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美日歐元起伏迥異 人民幣匯改四大新猜測(1) -------------------------------------------------------------------------------- 2005年11月10日 17:17 搜狐    期待已久的人民幣匯率調整終于在7月22日拉開了序幕,三個多月來,央行在向市場運作匯率的方向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細細回顧,也有不少欠缺之處。   值得肯定的是:匯改順從了市場的壓力和趨勢,減少了人民幣匯率的扭曲程度,有利于資源配置;匯改宣布終止人民幣匯率的僵化機制;還有利于減少國際貿易摩擦,在國際經濟談判中爭得主動。   存在的問題包括:第一次調整幅度為2%,過于謹慎,市場肯定不滿足;宣布調整之時,對未來人民幣匯率的目標措詞含糊,給國際投機留下想象空間,結果導致國際熱錢包括短線熱錢更加熱烈地涌向中國;基礎貨幣繼續迅速膨脹,對沖壓力增大,銀行票據發放的成本增加;下一步的人民幣匯率調整面臨兩難選擇。   與美元相關度依然最大   中國匯改之后實際上采取的是什么匯率制度?   央行宣布匯改時說,“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外界很多人因此以為,中國采取的是“盯住一籃子貨幣”的調整浮動匯率制度。   按照通常的定義,調整浮動?managed floating匯率制度允許本國貨幣匯率上下浮動在3%?有些國家甚至到10%的區間。在初始的2%升值以后,央行規定以后人民幣對美元的日浮動區間為0.3%,大大小于國際上一般的調整浮動匯率制度的標準。而外匯市場的實際操作,連這個0.3%的浮動幅度也遠未達到。   以匯改后最初兩個月為例,人民幣從原來8.11元兌1美元,上升到9月23日的8.088元兌1美元——兩個月間人民幣僅僅升值了0.28%。照45個工作日計算,平均每天升值0.0063%,不到萬分之一。如果按這個趨勢繼續下去,以后10個月再升值1.4%,為7.98元兌1美元。即人民幣從匯改后起算,一年對美元升值1.7%。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民幣匯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盯著美元。   當然,央行本來宣布的就是“參考一籃子貨幣”而非“盯住一籃子貨幣”。實際操作中,美元以外其他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亦殊為有限。   在前兩個月中,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37%,對日元升值0.61%,都大大超過對美元匯價的變動。9月份,央行進一步宣布人民幣匯率對其它貨幣的日允許變動范圍是3%,而對美元仍然維持在0.3%。可見,人民幣對美元以外的其他貨幣的匯率,大體可理解為美元和這些貨幣的國際市場比價決定的被動變量。在此結果下,央行之所以堅稱“參考一籃子貨幣”,可以猜測的解釋是:為未來人民幣匯率變動留下余地,特別是美元對其他貨幣突然大幅度貶值和升值的情況下。   筆者認為,央行繼續保持人民幣對美元的相對穩定,對現階段是有好處的。雖然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僅占出口總額的30%,但是,70%以上的貿易和經常項目往來都是按美元來計算的。如果加上資本項目上的來往,如外國直接投資、金融債券等,以美元計算的份額更大。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際貿易、金融交易還是用美元來結算,如果盯住其他貨幣或一籃子貨幣指數,致令人民幣對美元浮動,將使交易結算變得復雜,從而大大增加國際交易成本。對中國大多數出口商來講,要放棄盯住美元而改換其他的結算方法,還有一個費時費錢費力的轉換過程,并且會增 們買套期保值以及其他交易的成本。這不利于中國的對外貿易和其他經濟活動,特別是中小出口企業。   中國之所以在1994年以后與美國貿易發展這么快,不單單是因為1994年人民幣官方匯率貶值的關系,也由于采取了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即使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也不希望匯率波動太大的原因。頻繁的波動,即使幅度很小,可能也不見得比一次性的調整要好。一次性升值5%,實際帶來的附加成本負擔可以轉移到銷售價格上去,相比去年原材料、人力成本的上漲,這個壓力不是很大,反而可以避免頻繁匯率調動造成的套期保值等經常性交易成本。   熱錢繼續大量涌進中國   此次匯改,成就不少,問題也有。   根據筆者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計算,人民幣在2004年對美元低估19.2%。也就是說,如果不加干預的話,市場會迫使人民幣向均衡價格回歸,人民幣將升值19.2%。當然在實踐中,一個國家不大可能允許其貨幣一下升值這么大的幅度,但這個趨勢放在那里,從長期來講市場必然獲勝。   我當時的建議是,一次上調5%,然后宣布守住一段時間,再準備下一步的調整與改革。這次匯改時初始的上調為2%,和市場預期差距太大,市場顯然不會滿足,熱錢也會繼續流入中國。   非但如此,由于央行的公告措辭不夠明確,給國際投機留下巨大想象空間,致使本來可以遏阻的短線國際熱錢,反而加速流入中國。   央行公告的英文版說這次2%的上調是“initial(初始)”,同時又允許人民幣匯率每天0.3%的波動幅度。這樣,照詞義人們可以認為人民幣將來還將繼續上調。假設每天升值0.3%,一個月可以升值6%,這個幅度足夠給國際外匯炒客投機人民幣的刺激了。因此,匯改后第二天,外匯流入達20億美元。雖然后來幾天行長周小川和央行補充公告反復解釋這個“initial(初始)”指的是“一次性”調整,并不意味以后還會有多次大幅度調整,但是似乎已晚,市場并不買賬。7月份外匯儲備比6月份增加了290億美元,較以前大大加速。   外匯儲備上升令基礎貨幣大大增加,并給央行控制整個貨幣發行量和宏觀經濟、防止通貨膨脹、抑制房地產泡沫帶來很大壓力。為了不使貨幣流量過度膨脹,央行不得不大量發行票據對沖,結果大大增加了利息成本,并對今后的貨幣政策造成了麻煩。   人民幣匯率調整兩難   由于初始調整幅度太小,加上后續階段采取對美元相對穩定的政策,人民幣對美元低估的問題并沒有解決。假如央行繼續奉行最初兩個月的匯率調整政策模式,到明年7月底,一年緩步升值累積1.7%, 加上初始的2%的升值,一共升值才3.7%。這和人民幣19.2%的實際低估程度,相差較遠。也就是說,一年后人民幣還低估15%以上。如果分攤在以后三年完成,每年也要上升5%。   其實問題可能還嚴重。 美日歐元起伏迥異 人民幣匯改四大新猜測(2) -------------------------------------------------------------------------------- 2005年11月10日 17:17 搜狐   預計這個時期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競爭力提高,按照巴拉撒-薩繆爾森理論,人民幣低估扭曲程度還會進一步加深(除非這個期間中國爆發快速通貨膨脹,引起實際匯率升值,這個扭曲程度可以降低。不過,中國現在還沒有這種跡象)。這樣,如果物價相對穩定而經濟快速增長,每年3%-5%的升值還可能追不上由于巴拉撒-薩繆爾森效應加深的低估。   讓人民幣匯率回歸均衡值,央行可能會采取如下幾種方法,但是各有其缺點。   第一,隨著市場壓力(也包括國際政治外交壓力)加大,央行可能加速人民幣匯率每天升值的幅度,如從現在每周0.03%的幅度加速到每周0.3%的幅度。這樣的加速需要十幾到幾十周的時間。而一旦央行從原有政策執行的模式開始變動,會很快被國際投機者注意,然后他們會加速投機人民幣,使這段較長時期內人民幣和熱錢的壓力更重。   央行還可能采取的方法是較為激烈的手段:在連續幾天內大幅度允許人民幣升值,如允許日人民幣升值到目前規定的上限,每天0.3%, 也就是每周1.5%,這樣幾周內就可以達到一年的升值目標。不過,如果央行如此行動,國際外匯市場會馬上強烈反應,國際上大大小小的外匯商人會拼命在這些日子將美元換成人民幣,對國際外匯市場秩序和中國經濟沖擊極大。如果采用這個方法,央行必須在這些日子里對資金流入采取更嚴格的管制。   央行還有一個方法是再來一次性調整,在某天突然宣布人民幣大幅升值3%或5%,然后繼續目前的穩定升值政策。這個方法的好處是大大弱化了投機預期對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的沖擊,但有違背央行現行匯改公告宣布的政策:“每天允許的升值上限為0.3%。”   最后的方法是央行宣布允許人民幣更大幅度的浮動,央行減少干預,讓市場決定匯率。這個方法在中國金融體制尚不健全的時候,對中國整個經濟沖擊很大。在可以想見的近期內央行不大可能采取這個政策。一般推測,央行會傾向于先用上面第一個方法,即溫和加速人民幣升值速度。但是,也不排除在市場和外匯投機壓力過大的情況下,采取更激烈的手段。   外匯儲備上升令基礎貨幣大大增加,并給央行控制整個貨幣發行量和宏觀經濟、防止通貨膨脹、抑制房地產泡沫帶來很大壓力。為了不使貨幣流量過度膨脹,央行不得不大量發行票據對沖,結果大大增加了利息成本,并對今后的貨幣政策造成了麻煩。 。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美、日、歐元起伏迥異 ,人民幣匯改四大新猜測!

