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傘是什么開始有的呢?是誰發明的呢?世界上的傘兵部隊是什么時候開始建立的呢?中國的傘兵部隊情況怎么樣?
熱心網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有軍事專家探索建立空降部隊的問題。戰場上最早的空降活動可能是德軍1916年10月14日在俄軍戰線后31485© 戰場軍事社區 孤單是永恒©9202方80公里處的羅夫諾破壞鐵路,當時空降了2人,活動了一晝夜,完成任務后由飛機接回。此時,法軍也進行了類似的活動,以2人空降到德軍后方的阿魯達耶地區,他們化裝成當地居民,對德軍一個司令部進行了連續襲擾,德軍出動部隊搜捕20多天沒有結果,不得不將司令部轉移。法空降人員又將此情況報告給自己的軍隊,法軍趁機向德發起攻擊,使德軍遭到很大損失。到1918年10月20日,英軍一次使用5架飛機在德軍后方空降了一個組,原定任務是待火車通過隧道時將其炸毀。他們著陸后發現德軍的主要運輸線不是鐵路,而是運河,遂改變計劃破壞了運河一個閘門,造成德軍水上運輸堵塞。戰場上出現的這些空降活動,雖然規模很小,但顯示了它巨大的潛力,為當時一些軍事家所矚目,有些人因此產生了建立空降部隊進行空降作戰的設想。當時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國遠征軍航空軍官米切爾上校。他于1918年10月上書遠征軍司令官潘興將軍,建議集中60個中隊的1200架轟炸機,不是按常規裝掛炸彈,而是在每架飛機上乘載10名士兵及2挺機槍,一次將一個1.2萬人的步兵師全部空降到德軍的戰線后方,以奪取重鎮梅斯,突破德軍防御。米切爾認為,這1.2萬人著陸后只要有十分之一發揮作用,就有完全取勝的把握。這個設想的計劃工作交給了他的助手布里爾頓少校。布里爾頓在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后發現,設想在當時是難以實現的。如在短時間內籌集不了這樣多的飛機和降落傘,有了飛機和降落傘也沒有這樣多的機場可供使用。同時,這種作戰也超出軍隊所能提供的通信保障能力和后勤補給能力。不久大戰就結束了,這個設想沒有付諸實施。1922年美國公布了這個設想,設想中對空降部隊的組織編制、訓練和空降作戰的實施方法等作了比較詳盡的闡述。米切爾可以說是第一個提出空降作戰的人。 空降兵的誕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交戰各國將部分轟炸機改成運輸機,并開辟了一些空中航線,實行航空運輸,1919年被稱為“空中運輸年”。到30年代,運輸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時不少國家生產了專門的運輸機,其中比較著名的有英國的HP—42運輸機,德國的Ju—52運輸機,美國的DC—3運輸機(即美空軍的C—47),蘇聯的AHT—9運輸機等。在此基礎上,歐洲一些國家開始組建專門用于空降作戰的兵種——空降兵。因此,空降兵在20世紀30年代誕生了。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組建空降兵的國家。 1929年4月13日,蘇聯紅軍為殲滅威脅加爾姆市的巴斯馬赤匪邦,曾機降45人。當時,白匪費扎伊利集團對塔吉克斯坦進行襲擊后,取道加爾姆市,企圖奪占加爾姆市道路樞紐,以便進入阿萊谷地和費爾干納盆地,擺在紅軍面前的緊急任務是搶在匪邦占領加爾姆之前將其殲滅。先派去了一批騎兵部隊,但沒有達到目的。在此危急時刻,中亞軍區作出決定,用飛機輸送部隊,增援加爾姆市。第1架飛機乘坐2人,攜帶機槍1挺,任務是奪取著陸場,掩護爾后人員機降。騎兵旅長及政治委員等3人乘坐第2架飛機,攜帶機槍2挺。原計劃旅長查明情況后隨飛機返回向軍區報告,由政委留下監視敵人,等待地面騎兵到達后指揮作戰。他們著陸后,發現市區已有一半被敵占領,情況不允許有任何遲延,旅長沒有乘飛機返回軍區,他率領所有人員,征用當地群眾的馬匹,急速向加爾姆市前進。進入市區后,他們用機槍向敵猛烈掃射,給敵以突然打擊。遭到突然打擊的敵人,一時陷入混亂之中。匪徒看到1名中校用機槍射擊和指揮作戰,以為是紅軍的大部隊進入該市,紛紛逃竄。不久,紅軍增援的騎兵部隊趕到,和空降的部隊一起,消滅了襲擊加爾姆市的匪邦。這次行動不是標準的空降作戰,但反映了利用快速的空中機動對敵實施突然襲擊所產生的重大作用。不久,蘇聯紅軍即著手組建專門用于空降作戰的部隊。 