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大銀行都開設了人民幣個人理財業務,有誰比較過各類業務的優劣嗎?現在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太多了,有沒有做過比較,做哪個比較好一些?
熱心網友
在普納國際理財師俱樂部有詳細的比較介紹 選購各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時應注意的問題:1。 同一銀行在各地銷售的產品完全相同嗎?上表統計的是各銀行在北京銷售的產品比較,據筆者調查該產品在全國各地可能會有些許差別,如最低購買金額,遞增金額甚至預期利率都有可能不同。而且各銀行每期新推出的產品和前期產品也會略有不同。2。 該產品屬銀行存款嗎?銀行往往把部分資金用作儲蓄,有的在宣傳資料中還把最低購買金額寫為起存金額,這些容易使人誤認為此產品是銀行存款。此產品地位不明確,但大多數專家認為是一種委托理財。3。 該產品所得免稅嗎?有的銀行宣傳的稅后收益率是怎么回事?現在沒有定論,有的認為人民幣理財主要是對國債投資,投資國債不要交稅,所以老百姓購買人民幣理財獲得的收益可能也不要交稅;有的認為無論銀行拿客戶的錢投向哪一領域,作為投資分紅,客戶20%的個人所得稅都逃不了。筆者給銀行打電話,部分銀行說此投資所得銀行沒有代扣稅的義務,銀行不負責,個人想繳稅需自己到稅務部門申報;有的銀行則強調此收益是稅后收益。根據各銀行提供的資料計算稅后收益卻使人疑惑,如以購買5萬元1年期產品為例,華夏銀行“人民幣穩盈1號”,綜合收益2。88%,稅后收益2。79%,可計算出稅率為3。125%,光大銀行“陽光理財B計劃”第五期,綜合收益2。88%,稅后收益2。70%,可計算出稅率為6。25%,銀行間的稅率不同,與投資利得20%的稅率不同,與20%利息稅也不同。據深入調查,稅后收益是綜合收益扣除了管理費及產品中定期儲蓄部分的利息稅,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稅后收益。最值得推薦的的人民幣理財產品。截止到目前,興業銀行新一期理財產品是各行已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中最有吸引力的,原因:1。收益率創新高,最高的“雙如意”預期收益率可達3。30%;2。不必配比定期存款。3。流動性增強。“季季豐”是 3 個月期限的人民幣理財產品,“雙如意”可于一年后申請贖回。。
熱心網友
各家銀行都做個人理財業務,可是,宣傳力度不夠,不少老百姓還是把鈔票存定期存款,理財意識差,這是銀行的錯。
熱心網友
2008學長你是不是弄錯了,中信實業銀行的收益是3。3%的,應該比興業的高吧
熱心網友
從收益率角度到目前為止,收益率最高的是興業銀行,一年期最終收益率為3。15%。不過,第一期已經銷售結束了。從資金安全角度央行已經下發文件要求商業銀行宣傳人民幣個人理財業務時明示風險,禁止做出保底承諾。但實際上這種業務的風險非常低,完成預期的收益率應該不成問題。從便利角度工、中、農、建,四大銀行網點很多,具有一定優勢。但這種業務基本都是到期以后直接兌付,存入原有的帳戶之中,無須多次往返銀行。而且,現在各家銀行基本都可以電腦聯網,通存通兌,就近辦理。因此實際上沒有太多的差別。有關“薪加薪”的問題:廣發的薪加薪,期限為一個月,稅后實際收益率為2。9577%。與其他銀行的理財產品相比,收益率比較高,流動性非常好。但是,如果有條件,貨幣基金比“薪加薪”更好一些。現在市場上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在3%左右,而且可以隨時贖回,1 - 3個工作日就可以取現。因此,低于2。9%的理財產品根本無須考慮。其次,后續存入的資金,需要待上月的兌付之后才能轉入“薪加薪”,享有2。9577%的收益;此前只能享有活期利息。而貨幣基金的起購點一般只有1000元,可以隨時申購,自第二日起即可享有接近3%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