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黏度 是流體的抵抗的措施對變形在抗剪應力之下。它通常地作為"對傾吐的厚度", 或抵抗。黏度表示機油是稀還是稠。較稠的機油流動性較差,會導致大量的能量損失在克服潤滑油內部阻力上,但它能夠在機件表面形成較厚的潤滑膜,適合在較高溫度及重負荷下使用。反之,較稀的機油形成的油膜較薄,但流動性佳,阻力小,適合在低溫,低負荷下使用。一般,溫度每升高20度,機油黏度就會降低一半。

熱心網友

黏度是流體的分子內摩擦力的外在表現,溫度升高時分子的動能增加,運動速度增加;分子的間距加大,摩擦阻力減小,黏度當然下降了。現在我國潤滑油的黏度大多以40℃時的運動粘度(不是黏度)表示,單位是mm2/s(平方毫米每秒)。

熱心網友

目前,國際上主要有兩種潤滑黏度的分類:  一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國際標準組織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sation)國際標準組織  SAE分類用于汽車市場,而ISO標準則應用于工業上。目前,SAE有下列主要分類:OW,5W,10W,15W,20W,25W,20,30,40,50,60(W表示冬天的意思,凡是有W的機油,適合在冬季使用,既能在夏天使用,又能在冬天使用的機油,如15W-40被稱為多級油,是全天候使用的機油。)注:一般-20度選用“5W”牌號為宜,-20—0度用“10W”,-15—5度用“15W”,-10—10度用“20W,高于10度用30、40。(只供參考使用)  舉例來說,某一品牌的潤滑油為API SJ/CF 15W50,其解釋為:  API:美國石油協會。  SJ/CF:汽車發動機標準/柴油發動機標準。  SAE:汽車工程協會。  15W50:潤滑油黏度范圍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