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叫裝配工的納米機械是什么?

熱心網友

麻省理工學院的埃里克•德雷斯勒(Eric Drexler)1986年出版的《創造的引擎》(Engines of Creation)詳盡描述了操作原子大小物質的各種納米技術的現狀、未來發展潛力和危險。2000年底,《發現》雜志曾評出21世紀20大危險,納米技術與行星撞地球及全球疫病一道,并列為其中之一。在他的書中,德雷斯勒設想過一種叫做“裝配工”(Assembler)的納米機械(nanomachine,有時也稱為nanite)。通過原子的抓取和放置,這種人造的分子大小的納米機械能夠像人體內的蛋白質和酶一樣,制造出任何東西,比如電視機和電腦——當然,也包括它們自己。科學家們給這種可能蔓延成災、數目巨大的納米機械起了個名字:灰色粘質(Grey Goo,也稱為灰膠)。目前的主流意見依然認為,灰色粘質威脅論不太可能成為現實。首先,從目前研究進展看來,造出小到直徑只有十幾納米大小的納米機械還遠不可能。此外,人類還不知道如何制造可以自我復制的機器,無論是納米級的還是厘米級的。最后,即使有了極其微小的可以自我復制的納米機械,它們在組合裝配原子的過程中也將遇到許多有悖于已知化學和物理學原理的難題。因此,灰色粘質目前還只是一種遙遠的威脅。

熱心網友

所謂的裝配工--是一個更加激進的主意,它是由未來學家K. Reic Drexler提出的。這種機器沒有與宏觀物體的相似性(這是考慮其最終實用性的非常重要的一個事實)。它將是一種新型的機械--一種萬用制造者。它可以制造任何結構,包括它自身,通過原子尺度的"抓取和放置":一套納米尺度的鉗子將會從環境中抓取單個原子,然后把它放在適當的位置。Drexler的設想預示著社會將因為微型機械而永遠改變,這些機械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制造一臺電視機或者一臺電腦,而根本不花一分錢。然而它也有危險的一面。裝配工自我復制的潛力導致了所謂的"灰色粘質"產生的可能性:無數的自我復制納米裝配工制造了無數它們自身的復制品,這個過程毀滅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