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17個月,很粘我,上班都要偷偷的跑。經常晚上還鬧著要出去,要不就哭得死去活來,一直拖你,賴地板??此薜媚菢?,真的很心疼!我該怎么辦?
熱心網友
很多家長把幼兒"粘人"視為缺點,學前專家特別指出,低幼兒"粘人"不僅不是壞習慣,適當粘人的寶寶還直接有利于將來的溝通和交流。上海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系曹子芳教授指出,0至1歲半的寶寶多半會對父母產生依戀感。如果到了這一年齡的寶寶,還沒有對家人產生依戀感的話,就會給寶寶未來的生活打上陰影。所以這段時間的寶寶最好自己帶。當今社會,由于生活節奏加快,多數父母已經沒有辦法全天候養育、照顧孩子,很多家庭只能請保姆或者是祖父母來照料寶寶的生活起居,孩子和父母之間關系疏遠了。很多父母還引以為自豪,認為自己生了個不會"粘人"、大大方方的好寶寶。殊不知,家庭才是最能夠給每個孩子溫暖和勇氣的地方,而提供這些力量的就是嬰幼兒和母親之間溫暖、親密、連續不斷的關系---適度的依戀(也就是"粘人現象")。這不僅可以促使幼兒找到滿足感,而且還可以幫助幼兒享受愉悅感。適度的依戀有助于建立一個人的信賴度和自我信任感,將來能夠成功地與伴侶、后代和睦相處。因此,專家提醒,如果在嬰幼兒時期,寶寶還沒有產生適度的"粘人性",將來就可能很難和別人溝通,影響他今后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針對較粘人的寶寶,父母的教養態度及原則如下: 1、先建立自己堅定應對的心態,保護寶寶處在萌芽狀態的獨立性。周歲以后,寶寶會出現一些獨立意識的萌芽,如:不愿讓別人喂飯,不愿意被別人抱著走等。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因素。父母應當愛護這種獨立意向,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如用話語、表情、動作等表現出對寶寶獨立性的贊許,摟摟寶寶,夸贊寶寶等,以此激勵寶寶更加大膽獨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臟衣服或跌跟頭,而干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為。父母與孩子分離時,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現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須離開。不要在心里產生罪惡感,認為孩子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2、試著向孩子訴說自己正要去忙的事。雖然一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已經能基本聽懂父母經常說的話。你可以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向孩子解釋一下你正要去做的事情,幾次以后他會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訴他“媽媽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會陪你玩哦!”孩子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3、以游戲方式進行漸進式的分離。4、不要因寶寶粘你而處罰他?!?5、不要嚇孩子說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壞人、魔鬼或大野狼。 任性孩子其實最痛苦。所謂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約束,不管正確與否,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然而,周圍的一切不都是為滿足他們的種種需要和要求而存在的,周圍的人也不能完全聽從他們的“支配”和“調遣”,他們不可能隨心所欲。因此,任性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釘子,受打擊,遭挫折。他們事事都不順心,覺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們過不去,感到非常痛苦,對他們的身心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而他們又不能主動地自覺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總是與周圍的人和事處于一種對峙狀態,時間長了,就很可能釀成心理的疾病,如憂郁、偏執、狂躁等。面對任性的孩子,有些家長該制止不制止,一味遷就孩子的任性,都是怕孩子受苦;然而,這樣做事實上不會給孩子一點點幸福。家長要真正愛孩子的話,就要講求科學的教育方法,從小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孩子,不要讓他們養成任性的毛病,免得讓孩子任性一時,痛苦終生。幼兒有其獨立發展的規律。進入成長第一“反抗期”,孩子經常和父母“鬧獨立”,表現出不服管教的特性。孩子的這種獨立傾向常常被父母們認為是不聽話,實際上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志,關注幼兒的反抗心理,因勢利導,對孩子的合理行為與要求,充分鼓勵和滿足;對幼兒的不合理要求也要采用適當方式加以引導,避免強硬手段。如何對待孩子的任性行為?1、正面教育,防范在先孩子任性時父母的態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等,這些直接關系到孩子是否會無理取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著就怎么著,缺乏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父母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創造性行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父母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2、冷處理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梢圆扇《惚艿姆椒?,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辈⒈硎境龈吲d、滿意和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3、轉移注意力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4、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激將法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6、適當懲罰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東西吃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這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么孩子的任性只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熱心網友
