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從2個月的時候就開始長濕疹,到現在6個多月了還在長。聽樓上阿姨說氟輕松維B6乳膏不錯(曾用名:維膚膏),于是就去藥店買了一只,結果只用了一個晚上,凡是在給寶寶搽過維膚膏的地方,皮膚都有輕度的萎縮現象,害得我再也不敢給他搽了,不知道媽媽們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們又都給你們的寶寶用的什么呀!
熱心網友
急慢性濕疹治療經驗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性皮膚病。先師趙炳南老大夫強調,要根據濕疹的臨床表現,審證求因,辨證論治,不但對成人的急性濕疹有豐富的治療經驗,而且對嬰兒濕疹也頗有心得。 急性濕疹的臨床表現為發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膚初起紅斑,潮紅,佩熱,腫脹,繼而紅斑上出現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滲液流津,瘙癢不已。重者伴有身熱,口渴,心煩,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弦數。證屬濕熱內蘊,熱重于濕,郁于血分發于肌膚,應以清熱利濕佐以涼血為治。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黃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銀花10克,車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減:若身熱,口渴,心煩等全身癥狀明顯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癢重者加白蘚皮、地膚子各10克;大便秘結者可加川軍6~10克。 若發病較緩,皮疹以丘疹或水疤為主,皮膚潮紅,程度較前者為輕,瘙癢重,抓后糜爛,滲出較多,伴有身倦、納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滑或弦滑或緩,證屬濕熱內蘊,濕重于熱。應以健脾利濕,佐以清熱為治。方用經驗方:赤茯苓、白術各12克,黃芬、桅了、龍膽草、權殼、生地、竹葉各10克,燈心3克,六一散15克,車前草20克。 除內服藥外,還要根據局部表現,配合外用藥。若初只是紅斑,無滲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濕散(川連24克,黃柏240克,黃芩120克,檳榔90克,共研細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勻外撲。 若水疤糜爛滲出者,可用馬齒莧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濕敷(或用龍葵、膽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濕敷,用法同上)。濕敷后用甘草油調祛濕散外涂。具體用法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濕散15克,調呈稀糊狀,外涂。 用中藥濕敷有祛濕清熱,消腫止癢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滲出液吸收,炎癥消退,用之得當,取效甚速。 嬰兒濕疹,是臨床比較常見的嬰兒皮膚病,好發的部位為頭面,四肢、軀干。表現為散在紅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爛,滲出,結痂。系因胎毒,胎熱遺留,或飲食失調,脾失健運,內蘊濕熱,外感風濕熱邪所致。治療時不宜過用苦寒藥,以免戕傷脾胃。應以甘寒清熱,淡滲利濕為主,佐以消導化濕為治。經驗方為:淡竹葉6克,燈心2克,銀花、丹皮、白蘚皮、車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開胃消導以改善小兒的消化機能,以利濕去熱清。局部治療同急性濕疹。 秦漢混 急性濕疹,見皮膚發癢,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膚黃水淋漓,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者,為風濕熱三邪俱盛,方用清熱逐風湯: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連翹10克,銀花10克,地膚子15克,苦參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防風10克,僵蠶10克,當歸10克,澤瀉lO克。 若皮膚發癢作痛,滋水淋漓,口干不欲飲,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者,為濕與熱蘊結所致,治宜苦寒清熱,芳香化濕,淡滲利濕之法,用分消濕熱方:銀花15克,連翹10克,黃芩10克,蒲公英30克,梔子10克,野菊花15克,苫參15克,地膚子15克,藿香16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茅根30克。 