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天上的衛星數量為多少?好象比美俄少多了,是用不著,還是別的原因?

熱心網友

衛星是高技術產物,是一種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僅從衛星這一單一的指標進行對比,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衛星包括研制、發射、控制、回收、數據采集、數據回收處理等若干環節。這些環節的可靠性要達到7個9以上的百分點,衛星才能可靠的工作。所以說衛星工程是一項非常“燒錢”的工程,盡管它的回報也非常豐厚。我國在軌衛星只有30余顆,包括定位導航、氣象、通信、偵察、資源遙感等等。就數量而言尚不極美、俄另頭,就技術而言尚有十年的差距。我國衛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以定位衛星為例:從數量上看美國開發的衛星電話全球系統有48顆星、全球定位系統(GPS)有24顆星,而我國的定位系統所用的衛星--“北斗星”目前只有3顆(當然,北斗星只用2顆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另外1顆作為備份星);從功能上看GPS可以全球定位,精度10-20米,而北斗星僅能用于東、南太平洋定位,精度在20米以上。現在我國已經同歐洲航天局合作,共同參加歐洲開發的全球定位系統,一方面可以擺脫軍方對GPS的依賴;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研制風險,加快研制進度,當然還有很多政治方面的考慮。總之,我國在軌衛星數量不多一方面是關鍵技術尚未掌握或不過關;另一方面就是經濟因素在使然--也就是“錢”少。不過您別著急,隨著我國對經濟的飛速發展,這方面肯定有好戲看。

熱心網友

是一流是末流,都與你我無關。

熱心網友

和美俄有差距,不是國際一流水平,數量少是不想多花錢。

熱心網友

中國衛星在很多地方都具備了世界的先進水平,就航天技術而言,中國是當之無愧的航天大國,在衛星技術上,中國的衛星在重量上,精密度上,使用壽命上和美國,俄國以及歐盟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有一部分是技術和材料技術上的原因,還有些是經濟上的原因。總體來說中國的衛星技術還是很先進的。和國外先進水品的差距不象航空技術差距那么大

熱心網友

70年代初,我國開始了通信衛星的研制和生產,此后先后研制并發射成功了東方紅二號和東方紅三號通信衛星.我國的衛星通信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20年左右的差距。我國在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方面主要是以美國的GPS技術.

熱心網友

哈哈,你太小看中國的衛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