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朋友們討論討論。
熱心網友
你可以把每月的日常開支,分散存在2個或以上的銀行,最好還是用活期存折。這樣你就不會到了一家銀行,看到自己的帳戶,有余款,一沖動,全部取出。分散后,到一家銀行,只能取一個帳戶,其它的還能保留一段時間。當然,一張銀行卡,也是必要的,為了在銀行下班后,你還能取到錢,可是放入的余款,不要太多喲!再一個辦法是:發了薪水后,把錢分成幾個信封裝。一個:水、電、煤、電話等的費用。一個:吃鈑、住房等的費用。一個:衣、行、娛樂等方面的費用。一個:計劃外可用費用,用以支付不確定的支出。如結婚禮金等等。一個:固定儲蓄.(比如說,做為養老啦,做為投資資本啦,買貴重物品啦)總之,你把它們分好.當然分的越細越好.這個計劃一定要做好.還有一定要堅持,各用各的,不可以混合在一起.絕對(盡量)不能超支.每個月多出的錢,另外放,不可滾入下一個月的.這一筆,你可以做為意外備用金.不可以隨意花掉.。
熱心網友
首先祝福到現在為止都還很順利的人們。生活不是一帆風順的,30歲就是一生嗎?恐怕到70歲都不敢說,明天就沒有事情發生。有了家庭尤其要多想想未來。女人有了愛自己的丈夫,很幸福。不是說從此刀槍入庫,再不問世事。只能理解為,找到了可心的伙伴,找到了可心的房子,然后開始經營屬于兩個人的情感小店。你們之間,愿望都是美好的,女人經濟獨立,未必心理真的獨立。花錢,不揮霍的前提下,男人愿意承擔。但都要想想小店之外的叵測。打工的,誰能保證公司總開著,職位總是合適的,收入總是穩定的……開公司的,商場如戰場,誰能保證永遠是掙的,即便是掙的,各中辛苦誰體諒。丈夫的公司丈夫頂,老婆只是享受,有沒有想過有變故怎么辦。人都是肉長的,誰能保證永遠就沒有病災。不是說生活就是積攢,適度為好。有些憂患意識,留出應對的余糧。至于理財技巧,兩個人誰擅長誰操作就是。定個用餐主調,無論是在家吃還是下館子,都有個大概預算。其次是購物,生活必需品、衣物是正常支出,主要是奢侈品的控制。留出備用金的基礎上,規劃每年的旅游預算。我見過被老公呵護了近30年的阿姨,要面對家里的變故那種手足無措。也見過一個對自己生活非常滿意,自詡從來沒有坎坷的阿姨,57歲時未婚的兒子出意外癱瘓等等。她們都感慨過,寧愿生活里多些坎坷,也不愿意一生的享受輕松,在60歲全找回去?;蛟S是這些例子看多了吧,我不敢跟自己說,從此就高枕無憂了。生活本來就充滿了變數。在能享受的時候,留點余地給自己、給家人。。
熱心網友
呵呵,這個也是我比較頭痛的問題,老公也常常說我不會理財,更痛苦的是我的職業竟然是財務,哈哈,那就把錢交給他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