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尼采的話:“上帝死了” "上帝死了"這一驚心動魄的話語,為尼采早在20世紀前夜先知般地揭示,在《快樂的知識》一書中,尼采以寓言的形式,借"狂人"之口宣稱:"上帝死了!上帝真的死了!是我們殺害了他,……你和我,我們都是兇手!"1)在尼采那里,這一血淋淋的事件并不意味著,被釘十字架的上帝通過耶穌的受難、慘死與復活,揭示出永恒的啟示真理;也不意味著,由于上帝對于人性的遺棄而在物質時空中的隱退、不在場所導致的自我意識的"苦惱";2)而是上帝的徹底完結及其隨之而來的徹底絕望和絕對的恐怖:"我們是如何犯下這件案子的呢?我們又如何能將海水吸光?是誰給我們海綿而將地平線擦掉?當我們把地球移離太陽照耀的距離之外時又該怎么辦?它現在移往何何方?要遠離整個太陽系嗎?難道我們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個方向趕嗎?當我們通過無際的空無時不會迷失嗎?難道沒有寬闊的空間可讓我們呼吸與休息嗎?那兒不會更冷嗎?是否黑暗不會永遠降臨且日益黯淡?……難道我們沒有嗅到神的腐臭嗎?---即使連上帝也會腐壞!"3)然而這個"發生在19世紀歐洲的時間空間中的一件實際事件"4)卻是上帝的信仰者"你"、"我"或" ;我們"共同所為的。其根源在于信仰為科學理性從內部所侵蝕,而成為形式上、習慣上的外殼,最終導致不可避免的毀滅。尼采指出:由于科學的存在"人變得不再那么需要一種彼岸結局來解他的存在之謎,因為存在已顯得更加無足輕重,更加無所事事,在事物外在秩序中更加可有可無。"5)盡管尼采看到了科學及理性不僅造成了信仰的失落,而且也造成了人生存在意義的喪失,因而對科學持有批判的態度。但科學、理性所造成的對信仰的破壞已無法挽回,科學的凱旋與生活的急劇世俗化已成為時代的潮流,這恰恰是尼采哲學不得不面對的人類現實及其哲學建構的起點。此外,在人類主動"謀殺"的意義上,尼采指出,"上帝死了"是由于日漸強大的人類具有無限的超越性,已無需一個"看護者"、"慈悲者"的存在作為自我存在基礎的結果。超人誕生,上帝就不能不死。這兩層含義在尼采那里往往交織在一起。但后者來源于前者,前者的基本性在于它首先揭示出"上帝死了"這一事實,而超人誕生實際上是填補上帝不在場造成的"價值真空。"超人誕生不是因,而是果。 尼采充分認識到了“上帝死了”所帶給人類及文化的毀滅性結局。他指出,這一事件將人類歷史劃為兩個時代。舊時代崩潰了,因為“隨著對基督教上帝的信仰已被摧毀,那么,以這種信仰為基礎并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那些東西也要隨之坍塌,例如全部歐洲人的道德,這引起了巨大的、連續性的崩潰、毀滅和傾覆,推倒了我們面前所矗立的一切。”6)絕對真理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人對世界及事物的某種"解釋";道德價值體系被顛覆了,這必然導致"既然上帝不存在,那么可以為所欲為"的恐懼和戰栗。超感性的"真實世界"被埋葬了,只剩下缺乏目的和秩序的現實此岸世界。這些無不揭示了現實世界的分崩離析:"不穩定狀況乃是這個時代的特點。沒有什么是扎實的,是以堅定的信仰為基礎的,大家為明天而活著,因為后天更可疑。在我們行進的軌道上,一切都是不可靠的,危險的……"7)在這種暗淡無光的衰落的時代中,隨著既有的信仰體系、價值體系、意義體系的徹底崩潰,必然導致前所未有的人的生存危機:所居住的星球在無邊無際的虛空中不知漂向何處,人生成為"風中飄零的一葉",人的衰落已法挽回,因為隨著"愛已死亡,……世界像過去一樣運行著,只用它那甚至更加閃爍和寒冷的無情的星星看著我。它一如既往無聲無息、無知無識地運行著,只有一件東西--人--死了。"