若皮膚搔癢難忍,蔓延游走,甚或皮膚津水浸淫者,屬風濕俱盛,宜祛風除濕法,用祛濕除濕方,防風l0克,薄荷3克,蟬衣6克,黃柏10克,苦參15克,地膚子15克,蒲公英30克,銀花10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法半夏10克,苡仁15克,豬苓10克。若內服藥一時未能生效,可外用濕熱清洗湯:黃柏30克,地膚子60克,苦參30克,川椒30克,薄荷葉15克,大楓子30克,蛇床子60克,千里光30克,冰片1克(分2~3次用,洗前加入),用水煎至3大碗左有,再加溫水適量,淋洗患部。 慢性溫疹之治,宜辨清血虛生風或氣血不足兼濕熱阻絡。前者宜養血祛風,選用四物湯加防風、僵蠶、蟬蛻、丹參、雞血藤等;后者宜補益氣血兼清熱除濕通絡。選用黃茂、黨參、白術、當歸、生地、丹參、雞血藤、地膚子、苦參、僵蠶、蟬蛻、茯苓等。 臨床運用上述各法治療濕疹多年,治驗甚多,療效滿意。 周國雄 濕疹一證,究其因,內責之心脾兩經,外責之風、濕、熱邪侵擾。在施治中,按病程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送行施治。 (1)急性濕疹,具有發病急,范圍廣,皮疹形態多,皮疹與正常皮膚邊界不清,易感染化膿等特點。嚴重者易引起附近淋巴結腫大,甚至發燒等全身癥狀。常伴有便秘或便搪,搜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等象。治分二型: ①熱重于濕者,皮疹局部顏色漸紅,發熱而癢,不滲液或很少滲液,治以清熱利濕,宗解毒瀉心湯及龍膽瀉肝湯意,藥用:黃芩10克,黃連6克,山桅10克,生石膏30克,牛蒡子10克,知母12克,龍膽草10克,柴胡10克(先煎),生地12克,當歸10克,車前子10克(包),澤瀉10克。水煎服。 外治法:銀花、野菊花各20克,馬齒莧、生地榆各30克。布包水煎,待溫時洗患處約30分鐘,然后再撤青黛散;青黛10克,黃柏10克,滑石20克,煅石膏20克,煅爐甘石10克。上藥共研細末外用。滲液不多時,可用水調涂。 ②濕重于熱者,皮疹局部紅腫多不明顯,而搔癢重,滲液多。舌苔白膩,脈緩。治以健脾胃,除濕邪。用平胃散與益黃散化裁:蒼白術各lO克,陳皮10克,川樸10克,豬獲苓各10克,清水豆卷12克,冬瓜皮30克,白花蛇舌草3~5克,澤瀉10克,六一散(包)10克。水煎服。 外治法:苦參、土茯苓、蛇床子、白藥皮各30克,川椒10克。布包水煎,待溫時濕敷皮診處。每日洗30一60分鐘,然后再外撤濕疹散(自擬方):黃柏4。5克,黃芩3克,輕粉1.5克,冰片0.3克,青黛3克,煅石膏4.5克,大黃4*5克,蛇床于10克,血余炭10克。上藥共研細面,薄薄涂于患處,能除濕止癢。待滲液基本消失后。可加適量凡士林及羊毛脂配成軟膏薄薄涂之,既能收余濕,又能保護皮膚。 (2)慢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反復不愈衍變而來,易于局限在某些特定部位,如四彎、手背、耳廓、尾能、雙小腿等。皮損粗糙,肥厚、邊界清楚,陣發奇癢,病程長可數十年不愈,發于小腿的濕疹,常伴靜脈曲張,感染潰破后治療困難。 皮疹干燥,肥厚者、治以養血祛風,以本院經驗方潤膚丸加減,生熱地各15克,炙黃芪15克,當歸10克,元參15克,天麥冬各10克,黃芩10克,丹皮12克,烏梢蛇10克,僵蠶10克。水煎服。日2次。 若發于雙下肢呈靜脈曲張型濕疹.伴感染滲液者,可以本院苦參九加活血通絡之品:苦參12克,防風10克,防已10克,雞血藤20克,山梔12克,熱大黃10克,生地15克、蒼術10克,黃柏10克,牛膝12克,當歸12克。水煎服,日2次。 外治法:皮疹無滲液者可涂黃連膏:黃連12克,蒼術6克,黃柏6克。上藥共研細面,以凡士林150克,調均外涂。如下肢靜脈怒張,脹痛,皮疹有感染滲液者,外用苦膽膏(自擬方):生南星面30克,生半夏面30克,鮮豬膽汁25克,老醋250克,文火熬3小時左右,放涼成膏后外用。二天后用軟堅膏(自擬方):連翹60克,威靈仙60克,山豆根60克,冰片6克。共研細面,以凡士林調勻成膏外涂。兩膏交替外涂。 苦膽膏外涂對慢性濕疹衍變成的慢性潰瘍,效果較好,尤其是對結核性潰瘍療效更佳。軟堅膏對靜脈炎引起的病痛及靜脈怒脹之脹痛最宜。二方交替使用,可達解毒利濕,活血通絡,促進潰瘍早期愈合的效果。李秀敏 。
熱心網友
我家MM也長過,我給她用寶寶濕疹膏(順峰牌),效果挺好的。
熱心網友
很簡單去兒童研究所開它的‘膚樂霜’寶寶很少過敏。我兒子一直用效果特別明顯。
熱心網友
用尤卓爾和綠藥膏混合搽,比例1:5很管用的
熱心網友
希望下面我搜集的資料對你能有所幫助。 寶寶濕疹慎用激素 寶寶得了濕疹,便用“強的松”軟膏。而且發展到后來,小寶寶缺不了這種藥,但是長期使用又是肯定不行。寶寶的媽媽對此很苦惱。 對孩子的濕疹,林女士一次偶然發現用“強的松”軟膏給寶寶一搽,寶寶的小臉蛋就“光光溜溜”。后來,林媽媽一見寶寶有濕疹便搽“強的松”。后來她發現藥效并不像起初那么好,而且一停藥寶寶重“犯病”,濕疹更加嚴重。 武漢市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馮永芳解釋,寶寶這是對激素產生了依賴性。嬰兒濕疹在小寶寶是很常見的,年輕的父母不必為此苦惱。如果濕疹癥狀較輕,可以不用藥,可慢慢自愈;若情況較嚴重,可考慮使用“強的松”之類的激素類藥物,使用前最好先咨詢一下醫生,切記謹用激素,這樣對于寶寶來說是最好的。 