1930年夏,蘇軍從航空兵第11旅抽調了30名飛行員在沃羅涅日機場進行跳傘訓練,作為組建空降兵的開始。8月2日,由其中的10人舉行了一次戰斗跳傘表演。使用2架飛機,先傘降6人,接著空投了機槍、沖鋒槍及彈藥,隨后又傘降4人。他們著陸后,收集空投的武器彈藥,演練了攻防戰斗動作,它標志著蘇軍空降活動正式開始,這一天后來被蘇軍定為空降兵節。1931年3月18日,蘇軍在此基礎上,于列寧格勒軍區建立了一個非編的試驗性航空摩托化空降支隊。該支隊有1個步兵連,1個工兵連,1個通信排,1個輕型裝甲汽車排。裝備有76毫米火炮2門,T—27超輕型坦克2輛,汽車16輛,摩托車4輛,以及其他武器,共200人。為保障其訓練和試驗,配屬有1個重型轟炸機大隊和1個航空兵支隊,有特伯—1型飛機12架和卡—5型飛機10架。該支隊主要作為機降兵使用。6月,列寧格勒軍區又組建了另一個非編傘降支隊,共46人,附屬給航空兵第11旅。其任務是傘降奪占敵后機場,保障機降支隊在機場降落。組建后,這兩個支隊進行了緊張的訓練和試驗,多次參加各軍區組織的軍事演習,摸索和積累了人員傘降和武器裝備空投的經驗。1932年初,這兩個支隊合并,組成第3航空摩托化空降支隊,正式列入編制。支隊設有指揮部、參謀部,下轄2個傘兵連,1個裝甲連,1個摩托連,1個炮兵連,配屬有一個由特伯—1型飛機編成的特別航空大隊。為了研究空降支隊的技術裝備,列寧格勒軍區專門成立了一個設計局。1932年12月11日,蘇革命軍事委員會作出決定,將列寧格勒軍區空降支隊擴編為空降兵旅——第3特種旅。該旅編有傘兵營、摩托機械化營、炮兵營和特別航空兵大隊。與此同時,伏爾加河沿岸軍區、白俄羅斯軍區、烏克蘭軍區和莫斯科軍區分別組建了列入正式編制的空降兵營——第1、2、3、4特種營。這些空降兵旅、營平時都編在空軍序列,戰時歸各方面軍空軍指揮。用以遂行方面軍首長賦予的戰斗任務。不久,其他軍區也組建了空降兵營。1933年底,蘇軍共有29個空降兵營,約8000人。為了在空降兵擴編后對軍官和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1933年5月蘇建立了一所高級空降學校。 1936年,蘇空降兵進一步擴大。在基輔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各組編了1個空降兵旅(第13旅和第47旅)。到1938年發展為6個旅,并統一編制。這6個空降兵旅是第旅、第202旅、第204旅、第211旅、第212旅、第214旅。此時空降兵旅隸屬空軍建制,用以遂行方面軍首長賦予的作戰任務。 德國是繼蘇聯之后第二個大力組建空降兵的國家。早在1933年2月,擔任普魯士政府首腦的戈林,在警察部隊中就組建了一支傘兵隊——特別緝捕隊。1935年戈林調任空軍當司令后,將這個傘兵隊調到德國空軍。此時,德國廢棄凡爾賽條約的軍事條款,大力擴充軍隊。1936年1月,德空軍組建了第一個空降團——傘兵第一團,年底,又組建了1個傘兵營。與此同時,以民航為掩護,在施騰達爾成立了1所傘兵學校。1937年在一次陸軍的演習中,德空軍空降了數個爆破分隊,希特勒觀看后大加贊賞,從此德空降兵得到迅速發展。 1938年7月德將所有的傘降部隊、機降部隊以及所需的運輸機、滑翔機部隊組合在一起,編成第7空降師,隸屬空軍,并任命斯徒登特為空降兵司令兼第7空降師師長。1939年又將第22步兵師改編為機降師,劃歸斯徒登特指揮,空降兵達1.6萬余人。 在30年代組建了空降兵部隊的還有意大利和法國。意大利軍隊在它的空中力量理論家杜黑的影響下,對發展跳傘技術有著極大的興趣,20年代中期即開始了跳傘技術的研究,即使其負責此項工作的領導人居東尼在跳傘中因事故而身亡,也沒有影響他們的研究熱忱。到30年代,意成立了2個傘兵師及1個海軍傘兵旅,但員額都不足。法軍于1936年組建了2個傘兵連及一所傘兵學校,到30年代末發展為5個傘兵連。據國外資料介紹,美軍在30年代中期也曾進行跳傘技術的研究,并組建過2個試驗性的傘兵連,但不久就解散了,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軍沒有空降兵部隊。1950年9月16日,中國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在開封正式成立,1950年12月,空軍陸戰第1旅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師。
熱心網友
有飛機時候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