8) 這是一個虛無主義的時代。隨著“上帝死了”,尼采深刻地指出:虛無主義這個“不詳的來客”已來到了門前,尼采痛感虛無主義以悲觀主義、頹廢主義的形式成為時代的頑疾,它深深地植根于歐洲及人類文化中,植根于人的精神中。尼采哲學作為一種不僅探索而且肯定人生意義的生存論,必然以反虛無主義作為其主題。正是在這種理論動機支配下,尼采建立了“超人——強力意志”學說,通過高揚人的生命強力,通過對價值和意義的立法與創造,以抵抗和戰勝人生和世界的虛無、無意義。這樣,“上帝死了”就開啟了一個人類不得不自足自立的新時代。 與之相聯系,“上帝死了”預示著人的徹底解放的樂觀主義前景:“我們這些哲學家與‘自由人’深深感覺到自己是被一個新生的旭日所照耀著,心中充滿著感激,驚喜,預感和期待之情。最后,我們的視線似乎更加開闊了,縱然還不夠明亮,但我們的船比竟終于能置諸于大海去面對各種危險了,那屬于我們的海——也許是前所未有的‘開放之海’——再度展現在我們的眼前。”9)這是一個充滿未知,偶然、恐懼而又絕對自由的視域,也是一個必須用生命去歷險和搏斗的游戲。超越自身,戰勝自身,從而戰勝痛苦、死亡與命運成為強力意志的絕對命令,盡管“上帝死了”帶給人們的“快樂知識”是一種過于沉重的知識,盡管這種樂觀主義充滿了豪邁、而又悲壯的悲劇精神而成為一種沉痛的樂觀主義。在此,尼采明確劃分了兩種虛無主義:消極的虛無主義、即徹底的悲觀主義和頹廢主義,它因虛無而徹底否定人生意義和生命;積極的虛無主義,它不僅敢于面對人生與世界的虛無而且能夠戰勝這種虛無,成為人生和世界的主宰,這恰恰是強力意志與超人理想的真正體現。 總之,“上帝死了”所導致的虛無主義,本身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虛無主義所具有的合理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的本真的生存狀態——人生來就是與痛苦、死亡、無意義相伴為生的,生存本質上為虛無所規定、所包圍、所滲透。盡管要生存的意志,說謊的意志比求真實的意志更原始、更本能,但一切形而上學、倫理學、宗教所給予的“掩飾”,終究不能使人們不正視人生虛無的本狀。在尼采那里,真實性原則是最基本的原則。另一方面,虛無主義也揭示了人與生俱來不受任何先驗的約束,人是絕對自主自立的存在,生存雖是無根的,但也是絕對自由的——盡管這是一種令人“眩暈”、“恐懼”的自由,人在承受虛無的同時就不能不承受著自由。由此可見,“上帝死了”的最深刻的意義,就在于將人推至了虛無面前——一種既充滿自由,又無依無靠、孤獨絕望的境地,使人們一再面臨著“要么生存、要么毀滅”的嚴峻選擇。 對尼采"上帝死了"的語意澄清,必然涉及到對尼采無神論的評價,這必須從尼采的生存意義論談起,毫無疑問,尼采在近代哲學史上最明確地揭示了人是依賴于意義而生存的存在物。他指出,人的真正痛苦不在于痛苦本身,而在于痛苦的無目標性,即"為了沒有解決存在意義這個難題而感痛苦。"10)對人來說,"人需要一個目標,人寧可追求虛無也不能無所追求。"11)因為"任何一種意義都強似于無意義。"12)人是創造者、立法者這一命題意味著,人為著生存,必然賦予毫無意義的人生與世界以某種意義,必須制訂人們能安身立命于其中的價值體系。這樣,尼采看到了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存在的合理性,尼采也因之不是真正或天然意義上的無神論者,假如基督教仍然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意義、價值解釋體系的話。另一方面,尼采"反基督教",則在于他看到了宗教的弊端,即在給人類生存提供意義,使人類得救的同時,也使得人喪失了生命的自由自主性及真實性。