1、正面教育,防范在先 孩子任性時父母的態度如何,父母是否注意孩子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等等,這些直接關系到孩子是否會無理取鬧。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獨生子女比例的增加,不少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孩子想怎么著就怎么著,缺乏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意識。還有的父母對孩子在知識方面要求嚴格,而在個性品質、行為習慣、社會適應性等方面沒有要求,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這樣的教養方式必然會造成幼兒的消極創造性行為。當孩子提出不合理、過分的要求時,父母應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給孩子把道理講清楚: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對,怎樣做是對的。孩子的是非觀念正是在學習處理各種具體事情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可以采取轉移、冷處理、適當懲罰等辦法把難題巧妙化解?! ?、冷處理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遷就,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梢圆扇《惚艿姆椒?,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要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辈⒈硎境龈吲d、滿意和關心,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3、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適用于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4、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規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任性的發作。如孩子上街總是哭鬧著讓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與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自己走,實在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再走,不然就不再帶你出去了?!薄 ?、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適當懲罰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東西吃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這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會有影響。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么孩子的任性只會越演越烈,很難得到改正。 針對較粘人的寶寶,父母的教養態度及原則如下: 1、先建立自己堅定應對的心態,保護寶寶處在萌芽狀態的獨立性。 周歲以后,寶寶會出現一些獨立意識的萌芽,如:不愿讓別人喂飯,不愿意被別人抱著走等。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因素。父母應當愛護這種獨立意向,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如用話語、表情、動作等表現出對寶寶獨立性的贊許,摟摟寶寶,夸贊寶寶等,以此激勵寶寶更加大膽獨立地去探索,而不要因怕其弄臟衣服或跌跟頭,而干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為?! 「改概c孩子分離時,要清楚知道并不是不愛孩子,而是現在不能和孩子玩,或有充分理由必須離開。不要在心里產生罪惡感,認為孩子哭鬧是自己沒有給予愛的安全感。 2、試著向孩子訴說自己正要去忙的事。 雖然一歲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他們已經能基本聽懂父母經常說的話。你可以在離開孩子的時候向孩子解釋一下你正要去做的事情,幾次以后他會明白你的意思,你可以告訴他“媽媽正要煮晚餐,你要在娃娃床里玩玩具。等煮好了,我會陪你玩哦!”孩子漸漸明白父母要做的事,而你也確實去做你所說的事,這樣可以培養互相信任的感受?! ?、以游戲方式進行漸進式的分離?! ?、不要因寶寶粘你而處罰他?!? 5、不要嚇孩子說外面的人都是可怕的壞人、魔鬼或大野狼。 。
熱心網友
我覺得你要把小孩當獨立的小人看待: 上班前親親她,抱抱她,告訴她媽媽去上班了,下班時自然就會回來。只要她情緒上滿足了,她就會慢慢配合你。 經常晚上還鬧著要出去,可能是白天的活動量不夠,也許帶她的是老人,沒辦法多陪她玩。要多體諒她。遇到孩子賴地板這類的情況出現,要轉移她的注意力,等她情緒穩定時要告訴她:這種行為不是好孩子的行為,媽媽很愛你,所以不希望你養成壞習慣。
熱心網友
第一,上班不要偷偷地跑,因為寶寶沒有預見性,也就是早上她不可能預見到你晚上下班以后她還可以見到你,所以你越跑她越心里沒底,不知道什么時候你就跑不見了再也見不到你了,她反而更沒有安全感,更粘你了。所以,要在上班的時候跟寶寶說再見,態度溫和但堅決地出門。第二,晚上鬧著要出去是一樣的道理,孩子提相對來說“無理”的要求,來試探一下媽媽是不是還愛我,是不是不理我了。從你說的這兩點來看,一是你和你的寶寶沒有建立起良好的依戀關系,二是家里別的成員與你的教育方法上有偏差,導致孩子在離開你了以后無所適從,三是你現在的做法會讓孩子覺得更不踏實。依戀關系的建立是個比較大的話題,具體情況你可以查一下親子中心論壇里的早教論壇,里面有張仲華心理教授對這方面詳細的闡述。我建議你先從最簡單的做起,先改正錯誤的上班方法。還有,遇到孩子賴地板這類的情況出現,不要理她,讓她自己待在一個房間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