熱心網友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

熱心網友

 10月份貿易順差創年內新高120。1億美元10月31日恰是匯改100天  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  本報記者 徐以升 發自北京  10月31日是人民幣匯率體制改革后的第100天,而昨天海關總署公布的以這一天為截止日的10月份貿易數據,給了人民幣進一步的升值壓力。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10月份對外貿易順差高達120。1億美元,這一數據不但為年內新高,也將前10個月的貿易順差總額推高到了803。7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是去年全年319。8億美元順差總額的2。5倍。激增的貿易順差加大了人民幣升值預期。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逆轉了匯改后這一數據自7月份連續降低的局面。在7月份達到104億美元的峰值以后,匯改后的8、9月份分別為100。4億美元和75。7億美元,其中9月份貿易順差為5月份以來的最低值,這一度被認為是匯率調整對外貿的良性反應。  10月份120。1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也明顯高于市場預期,接受道瓊斯通訊社調查的6位經濟學家平均預期,中國10月份貿易順差將達到106億美元。  而匯改后8、9月份的貿易順差、外匯儲備等數字,一度被市場解讀為人民幣升值壓力弱化,央行人士也曾在不同場合表達了這一看法。在日前公布的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特別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初步呈現弱化跡象,并指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  “然而10月貿易順差出現逆轉并達到了年度新高,比9月份環比增加了44。3億美元,雖然有季節性因素,但是貿易順差的擴大以及繼續擴大的趨勢,給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造成了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范建軍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鐘偉教授說:“匯改發生在7月21日,100天的時間正好是10月底,這段時間市場在逐步消化匯改內容,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應該說始終存在。”  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項俊波日前表示,人民銀行將根據市場發育狀況和經濟金融形勢,適時調整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他同時表示,將健全面向市場、更加具有彈性的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昨天,人民幣銀行間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為8。0847元,比前一日的8。0857元有所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