嬰兒濕疹是遺傳性過敏體質對環境中某些因素的過敏反應。其確切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目前多認為與遺傳和免疫異常都有關。這種嬰兒常伴其他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氣管炎、蕁麻疹等疾?。惶幚頃r應注意避免外界各種不良刺激至關重要,如避免用熱水燙、肥皂洗、搔抓、摩擦等。不用刺激性強的外用藥;穿的衣服和用的尿布要將洗滌劑沖洗干凈;不要用毛織品接觸皮膚,搽藥得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濕疹部位,不要用水洗特別是用熱水和肥皂,可以用消毒的植物油或石臘油擦拭。避免有刺激性的物質接觸皮膚(如毛衣),不用堿性的肥皂,不用熱水燙患處;不用香脂等化妝品擦皮膚。避免小兒搔抓,;避免接觸絲毛織品等衣物。飲食方面,如果是母乳喂養,母親盡量避免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如對蛋白質過敏,可單食蛋黃;乳母暫不要吃蛋、蝦、蟹等食物。但要多吃些含植物油豐富的食物,因不飽和脂肪酸通過乳汁到達嬰兒體內,可防止毛細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高而這正是嬰兒濕疹的病理基礎。吃牛奶的嬰兒吃東西也要適當限制,特別是海產品,如魚蝦,蟹等;如懷疑牛奶過敏,可將鮮牛奶多煮一些時候,最好煮開2次以去除過敏原?! ”M量尋找過敏源。當吃或用某種物品時“奶癬”癥狀加重,說明那種物品就是過敏源?! ”3终o嬍?,不過食。如懷疑吃牛乳是引起小兒過敏的根源,可把牛乳燒煮后吃,使蛋白質變性,這樣可減少過敏物質。哺乳的母親,要少吃魚腥海味。嬰兒衣服要寬大,不宜穿得過暖,以全棉織品為好,對面積不大的局部濕疹,可用糠溜油糊劑或膚輕松軟膏等治療。嚴重的濕疹,應請皮膚科醫師診治。 濕疹食療方 濕疹是小兒常見皮膚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的兒童,但以嬰兒更為多見。濕疹初起,兩頰皮 膚干燥,并生出密集的丘疹;丘疹可逐漸變為水泡,同時有水液滲出,濕爛,滲水干燥后結 成大片黃色結痂。少數患兒除臉頰外,也可蔓延到額頭、頸部、肩部,甚至軀干、四肢等處 。濕疹反復發作可造成患處皮膚粗糙。目前,濕疹原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與某些致 敏因素及家族遺傳有關。家長要注意查找有無食物和衣物過敏的相關因素。中醫認為,濕疹與嬰兒體質有關,多由喂養不當,內生濕毒,外受風邪引起。如注意喂養, 在小兒1歲左右斷奶后,濕疹可逐漸痊愈。乳母在哺乳期應注意少食牛奶刺品及辛辣、海產 品等食物。此外,要保持患兒大便通暢。治療常采用清熱、利濕、健脾等方法。食療及外治 方法如下。1食療(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并可配合外洗。(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2外治法濕疹除內服用藥(食)外,同時配合外治法,療效會更好。外治方:(1)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適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撈出紫草即可,每日數次,用油涂患處 。(2)雞蛋餾油:雞蛋7個,煮熟取蛋黃,鍋內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將蛋黃內油熬出,待蛋 黃呈焦糊狀即可,取油頻涂患處。(3)烏賊骨適量研細粉,散敷濕疹處,每日數次,適用于有滲出者。(4)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輕粉3克。將文蛤打成細塊,炒至金黃,入川椒同炒至 黑色,以起煙為度,入密封罐內封存。第二日加入輕粉,共研細末。香油調搽。(5)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勻,麻油拌成糊狀,攤于紗布上卷成如指頭粗條 ,用線扎緊,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用火點一頭,下用粗碗接著。布灰陸續剪去,取所 滴藥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適合伴局部感染者。(6)土豆洗凈,切碎搗爛,敷患處,用紗布包扎,每晝夜換藥2~3次。文章來自山東科技出版社《嬰幼兒合理喂養與日常生活保健》 。
熱心網友
嬰兒濕疹在小寶寶是很常見的,年輕的父母不必為此苦惱。如果濕疹癥狀較輕,可以不用藥,可慢慢自愈;若情況較嚴重,可考慮使用“強的松”之類的激素類藥物,使用前最好先咨詢一下醫生,切記謹用激素,這樣對于寶寶來說是最好的。 除保持寶寶身體皺折處干燥外, 一個土法,用粽子葉煎水給孩子洗,一兩天就好。最長不超過5天。很靈的。
熱心網友
千萬別用氟輕松,好象里邊有激素,對孩子不利,你最好到醫院看一下再處理,我的孩子得濕疹的時候,就用的強生的痱子粉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