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還有小河彎彎向南流。

熱心網友

東邊富裕,人往高處走,水往富處流啊!

熱心網友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想淹掉倭寇住的那個島!

熱心網友

因為海都在東邊唄!

熱心網友

東流入海,作為水的歸宿比較詩意餓

熱心網友

那經都已經被唐僧取走了,還流向西干啥~~~

熱心網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別慌,再等三十年,水就會向西流啦

熱心網友

往東流一去不復返,往西流還會流回來。

熱心網友

太陽從東方升起,水在找太陽的家

熱心網友

西 乃下也向西流 不就成了 向下流了嗎

熱心網友

這江幽默不?重新擺布一下子看看。

熱心網友

因東方在八卦中是唯一的生門

熱心網友

西邊的喜馬拉雅山太高了,流不過去啊!

熱心網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李煜所作一首詞,李煜在亡國之后,作于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李煜死前的春天。據《五代詩話》卷一引《蓉槎蠡說》云:“‘小樓昨夜又東風’歌聲未畢,牽機(毒藥名)隨至。”足見此詞是李煜致死的原因之一。葉嘉瑩女士說:“這是后主的最為人所熟知的一首詞,但也是最為難以解說的一首詞,而其難以解說,也就正因其過于為人所熟知的緣故?!贝嗽捤祁H有道理,但實不盡然。譬如葉女士本人就為它作了許多精辟的解說可證其雖難解而非不可解。“春天的花,秋夜的月”,原都是自然界最美的事物;但詞人似乎嫌它太多了,因而問:這些什么時候才能了結?。勘砻婵矗@很反常;而其實,詞人之所以怕見春花、秋月,是由于它會觸起詞人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如回憶“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戀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浣溪沙》)一類恣意玩樂的情境。如今這種情境是不堪回憶的,因為它已一去不可復得了。但不堪回憶的事物,卻往往無法不回憶。因此詞人又不知不覺地墜入煙海一般的回憶中去了。“小樓昨夜又東風”,說明春天又到了,這怎能不進一步觸動詞人對美好往事的回憶呢?但當他想起失去了的故國,就無限悲痛。加上明月當空,更添凄清之感。李白詩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倍铎洗藭r的故鄉和故國都已不堪回首。在明月的映襯下,詞人的心情自然越加凄涼了。盡管如此,無窮往事仍然不可遏抑地涌上心頭。于是詞人回想起雕欄、玉砌的宮殿。這些該還在金陵吧?只是江山改屬,人事皆非,詞人紅潤的容顏已變得蒼老。清人王闿運說:“‘朱顏’本是‘山河’,因歸宋不敢言耳”。意即說:李煜已歸宋為臣,故不敢明說“山河改”,而只能說“朱顏改”。面對著這種情況,自難免勾起他無窮的幽怨和愁恨來。李煜為了說明愁多、怨廣、恨深,竟用一江東流水作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江水已夠多,加上是春水方生,那就更多了。而且這愁怨連綿不斷、澎湃起伏,恰像東去的長江水那樣奔騰洶涌和永無止息。這樣寫,就使那本來難以捉摸的和覺得抽象的愁怨,變得可以捉摸和具體如畫了。這兩句之所以傳誦千古,也正由于它把詞人那種深邃、翻滾、無休無止的愁情,形象而又恰切地表達了出來。如果李煜不曾有過此等親身的感受,他是不可能寫出如此好句子的。我國根據這句詞,曾拍過一部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由白楊、吳茵主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