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
熱心網友
AMD發展歷史:自成立以來,AMD就不斷地開發新產品,并逐漸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而眾多員工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下面將簡單介紹AMD近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從中我們可以預見公司的燦爛前景。 AMD的歷史悠久,業績顯赫。這個傳統已經成為一股凝聚力,將AMD的全球員工緊密地團結在一起。AMD創辦于1969年,當時公司的規模很小,甚至總部就設在一位創始人的家中。但是從那時起到現在,AMD一直在不斷地發展,目前已經成為一家年收入高達24億美元的跨國公司。下面將介紹決定AMD發展方向的重要事件、推動AMD向前發展的主要力量,并按時間順序回顧AMD各年大事。 1969-74 - 尋找機會 對Jerry Sanders來說,1969年5月1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里,他與其它七個合作伙伴一直為創建一家新公司而埋頭苦干。Jerry已經在上一年辭去了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全球行銷總監的職務。此刻,他正帶領一個團隊努力工作,這個團隊的目標非常明確--通過為生產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儀表等電子產品的廠商提供日益精密的構成模塊,創建一家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雖然在公司剛成立時,所有員工只能在創始人之一的JohnCarey的起居室中辦公,但不久他們便遷往美國加州圣克拉拉,租用一家地毯店鋪后面的兩個房間作為辦公地點。到當年9月份,AMD已經籌得所需的資金,可以開始生產,并遷往加州森尼韋爾的901 Thompson Place,這是AMD的第一個永久性辦公地點。 在創辦初期,AMD的主要業務是為其它公司重新設計產品,提高它們的速度和效率,并以"第二供應商"的方式向市場提供這些產品。AMD當時的口號是"更卓越的參數表現"。為了加強產品的銷售優勢,該公司提供了業內前所未有的品質保證--所有產品均按照嚴格的MIL-STD-883標準進行生產及測試,有關保證適用于所有客戶,并且不會加收任何費用。 在AMD創立五周年時,AMD已經擁有1500名員工,生產200多種不同的產品--其中很多都是AMD自行開發的,年銷售額將近2650萬美元。 歷史回顧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萬美元的啟動資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遷往位于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總部。 1969年11月--Fab 1產出第一個優良芯片--Am9300,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這時AMD已經擁有53名員工和18種產品,但是還沒有銷售額。 1970--推出一個自行開發的產品--Am2501。 1972年11月--開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廠房中生產晶圓。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發行了52。5萬股。 1973年1月--AMD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設立了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以進行大批量生產。 1973--進行利潤分紅。 1974--AMD以2650萬美元的銷售額結束第五個財年。 1974-79 - 定義未來 AMD在第二個五年的發展讓全世界體會到了它最持久的優點--堅忍不拔。盡管美國經濟在1974到75年之間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衰退,AMD公司的銷售額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仍然在此期間增長到了1。68億美元,這意味著平均年綜合增長率超過60%。 在AMD成立五周年之際,AMD舉辦了一項后來發展成為公司著名傳統的活動--它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會,即一個由員工及其親屬參加的游園會。 這也是AMD大幅度擴建生產設施的階段,這包括在森尼韋爾建造915 DeGuigne,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以及擴建在馬來西亞檳榔嶼的廠房。 歷史回顧 1974年5月--為了慶祝公司創建五周年,AMD舉辦了一次員工游園會,向員工贈送了一臺電視、多輛10速自行車和豐盛的燒烤野餐。 1974--位于森尼韋爾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經濟衰退迫使AMD規定專業人員每周工作44小時。 1975--AMD通過AM9102進入RAM市場。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為本,產品和利潤將會隨之而來。" 1975--AMD的產品線加入8080A標準處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于帕洛阿爾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舉辦了第一次盛大的圣誕節聚會。 1976--AMD和Intel簽署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77--西門子和AMD創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馬尼拉設立一個組裝生產基地。 1978--AMD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年度總營業額達到1億美元。 1978--奧斯丁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79--奧斯丁生產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 - 1983 - 尋求卓越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兩個著名的標志代表了AMD的處境。