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麻辣燙的制作方法配料:(根據自己的愛好,原料的種類、多少可增可減)葷菜:兔腰 50克 毛肚 50克鱔魚 50克 豬環喉 50克午餐肉 50克 鴨腸 30克素菜:藕片 80克 萵筍 80克冬瓜 50克 香菌 50克豆腐干 50克 白菜 80克花菜 50克 青菜頭 80克調料:牛油 250克 菜油 100克郫縣豆辦 150克 永川豆豉 50克冰糖 10克 花椒 5克胡椒 2克 干辣椒 30克醪糟汁 20克 紹酒 20克姜米 10克 精鹽 100克草果 10克 桂皮 10克排草 10克 白菌 10克辣椒面 250克 鮮湯 1500克制作程序:1、制鹵水。炒鍋置旺火上,下菜油燒到6成熟后,下郫縣豆辦(先朵細)?菜鄭俜湃虢住⒒ń煩聰愫罅⒓聰孿侍饋T俜湃媵┤椎畝劊⒀邢傅謀恰⑴S汀Ⅴ蒼闃⒘暇啤⒕巍⒑販邸⒏衫苯貳⒉莨茸裊稀0究蟠蛉ヅ菽闖陜彼?2、制主料。將勞菜洗凈、兔腰、鱔魚、鴨腸切成2厘米長寬的方塊;毛肚、豬環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午餐肉切成4厘米左右見方的薄片;素菜切成3厘米左右的薄片。用洗凈的竹簽,將肴穿成約三四十克一串。3、燙制。鹵水鍋置旺火上,使之保持小沸,將各類菜用串好的竹簽燙制,根據不同菜肴的火候燙制成熟。4、蘸食。燙制成熟的菜肴放在裝有辣椒面和炒鹽的盤內,根據自己的口味需要蘸辣椒和鹽后食用。或蘸或不蘸,或多或少由自己決定。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燙制的成品不熟。麻辣燙使用的主料應是比較容易成熟的。不能采用象雞翅、雞爪、鴨掌、牛肉等不容易燙熟的原料。鱔魚、帶魚一類的菜肴,燙制的時間也應長一些,燙制這類原料時不要擺動過多、過快,掌握好火候,就不會出現不熟的問題了。。
熱心網友
原料:豆腐 魚丸 西蘭花 菜花 蟹肉 蝦仁 木耳 沙拉菜 花椒 蔥醬做法:1 將上述菜洗凈串成串兒2 做鍋加熱,倒入一點油,待油熱后,放花椒(炸出花椒油),加入白水(或肉湯),再放入蔥姜。3 待水開后,加入辣椒面(我加的是酸辣面調料一包;)4 可以涮啦。。。
熱心網友
到超市買一包火鍋料.在鍋里燒熱油后,將火鍋料倒下炒香后,加水煮開后,即可.買上自己喜歡吃的菜,待要吃時將早先弄好的加有料的水煮開后燙著吃推薦:火腿腸、冬瓜、土豆、粉絲、海白菜等,燙在鍋里都很好吃。
熱心網友
麻辣火鍋的做法:按5公斤骨頭湯的比例:1、四川《鵑城牌》郫縣豆瓣300克(這是最主要的原料),菜籽油250克(如做火鍋底料:牛油200克,菜籽油150克)2、干紅辣椒150克(剪成約2公分的小段);花椒50克3、白糖3大勺;干姜(切片)和瓣蒜各150克;蔥(兩寸半長的節)250克;副食品店出售的150克大料一袋(回香八角山奈等);鹽適量(視你購買的豆瓣咸度定,因有些廠家生產的豆瓣過咸);雞精一大勺炒料火候很關鍵:1、熱鍋下油,油熟后將干辣椒和花椒略過油(即關火)撈起待用2、油鍋內下白糖慢炒,待白糖融化起泡時(炒的過程中可視情況開一點小火,注意融化了的糖開始浮到油上面來時即可,此時糖泡呈金黃色,若轉為暗紅色或黑色就炒糊了)立即下姜、蔥、蒜及大料煸炒,再下郫縣豆瓣腩出香味3、開大火,將骨頭湯到入,加鹽(以湯料的咸度投放,略比平常的燒菜味重點即可)和雞精,湯開后投入過油的干辣椒和花椒轉小火慢熬10分鐘后即可按此比例可多炒些底料,每次味道不足時,往湯內加料即可(喜麻辣者還可在燙料中直接投入些未過油的干辣椒段和新花椒粒)鍋底做好后,燙什么菜就隨你喜歡了注意事項:1、炒糖時,只能用小火,糖須炒至融化,并向油面上泛泡才行(泡為金黃色,若炒糊了就不能再用了,那樣湯料是苦的),這樣的湯色才會紅亮而湯內并無甜味2、豆瓣必須用《鵑城牌》郫縣豆瓣才是正宗的,別的有很多產品不合格或味道不正3、最好使用菜籽原油(即非精煉油),做出來的底料色香味均比色拉油等精煉油效果好些。
