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于龍門大橋的圖片與簡介概況嗎???

熱心網友

位于涪陵區藺市古鎮梨香溪河口的百年石拱橋龍門大橋,因位于三峽庫區淹沒區即將整體搬遷300米以外,目前新橋址的測量工作已全面展開。龍門大橋將是三峽庫區唯一一座整體搬遷的古石拱橋。  龍門大橋長江古橋絕品  龍門橋位于重慶市10大古鎮之一的藺市鎮西梨香溪河口,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龍門橋由南川人陳永恩主持設計施工,民間募捐集資修建,據橋碑碑文記載,耗資錢10萬余串,1000多人歷時13年,才修成龍門大橋。該橋是當年下川東必經之地。據原藺市文化站站長鄭典華介紹,該座為縱聯式三孔實肩平面石拱橋,全長174米,總寬8。7米,高27米,單孔跨徑26。9米,拱高14。8米,鄭典華說,該橋跨徑之大,橋拱之高,橋面之寬,工藝之精,可能是三峽庫區古橋梁之最,堪稱長江流域古橋梁史上的絕品。該橋建成100多年間,多次遭遇洪水但至今安然無恙。  橋飾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龍門橋的橋飾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龍門橋的橋欄用兩米多長的巨石砌成,橋東頭的兩邊橋欄之上,本有兩只精美的獅子雄踞其上,但因橋北欄桿上的獅子損壞,已將其搬往文化館保存。在橋西頭兩邊橋欄各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白象,兩只雌雄白象隔橋對望,一臉喜氣,而且每只象的腳下,都踩著一只可愛的小象。  該橋欄之外,還雕刻著龍、鰲、魚龍、蟾蜍和凈瓶、石人等石雕。而且石龍雕刻工藝最為精致,一雌一雄兩只石龍頭尾各高3米多,昂首翹尾,口含寶珠,造型優美,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  百年古橋四大謎團難解  據原文化站站長鄭典華稱,這座百年古橋有四大謎團尚未解開。鄭典華稱,首先是兩條巨大的石龍都由整塊石頭雕琢而成,每條重量都在10噸以上,百年前沒有起重設備的情況下,是如何運輸,又如何安裝的呢?其次,整座橋共用石料20000余立方米,但是石料與藺市周圍的石料材質并不相同。那么這些石料又從何而來呢?第三,在橋的南北兩側,用石頭雕有文武兩位狀元像,橋為清代所建,為何文武狀元身著明代狀元服飾呢?第四,龍門橋的橋面原來都是由青石板鋪成,橋的正中,當年有一個地方稱為“一腳踩五石”。一只腳可以同時踩住五塊石板,而且每塊石板形狀各不相同,與橋上的其他橋面石又無一相同,造橋工匠為何要這樣做呢?  最大遺憾三座牌坊被拆  談起后人對大橋的破壞,鄭典華以及藺市鎮領導心痛不已,他們告訴記者,橋上的武狀元不知在什么年代被人盜走,同時文狀元的頭也不翼而飛。鄭典華心痛地說,大橋最遺憾的就是拆掉了橋上三道精美的石雕牌坊,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復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三峽蓄水古橋整體“挪窩”  據涪陵博物館的林小春書記介紹,三峽庫區三期蓄水后,龍門橋將會被淹水下9米,為保護這一文物,決定在三峽三期蓄水前,將古橋整體搬遷。搬遷時,將對每一塊石頭采用標號的形式,重建時“對號入座”,還原古橋貌。據介紹,目前新橋址的位置已經確定,測量工作已經展開,龍門橋將向梨香溪上游移位,直線距離300米,大橋搬遷將于明年三峽三期蓄水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