第一個是所謂的"蘆筍時代",它代表了該公司力求增加它向市場提供的專利產品數量的決心。與這種高利潤的農作物一樣,專利產品的開發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會給前期投資帶來滿意的回報。第二個標志是一個巨大的海浪。AMD將它作為"追趕潮流"招募活動的核心標志,并用這股浪潮表示集成電路領域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 我們的確是不可阻擋的。AMD的研發投資一直領先于業內其他廠商。在1981財年結束時,該公司的銷售額比1979財年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此期間,AMD擴建了它的廠房和生產基地,并著重在得克薩斯州建造新的生產設施。AMD在圣安東尼奧建起了新的生產基地,并擴建了奧斯丁的廠房。AMD迅速地成為了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一個重要競爭者。 歷史回顧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圣何塞會議中心舉辦的"五月圣誕節"聚會中贏得了連續20年、每月1000美元的獎勵。 1981--AMD的芯片被用于建造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 1981--圣安東尼奧生產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決定延續并擴大他們原先的專利相互授權協議。 1982--奧斯丁的第一條只需4名員工的生產線(MMP)開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簽署圍繞iAPX86微處理器和周邊設備的技術交換協議。 1983--AMD推出當時業內最高的質量標準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1989 --經受嚴峻考驗 AMD以公司有史以來最佳的年度銷售業績迎來了它的第十五周年。在AMD慶祝完周年紀念之后的幾個月里,員工們收到了創紀錄的利潤分紅支票,并與來自洛杉磯的Chicago樂隊和來自得克薩斯州的Joe King Carrasco 、Crowns等樂隊一同歡慶圣誕節。 但是在1986年,變革大潮開始席卷整個行業。日本半導體廠商逐漸在內存市場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這個市場一直是AMD業務的主要支柱。同時,一場嚴重的經濟衰退沖擊了整個計算機市場,限制了人們對于各種芯片的需求。AMD和半導體行業的其他公司都致力于在日益艱難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競爭手段。 到了1989,Jerry Sanders開始考慮改革:改組整個公司,以求在新的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AMD開始通過設立亞微米研發中心,加強自己的亞微米制造能力。 歷史回顧 1984--曼谷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84--奧斯丁的第二個廠房開始動工。 1984--AMD被列入《美國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一書。 1985--AMD首次進入財富500強。 1985--位于奧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啟動自由芯片計劃。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業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于長時間的經濟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來的首次裁員計劃。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為公司總裁。 1987--AMD與Sony公司共同設立了一家CMOS技術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訴訟。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達成并購協議。 1988年10月--SDC開始動工。 1989-94 - 展開變革 為了尋找新的競爭手段,AMD提出了"影響范圍"的概念。對于改革AMD而言,這些范圍指的是兼容IBM計算機的微處理器、網絡和通信芯片、可編程邏輯設備和高性能內存。此外,該公司的持久生命力還來自于它在亞微米處理技術開發方面取得的成功。這種技術將可以滿足該公司在下一個世紀的生產需求。 在AMD創立25周年時,AMD已經動用了它所擁有的所有優勢來實現這些目標。目前,AMD在它所參與的所有市場中都名列第一或者第二,其中包括Microsoft Windows? 兼容市場。該公司在這方面已經成功地克服了法律障礙,可以生產自行開發的、被廣泛采用的Am386? 和 Am486? 微處理器。AMD已經成為閃存、EPROM、網絡、電信和可編程邏輯芯片的重要供應商,而且正在致力于建立另外一個專門生產亞微米設備的大批量生產基地。在過去三年中,該公司獲得了創紀錄的銷售額和運營收入。 盡管AMD的形象與25年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仍然像過去一樣,是一個頑強、堅決的競爭對手,并可以通過它的員工的不懈努力,戰勝任何挑戰。 歷史回顧 1989年5月--AMD設立高層領導辦公室,其中包括公司的三位高層主管。 1990年5月--Rich Previte成為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ony Holbrook繼續擔任首席技術官,并成為董事會主席。 1990年9月--SDC開始使用硅技術。 1991年3月--AMD推出AM386微處理器系列,成功打破了Intel對市場的壟斷。 1991年10月--AMD售出它的第一百萬個Am386。 1992年2月--AMD對Intel的長達五年的法律訴訟結束,AMD獲得了制造和銷售全部Am386系列處理器的權力。 1993年4月--AMD和富士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生產閃存產品。 1993年4月--AMD推出Am486微處理器系列的第一批成員。 1993年7月--Fab 25在奧斯丁開始動工。 1993--AMD宣布AMD-K5項目開發計劃。 1994年1月--康柏計算機公司和AMD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根據合作協議,康柏計算機將采用Am485微處理器。 