他指出:宗教"禁欲主義理想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權宜之計',它解釋了痛苦,似乎填補了巨大的真空,特別是關閉了自殺型虛無主義的大門。無疑,解釋也帶來新的痛苦,更加深刻,更加內向,毒?馗啵瓷耐純啵核械耐純嘍脊橐蠐謐錒?quot;13)因此,在基督教已經喪失其應有效用的過程中,在"上帝死了"這一事件發生后,尋求一種取代基督教的更契合生命內在規定的、真正富有成效的意義價值體系,必然成為哲學與文化的根本任務,這也正是尼采哲學的使命,因而可以被合理地稱之為"尼采問題"。而"超人--強力意志"學說則是對這一問題作了人本主義的解答。然而從一開始,它就包含有"絕對主體"的"背謬",以及"絕對主體"的"合法化"危機。。
熱心網友
尼采發現世界的運動再也無法將一個上帝的角色添加進去了。因為一切的一切都是有邏輯和原理來支配的。所以上帝必須死掉。
熱心網友
在世界的神創一元論和對上帝的執一的信仰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和后來的神學;在世界的心物二元論、概念的辯證法和形式邏輯的推理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和后來的哲學;在世界的渾沌學說、陰陽五行說和天、地、人大小宇宙循環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人類最初的人學。東方最初的人學理論在中國的秦漢之后便基本上停滯了,而西方最初的神學和哲學在中世紀的相互結合之后,則不僅進一步推進了神學,而且也進一步發展了哲學。神學與哲學的結合產生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神會學說(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等),神學的信仰精神在與哲學的求知精神相互斗爭相互磨合的歷史過程中產生了人類近代科學實驗或實證的理性精神,同時也產生了社會功利的實用或工具的理性精神。此后,在19世紀末期,神學的信仰精神在與哲學的求知精神的歷史矛盾中,首先走向了衰退,最后并導致了神學與上帝的“死亡”。這種“衰退”和“死亡”均導源于人類通過理性對上帝的審視。上帝,作為一種人類心中的神秘力量,愈來愈受到理性力量的懷疑和排斥,終于在尼采的一聲驚呼:“上帝死了!”之后,使“上帝死了”成了人類的一種不可逆轉的共識。失去了上帝也即神的信仰本身也愈來愈只剩下了虛有其表的宗教儀式甚至陋俗,從而愈來愈受到后來人的輕視。
熱心網友
“我們如果認為時間是無限的話, 那么無限的過去一定走不到現在這個時間。” 時間有限性的論據。從對於無限的理解出發,或許我們可以找出兩種無限的方式1, 是循環的無限,好比一個圓沒有起點和終點。這一方面和印度教或者佛教的說法相近了,另一方面也和與宇宙爆炸膨脹收縮的模型符合,對於宗教的問題以后還得向你的網友多多請。別的不說,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的就是時間和空間如果只是作為一種人為觀念而存在的話,那么他就是不可能是無限的。他會隨著人的消亡而消亡,而我認為宇宙只要存在著各項異性的不均衡性,那么時空的客觀存在是其必然的結果,所以目前我對這種觀念論持否定態度,尼采為什么說上帝死了呢?那是因為在他眼里宇宙無意識的無盡循環顯得是那么的冷酷和無情。2, 就是線性的無限,對於空間時間的無限的延長,這一種我們又可以分成兩個類別,一種是有起源卻沒有終結的無限,另一種是沒有起源沒有終點的無限。
熱心網友
因為他想當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