熱心網友
將牛油 植物油 郫縣豆醬 豆豉 冰糖 花椒 胡椒 海椒 醪糟汁 料酒 姜 鹽 草果 桂皮 排草 白菌 辣椒面 清湯 熬成鹵汁 然后將各種材料串起來
熱心網友
“串串香”又名“麻辣燙”,它實際上是火鍋的另一種形式,所以人們往往又稱它為小火鍋。“串串香”最早出現在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的成都。那時重慶火鍋剛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不久,一些城鎮待業人員為了生計,就在一些熱鬧的場所如商場、影劇院、錄相廳等附近擺攤經營“串串香”。當時的“串串香”非常簡單,經營者只需準備一個小蜂窩煤爐,爐子上放著一口鋁鍋,鍋里裝著自制的“麻辣燙”鹵汁,旁邊還放著一張小桌子或一張小方凳,上面放著一個托盤,盤子里裝著一些用竹簽穿起來的“串串香”原料,原料旁邊還放著一個裝有鹽、干辣椒面、花椒面和味精的圓盤。當有顧客光顧時,經營“串串香”的攤主就拿起已用竹簽穿好的原料,直接放入鍋里的鹵汁中燙熟,隨后再在圓盤里蘸上辣椒面、花椒面等遞給顧客,讓顧客拿著邊走邊吃。這就是最初的“串串香”。當時“串串香”的鹵汁調制非常簡單,只需將郫縣豆瓣、生姜在鍋中加菜油炒香,再加入干辣椒、花椒、八角、三奈、桂皮、小茴、鹽、味精等,摻入鮮湯燒沸即成。那時“串串香”的原料品種還較為單一,一般只有兔腰和豆腐干兩種;而“串串香”的價格更是絕對便宜,多為一角錢一串。故“串串香”一經面世,便很受群眾喜愛隨著重慶“毛肚火鍋”大舉進入成都餐飲市場,一些聰明的商家突然發現“串串香”與火鍋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火鍋燙食的品種更為豐富。于是,商家們便著手對“串串香”進行了一次大的改造,使之很快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重大突破。商家們把各種可以燙食的原料經過加工后都用竹簽穿起來,然后讓顧客燙食。而且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還把“串串香”請進了店堂,使之成為正二八經的小火鍋,而“麻辣燙”鹵汁的調制也愈加講究,最后基本上與紅湯火鍋一致,并且在蘸食干辣椒面味碟的同時,還增加了蒜泥香油味碟。 如今,“串串香”燙食的原料選擇面很廣,常見的就有牛肉、雞肉、黃臘丁、鯽魚、魷魚、鵪鶉蛋、毛肚、黃喉、肉丸、火腿腸、肫肝、鴨腸、雞心、蟹柳、豆腐干、豆腐皮、豆筋、土豆、芋兒、青筍尖、大白菜、藕片、木耳、香菇、豌豆尖等等,而所有的東西仍然是用竹簽穿成串,并且維持了一角錢一串的價格。如前所述,“串串香”在許多方面都與紅湯火鍋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燙火鍋是將原料放入鍋中,燙熟后再撈起來蘸油碟食用,而“串串香”則是把原料連竹簽一起放入鍋中,燙熟后再撈起來蘸味碟?多半是干碟子食用。吃火鍋時所點的菜一般都是以盤計價?火鍋自助餐除外,而“串串香”卻是以竹簽的根數計價。 另外,“串串香”店鋪一般都是矮桌子、矮板凳,而且桌子板凳多數漆成紅色,頗有點幼童辦“姑姑筵”的味道。應該說,正是這些“講究”增加了吃“串串香”的熱烈氣氛,加上“串串香”每種原料都穿成小串,人們吃“串串香”,比起吃火鍋來自然可以選擇更多的品種。因此,“串串香”這種小火鍋形式一直都很受人們的歡迎,并曾經一度風靡蓉城。 。
熱心網友
關鍵是 麻 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