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兒剛一周歲多十幾天,原來身體多還好,不管是吃東西還是睡覺。前段時間嘔吐,拉肚子住了一陣院,那段時間就是迷迷糊糊睡覺,也不吃東西,后來好了之后,就一直的想吃東西,在家就是不停的要吃東西,甚至連藥也指著要吃。醫生開了一瓶寶立康,還有乳酶片,但是又開始有便秘的跡象,開始是便便很硬,拉的血都出來了,一天要分好幾次拉,現在一天就拉一段,或一粒,呈羊糞狀的便便。而且把尿的時候,小便也不肯解,就是要解到身上,我懷疑是不是肛門痛的緣故?每天蔬菜,水果也要吃的,就是水不大肯喝,我真是煩啊,又心疼寶寶,又沒招,請媽媽們幫幫我吧!
熱心網友
你可以將蘋果和胡蘿卜放入水中同煮.熟后與水同服.寶寶的大便會變得柔軟,通暢.
熱心網友
嬰兒便秘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家長應帶小孩到正規兒童醫院進行檢查,由醫生來診斷。如果嬰兒本身存在腸道疾患,如先天性巨結腸,只有根除治療后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在未發現嬰兒身體畸形的前提下,嬰兒便秘多與生活習慣或缺乏培養定時排便習慣有關。常見的便秘原因有: 1。飲食結構不合理。喝水少、食物中纖維素或碳水化合物少,而蛋白質偏高。因為食物中大量蛋白質、鈣質易使大便呈堿性,變得堅硬而不易排出;相反,食物中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使大便呈酸性,相對較軟容易排出;而適當的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利于排便。 解決方法是:多喝水,適當增加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及纖維素的比例,如果汁、菜汁、酸奶及粥等。另外,香蕉、兒童蜂蜜也是緩解便秘的好方法。 2。進食不足。各種人為或健康因素使孩子進食過少也是孩子排便過少的原因,常被誤以為是便秘。 3。無定時大便的習慣。排便是反射性運動,經過訓練可以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3個月以上的孩子吃完早飯后,可有意識地培養他坐盆或排便小椅。訓練時大人要發出"恩--"使勁的聲音,以建立其條件反射,同時可輕輕按摩其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剛開始訓練時間不要太長,不要勉強,以免嬰兒產生逆反情緒。應在其情緒好的時候,逐步訓練。 4。缺乏運動。有些家長怕孩子磕碰,總是抱著孩子,不僅不利于孩子運動的發育也常導致孩子便秘。解決方法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適當鼓勵孩子多爬、多動,以促進胃腸蠕動及消化功能。 5。心理因素。有些孩子可能會因為偶爾大便干燥,排便時疼痛而懼怕排便,以致幾天甚至一周都不排便,如此惡性循環。對于這樣的孩子,在開始時可適當給予開賽露等軟化劑外用,以緩解其排便的緊張情緒。然后應注意督促培養其按時排便的習慣。 一般來說嬰兒便秘不主張用瀉藥,如上述方法無效,應到醫院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