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文的出處?作者?朝代?

熱心網友

我只收集到六則薛寶釵抽到的“牡丹”簽羅隱《牡丹花》:“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出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華過此身!”林黛玉抽到的“芙蓉花”簽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詩》寫明妃,末八句云:“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李紈抽得“老梅簽”,賈探春抽得"杏花"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史湘云"海棠"宋·蘇軾《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香菱"并蒂花"宋·朱淑貞《落花》(《惜春》)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愿教青帝長為主,莫遣紛紛落翠苔。如薛寶釵抽到的“牡丹”簽,正面寫著“艷冠群芳”,暗示著薛美貌無雙;背面寫著“任是無情也動人”,非常拍合寶釵的性格與身份:“無情”又“動人”,既靈魂冷漠,又處處得人好感。所以眾人都笑道:“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闭f著大家共賀了一杯。但是,如果聯系這句的出處,似乎作者還有深意。此句出于羅隱《牡丹花》:“似共東風別有因,絳羅高卷不勝春。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出動人。芍藥與君為近侍,芙蓉何處避芳塵?可憐韓令功成后,辜負?華過此身!”詩中第六句“芙蓉何處避芳塵”,似乎與黛玉敵不過寶釵的情勢巧合;因為芙蓉正暗示著林黛玉,這不,巧的很,下面的情節里,林黛玉抽到的正是“芙蓉花”簽,正面寫著“風露清愁”,背面是“莫怨東風當自嗟”,詩句出于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詩》寫明妃,末八句云:“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夸;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芙蓉與黛玉,真是何等的相配:淚,黛玉的特征就是淚;枝上花,禁不起狂風,黛玉就是一個弱不禁風的;紅顏薄命,也預示了黛玉的悲劇命運。李紈抽得“老梅簽”,正面是“霜曉寒姿”,背面是“竹籬茅舍自甘心”,這也與李紈有關。她是封建時代寡欲守節婦女的典型,而梅花也是自外幽獨,并不想占盡風情,梅花與李紈何其相象:性格相同,清心寡欲,高風亮節。就是命運也相同,梅花因為林逋而被人推崇,李紈住的“稻香村”也是“竹籬茅舍”,后來李紈也榮耀起來。我想,梅花這支簽被李紈抽到,并非偶然,反映了作者的藝術匠心。其它花簽也是如此。真是那么巧嗎?偶然中難道沒有必然?實際上,與其說作者是寫行“花名簽”酒令,不如說是借該酒令來品花、品評大觀園姑娘、暗示著她們的前途與命運。賈探春抽得"杏花"評注:花簽上說:“必得貴婿”。這是合所引的詩句的。或許將來真有其事。但“薄命司”的“冊子”和其他有關詩詞中則一再暗示她遠嫁不歸悲切。簽中歇后的兩句,正是說這方面的。一句以花在“江上”,點她離家時親人“涕送江邊望”;“不向東風怨未開”句,則與她所作的風箏謎詩中“莫向東風怨別離”的隱義完全一樣。史湘云湘云笑著,揎拳擄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來。大家看時,一面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面詩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兩個字,改‘石涼’兩個字?!北娙吮阒ぐ兹臻g湘云醉臥的事,都笑了。湘云笑指那自行船與黛玉看,又說:“快坐上那船家去罷,別多話了?!北娙硕夹α?。因看注云:“既云‘香夢沉酣’,掣此簽者不便飲酒,只令上下二家各飲一杯。”湘云拍手笑道:“阿彌陀佛,真真好簽!”評注:詩句正好合著“憨湘云醉眠芍藥裍”事,所以黛玉打趣?;ê炓?,深意不止于此。蘇軾原詩是惜春光短促,好景難留,所以他連夜里都要點燭賞花。湘云后來的遭遇正是如此:雖有洞房花燭照紅妝新人之喜,可惜轉眼就“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春光別去了。香菱"并蒂花"評注:香菱這個花簽表面上十分喜慶。但作者的用意在后一句——“妒花風雨便相催”。這妒花的風雨就是夏金桂,“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