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孩4歲半了還經常感冒,屬于復感兒.特別是秋冬季節,差不多成天泡在藥里面.醫院檢查免疫力比較低.見到那么多保健品廣告,不知是否真的提高免疫力方面有效?牛初乳?合生元?或其他?啥種類比較好?啥牌子好?

熱心網友

  感冒是兒童常見的疾病,一般病灶發生在上呼吸道。當前正是冬春季節,天氣寒冷,又多變化,是一年中感冒較多發的季節。由于多發,家長對孩子的感冒一般都有一定的認識,可是感冒怎么和心臟搭上了界,得了感冒為什么會引發心臟疾病,即病毒性心肌炎呢?許多家長就不解了。兒科專家的解釋是感冒病毒在作祟。  威脅在攀升  調查顯示,近年來,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攀升。專家們說,許多病毒可引發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其中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引發的心肌炎最為常見,十二歲以前的嬰幼兒最容易被感染。  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有較大的隱蔽性,它一般在孩子感冒后數天或兩三周后才出現癥狀。前者家長會以為是感冒本身的問題;后者家長又容易誤解成感冒尚未徹底痊愈。  病毒性心肌炎對孩子的健康威脅還是比較大的,輕者癥狀不明顯,孩子又不太會表述,常常被忽視。轉為重癥后,孩子可以在短期內出現心臟擴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發生猝死。  感冒護心有辦法  一般來說,孩子由于抵抗力下降,才被病毒感染患病毒性感冒;患病以后又由于進食和消耗等方面的因素,會使抵抗力進一步下降。所以,孩子患感冒后,家長一定要強迫孩子休息,減少活動,特別是劇烈運動。這樣才可以使孩子增強抗病的能力,盡早康復,減少或杜絕病毒的進一步侵害。另外,要加強對孩子的觀察。由于病毒侵犯心肌,影響了心臟的功能,孩子就會缺氧,他們往往會出現臉色發灰、精神不好、眼眶發青、口唇紺紫等癥狀。經常大口的喘氣,也是孩子患心肌炎的一個明顯征兆,這種大喘氣健康孩子在大活動量以后才會出現。摸脈搏也是判斷病毒性心肌炎的辦法之一。安靜時孩子脈搏每分鐘超過120次或少于60次,這種過快過緩的現象均屬于不正常。如果給孩子摸脈時感到跳幾下就出現比較長的間歇,也要引起家長的重視。這些都說明孩子的心臟發生了病變,要立即到醫院就診。目前,治療心肌炎尚無特效藥,發現越早,控制越早,心肌受損就越少,預后會更好些。  其實,防止病毒性心肌炎對孩子心臟的危害,關鍵還是預防病毒感染。平時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體格鍛煉,引導他們經常跑一跑、跳一跳,加強心臟的活動,以增強心臟抵抗致病因素的能力。孩子的日常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保證攝入足夠的維生素,特別是對心臟有較好保護效用的維生素B和維生素C。

熱心網友

見識了

熱心網友

我覺得提高孩子免疫力最主要的是:飲食合理和身體鍛煉。飲食要多樣化,粗細糧、肉菜、葷素搭配合理,營養全面。適當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增強抵抗力。總吃補品,孩子又能吸收多少呢。