1994年2月--AMD員工開始遷往AMD在森尼韋爾的另外一個辦公地點。 1994年2月--Digital Equipment 公司成為Am486微處理器的組裝合作伙伴。 1994年3月10日--聯邦法院陪審團裁決AMD擁有對287數學協處理器中的Intel微碼的所有權。 1994年5月1日--AMD慶祝創立25周年,并在森尼韋爾和奧斯丁分別邀請了Rod Stewart和Bruce Hornsby獻藝。 1995-1999 --從變革到超越 AMD在這段時期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提供越來越具競爭力的產品,不斷地開發出對于大批量生產至關重要的制造和處理技術,以及加強與戰略性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而實現的。在這段時期,與基礎設施、軟件、技術和OEM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非常重要,它使得AMD能夠帶領整個行業向創新的平臺和產品發展,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 1995年,AMD和NexGen兩家公司的高層主管首次會面,探討了一個共同的夢想:創建一種能夠在市場中再次引入競爭的微處理器系列。這些會談促使AMD在1996年收購了NexGen公司,并成功地推出了AMD-K6? 處理器。AMD-K6處理器不僅實現了這些起點很高的目標, 而且可以充當一座橋梁,幫助AMD推出它的下一代AMD 速龍? 處理器系列。這標志著該公司的真正成功。 AMD速龍 處理器在1999年的成功推出標志著AMD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目標:設計和生產一款業界領先、自行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AMD首次推出了一款能夠采用針對AMD處理器進行了專門優化的芯片組和主板、業界領先的處理器。AMD速龍 處理器將繼續為該公司和整個行業創造很多新的記錄,其中包括第一款達到歷史性的1GHz(1000MHz)主頻的處理器,這使得它成為了行業發展歷史上最著名的處理器產品之一。AMD速龍 處理器和基于AMD速龍 處理器的系統已經獲得了全球很多獨立刊物和組織頒發的100多項著名大獎。 在推出這款創新的產品系列的同時,該公司還具備了足夠的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市場對于其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1995年,位于得克薩斯州奧斯丁的Fab 25順利建成。在Fab 25建成之前,AMD已經為在德國德累斯頓建設它的下一個大型生產基地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與Motorola的戰略性合作讓AMD可以開發出基于銅互連、面向未來的處理器技術,從而讓AMD成為了第一個能夠利用銅互連技術開發兼容Microsoft Windows的處理器的公司。這種共同開發的處理技術將能夠幫助AMD在Fab 30穩定地生產大批的AMD速龍 處理器。 通過提供針對雙運行閃存設備的行業標準,AMD繼續保持著它在閃存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閃存已經成為推動當時的技術繁榮的眾多技術的重要組件。手提電話和互聯網加大了市場對于閃存的需求,而且它的應用正在變得日益普遍。AMD范圍廣泛的閃存設備產品線當時已經能夠滿足手提電話、汽車導航系統、互聯網設備、有線電視機頂盒、有線電纜調制解調器和很多其他應用的內存要求。 通過多種可以為客戶提供顯著競爭優勢的閃存和微處理器產品,能穩定生產大量產品、業界領先的全球性生產基地,以及面向未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制造計劃,AMD得以在成功地渡過一個繁榮時期之后,順利地進入新世紀。 歷史回顧 1995--富士-AMD半導體有限公司(FASL)的聯合生產基地開始動工。 1995--Fab 25建成。 1996--AMD收購NexGen。 1996--AMD在德累斯頓動工修建Fab 30。 1997--AMD推出AMD-K6處理器。 1998--AMD在微處理器論壇上發布AMD速龍處理器(以前的代號為K7)。 1998--AMD和Motorola宣布就開發銅互連技術的開發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 1999--AMD慶祝創立30周年。 1999--AMD推出AMD速龍處理器,它是業界第一款支持Microsoft Windows計算的第七代處理器。 2000--- 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AMD將會繼續秉持它過去所堅持的理念:來自競爭的驅動力,對客戶的關注,創新的產品,以及了解和適應變革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該公司的未來將由AMD員工塑造。他們的長期努力已經讓AMD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傳奇性的公司。 2000--AMD宣布Hector Ruiz被任命為公司總裁兼COO。 2000--AMD日本分公司慶祝成立25周年。 2000--AMD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首次超過了10億美元,打破了公司的銷售記錄。 2000--AMD的Dresden Fab 30開始首次供貨。 2001--AMD推出AMD 速龍? XP處理器。 2001--AMD推出面向服務器和工作站的AMD 速龍 MP 雙處理器。 2002--AMD 和 UMC宣布建立全面的伙伴關系,共同擁有和管理一個位于新加坡的300-mm晶圓制造中心,并合作開發先進的處理技術設備。 2002--AMD收購Alchemy Semiconductor,建立個人連接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2002--Hector Ruiz接替Jerry Sanders,擔任AMD的首席執行官。 2002--AMD推出第一款基于MirrorBit? 架構的閃存設備。 2003-AMD 推出面向服務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皓龍) 處理器。 2003-AMD 推出面向臺式電腦 和筆記簿電腦的AMD 速龍? 64處理器。 2003-AMD推出 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 使基于AMD 速龍? 64 FX處理器的系統能提供影院??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