切割區域(Slices),在此圖標前的序數就是切割區域,我們可以使用“Slice→Hide Slice”命令來隱藏這些切割圖標。  圖片的切割工作完成之后就可為按鈕增加交互效果了。按下“a”鍵切換到切割區域選擇“Slice Select Tool”工具,選定一個包含按鈕圖片的切割區域(比如第三個切割區域,即第一個按鈕圖案所在的切割區),然后選擇“Windows→Show Rollover”命令,打開鼠標響應(Roloover)面板。此時,這個面板中只有一個名為“Normal”的畫面狀態,按下新建“New”按鈕,新建一個鼠標狀態,ImageReady2默認的新建鼠標狀態為“Over”(用來響應MouseOver事件,即鼠標移入畫面時產生的響應效果),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擁有了新的鼠標狀態就可以制作“mouseover”狀態下的按鈕畫面了,在此我制作的效果是按鈕向外突出,并且文字變為彩色。  用上述同樣的方法給四個按鈕增加了響應鼠標的特效之后,這個網頁的制作即將完成,我們還需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是為這四個按鈕加上各自指向的URL。選擇“Windows→Show Slice”打開Slice面板,這個面板顯示的是被激活的切割區域的屬性,你可以在其中修改切割區域的圖片名稱、URL連接、背景顏色等等。  至此我們完成了整個網頁的制作,是不是覺得這個過程太簡單了啊?hehe,選擇“File→Preview in”命令就能使用你喜歡的瀏覽器觀看自己的作品了!難道不令人驚喜嗎?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簡單!使用ImageReady可以免去你在制作網頁時許多惱人的步驟,當然ImageReady絕不是萬能的,況且現在的2?0版仍有許多等待改進之處。 。

熱心網友

是設計專門處理網絡圖像的,可以制作動畫。是為了彌補Photoshop在網絡圖形處理和動畫制作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