熱心網友

對寶寶而言,強大的免疫力尤為重要。為此,許多父母都不惜余力地想法幫助寶寶補充各類營養素和營養沖劑,想以此達到提升寶寶免疫力的功效。但是,采用這種以“外力幫助”的方式效果并不太理想,仍然有許多寶寶因感冒、發燒去醫院治療。  為了,幫助寶寶獲得良好的免疫力,我們推薦如下方法供年輕媽媽們參考:  一、母乳喂養  出生前寶寶可以通過胎盤接收抗體獲得免疫力。出生后,母乳中富含增強免疫的抗體成分可保護寶寶,直到他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統。因此,媽媽應爭取科學的母乳喂養,幫助寶寶增強免疫力。不要對母乳喂養輕言放棄,母乳對寶寶的健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科學依據  母乳中含有增強免疫力的維生素A、C和E,還有礦物質和鎂。母乳喂養可以保護寶寶的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耳部不受感染,這種保護甚至可以延續到母乳喂養結束后多年。  二、營養的食物  食物中特定的營養物質對支持寶寶的免疫系統起著關鍵作用。選擇什么樣的食物取決于寶寶所處的階段:母乳期時,母乳是最好的營養食品;輔食階段,母乳和輔食就是并行的最佳食品;在一歲之后,嬰兒的固體食物應該是此時最合適的選擇。  因此,專家建議:年輕媽媽們可以在不同的階段,通過咨詢醫生和閱讀科學的育兒書籍,了解寶寶在什么階段需要什么樣的食物,然后努力為寶寶提供這些食物。需要提醒媽媽的是,攝入足夠的水分也有助于增強寶寶免疫力。  科學依據  增強免疫力的功臣有來自橙子、杏和胡蘿卜等的維生素A;有來自草莓、柑橘等的維生素C;也有來自鱷梨、蔬菜油等的維生素E;來自谷物的鋅和硒等。  三、運動和鍛煉  運動和鍛煉是增強寶寶免疫力的良好途徑,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寶寶,不論在什么季節,都應該鼓勵孩子多參加運動,增強體質。另外,活動身體可以加快寶寶體內循環,增強寶寶胃口,并有助于他們休息。  科學依據  淋巴擁有很多抗感染細胞,而運動可以促進淋巴在寶寶體內的循環。  四、休息和放松  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使身體迅速恢復。尤其是在寶寶疲勞和疾病前后,休息和放松更是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建議:媽媽應幫助寶寶在活動和休息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確保寶寶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這包括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和其他休息時間(比如講故事時間)。  科學依據  身體的恢復過程是在休息時進行的。相反,持續不斷的活動使你的寶寶緊張勞累,這會影響到他們的免疫系統。  五、每天日光浴  我們都知道過多的日照對嬰兒的皮膚有害,但適當的自然光照可以保證寶寶的免疫系統正常工作。  每天帶你的寶寶到戶外接受一些自然光照,這將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尤其是對新生的寶寶來說,在冬天里,保持每天的日曬可以有效地防止佝僂病。如果裸露小屁股在陽光下,還可以很好地防止尿布疹的發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在冬天帶新生寶寶曬太陽,最好不要隔玻璃窗曬,因為紫外線無法穿透玻璃照射到寶寶皮膚上,從而達不到防止佝僂病的效果。  科學依據  把皮膚暴露在自然光下有助于刺激寶寶身體內的T細胞,它們是寶寶體內對抗感染的關鍵“衛士”。  六、不要害怕病菌  有時候,輕微病菌的感染,比如:感冒、發燒等疾病,還有另外一項功能——助寶寶完善免疫力,因此,當寶寶發燒、感冒后媽媽不必要太緊張,做好護理工作即可。  專家建議:寶寶的免疫系統在他出生最初幾個月還不成熟,所以這期間應使他遠離感冒人群,但是,當寶寶稍微長大些,媽媽不要怕感染病菌而一直避免帶寶寶到公共場所。  科學依據  當免疫系統遇到威脅,比如感染病毒,就會產生消滅病毒的抗體。盡管你的寶寶會有一些生病的癥狀,但產生抗體的過程會有助于自然免疫力的發展。  七、注射疫苗  疫苗使寶寶的體內產生抗體,這些抗體可以對抗特定的傳染病毒,或使它們的危險性降低至最小。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帶寶寶到所屬地段醫院或保健所注射各種疫苗。  在此,要提醒媽媽的是,你應當為寶寶保留每次記性疫苗注射的記錄,以備寶寶進入幼兒園后,把記錄交由幼兒園保健醫生管理,作為寶寶在幼兒園期間進行統一疫苗注射時的備注。  科學依據  疫苗不僅可以降低體內病毒的危險性,而且可以使一定的人口產生“免疫群”,如果大部分人都有了免疫力,疾病就很難傳播了。 。

熱心網友

保健品不會有好的效果的。

熱心網友

這真有效嗎

熱心網友

我是給小孩吃核酪口服液(提高免疫力),也是別人介紹的,他是說醫生教的,要吃3個月以后才有效果,每天早晨起床后服用一枝。我的小孩才剛服用半個月,你可以試試看。

熱心網友

防小兒感冒食療法   夏去秋來,氣溫逐漸下降,小兒免疫力差,冷暖失調極易引起感冒。下面介紹一些感冒食療法:  1、綠豆30克磨碎,茶葉10克裝入布袋,加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茶袋,加適量紅糖,有清熱解表之功效。  2、馬蘭頭、金銀花各50克,甘草10克,加水一大碗,煎法日服3~4次。治發熱胸悶、頭昏乏力、小便短赤等風熱感冒。  3、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睡前一次服下。服時加適量紅糖,治風寒感冒。  4、蔥白60克洗凈切碎,加水三杯煎至兩杯,趁熱喝一杯,半小時后加熱再喝一杯。可治惡風,發熱、鼻寒等風寒感冒。  5、蘿卜一個、青橄欖6~7個,燒水代茶喝。專治口鼻干燥,發熱流涕,咽痛口渴感冒。  6、蔥白適量,切細絲,用開水泡湯,乘熱熏口鼻。專治乳兒傷風鼻塞。

熱心網友

便秘易致孩子反復感冒冬季,孩子容易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一些家長可能不了解,有相當一部分呼吸道疾病是因為大便不通暢導致的。專家指出,腸胃有病會影響肺部功能,而便秘會使病毒長時間滯留在腸胃,使感冒病情出現反復和加重。兒童因在發育期中,食欲較好,新陳代謝旺盛,但腸功能發育仍不成熟;冬季寒冷,戶外活動減少,腸蠕動相應減弱;在幼兒園中不習慣大便或冬天穿衣較多,大便后提褲穿衣不方便等原因都會使孩子習慣忍便,從而引起便秘。而孩子的飲食結構中缺少粗纖維,更容易造成腸中水分不足,三天兩頭拉不出大便。“肺與大腸相表里”,便秘一方面會使病毒長時間滯留腸胃,使感冒容易反復發作并加重,另一方面還會引發腸套疊、腸梗阻等急腹癥。專家提醒家長,預防孩子反復感冒要注意為他們節制飲食。在實際生活中,家長不必擔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飽,其實孩子很容易因為吃得太多而形成食積便秘。同時,家長還應為孩子選擇適當和適量的飲食,避免“美食”的副作用,使腸蠕動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同樣也可減少孩子患感冒的機會。為此,專家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蘋果、獼猴桃等)及一些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銀耳、芝麻等)。其次,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小孩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