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學練電子琴,如何挑選呢?望大家指教。
熱心網友
其實,買電子琴和買其它商品并不相同,挑選的可能只是品牌而已。因為每一臺電子琴秦印都是固定的,不會像鋼琴一樣彈久了變音,鋼琴需要調音,電子琴就不用。建議你買品牌好一點的雅馬哈,卡西歐,這些琴開箱率據說是百分百,不錯確實好用。美得理等琴也可以。給你點參考資料:目前市場的電子琴產品林林種種、五花八門,要在其中挑選一款合意的型號的確有著相當大的難度。從技術角度對這些品種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也許有助于我們的選擇。 毫無疑問,YAMAHA是當今國內電子琴市場的第一品牌,在國際上,即使它不是始終排名第一,至少也處于始終領先的地位。而其它洋品牌中,只有CASIO仍然在中國市場堅守著自己的一方天地,但在與YAMAHA的競爭中,卻始終處于下風。而象TECHNICS、KAWAI、JVC、ROLAND等品牌,要么始終處于配角的地位,要么干脆銷聲匿跡。需要了解的是:ROLAND作為電子樂器的至尊品牌,在中國的電子琴領域,卻始終沒有在市場上獲得相應的認可,而在國際上,它在這一領域,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這些現象,固然有著廠家市場戰略的因素,也有技術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個歐洲的知名品牌GENERAL MUSIC也悄悄在中國登陸,盡管尚難預計其市場前景,但它與亞洲品牌迥異的、歐式音樂品味,將為我們展示另一種魅力。 至此,將YAMAHA和CASIO這兩大品牌進行一番比較,已經成為我們無可逃避的一個話題。 YAMAHA作為一個國際著名的大公司,它的產品種類包羅萬象,但在中國,它最為人熟知、用戶面最廣的品種是電子琴,盡管它在傳統樂器、音響設備、摩脫車等領域也有著良好的口碑。在它進入中國的初期,其電子琴、合成器產品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是FM(調頻)音源技術,它是YAMAHA賴于自豪的專利,別的公司可以采用這項技術,但都無權標示FM字樣。這是一種能夠無中生有的技術,它只依賴于對音色的頻譜進行透徹的分析和運算,而無需在芯片中儲存大量的采樣數據。采樣這項技術的產品投放中國市場的有PSR-22、PSR-26、PSR-32、PSR-36等型號的電子琴,而DX(如DX-7)系列合成器則是這項技術的最高成就,它在全球范圍內曾經風光一時。在漢城奧運會上,全世界的觀眾都親眼目睹了DX-7的風采:它有幸成為那首著名的《HAND IN HAND》的現場伴奏樂器。這種FM音源所產生的音色的特點是純凈、清晰、明亮,完全不存在真實樂器演奏過程中所固有的機械噪聲,擅長制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音色、音響。然而,這種音源的缺陷也同時暴露無遺。由于它產生的音色過于干凈,使得它的聽感冷漠、逼真性差,并且少有人氣,使人在聽覺上容易產生疲勞感。試想,如果一把小提琴在演奏過程中完全沒有了弓與弦之間的機械磨擦聲,我們的耳朵是否還能習慣它的聲響。于是,這種音源技術命中注定逃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然而,就在FM音源技術行將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候,創新公司利用YAMAHA的YM226和YM3812這些淘汰音源芯片,制造了一種叫做聲卡的電腦內置配件,并且就此猛賺了一筆,并確立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領導地位,其代表產品是SB16,YAMAHA公司因此而有了廢物利用的途徑。但是,即使在這一領域,FM音源的聲卡仍然好景不長,它在兩年以前也退居二線了。 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YAMAHA采用了PCM和FM雙調制的音源技術。這個時期的代表產品有PSR-37、PSR-47電子琴以及TG系列音源,而它的最高成就是SY系列合成器。盡管這種音色以今天的眼光看來是多么粗陋不堪,但在當時卻著實讓我們的聽覺神經為之振奮。然而,這種音源技術扮演了一種過渡性的角色,它短命地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隨著芯片制造技術的不斷完善,PCM音源技術成為當今的主流音源技術。需要指出的是:FM和PCM音源技術從來就沒有被完全隔離使用過,他們只是在一定的歷史階段起著主配角的作用。即使在PCM(脈碼調制)音源技術占絕對領導地位的今天,FM音源技術仍然在制造特殊音色方面起著一些不可替代的作用。 簡單地講:PCM音源技術是一種可以對真實音色樣本進行壓縮的算法技術,但它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壓縮方法,它可以對原始音色進行創造性的改造,使之產生全新的聲響。而各個公司在采用這項技術的同時,又存在各自在音色樣本的壓縮算法上的不同,因而使得他們的產品表現出迥然不同的個性特征。 PCM音源真正在YAMAHA的電子琴產品中占主導地位,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但是HAMAHA將它的音源命名為AWM音源,以示其與眾不同,這種標識延用至今。不過我們不要被其迷惑:它千真萬確就是PCM音源。在國內,讓我們真正見識這種音源的產品是PSR-300電子琴。不過這款產品并未給人留下突出的印象,它盡管在外形上較以往的YAMAHA產品有所突破,但音色仍然粗糙,功能并無大的改善。隨后,PSR-400閃亮登場,真正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享受。較之近期的產品,PSR-400音色的整體表現仍然流于平庸,但其中的CLEAN GUITAR和打擊樂音色,卻讓我們欣喜不已。在這一時期,YAMAHA接連拋出了PSR-500、PSR-600,它們基本上與PSR-300、PSR-400處于同一概念之下。 接著,YAMAHA鄭重其事地在中國推出了PSR-410、PSR-510,它們較前一代以PSR-400為代表的產品,無論叢音色、自動伴奏系統,還是功能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這時的音源,開始與GM標準兼容,并奠定了XG標準的基礎。這個時期,YAMAHA爆炸性地推出了EL系列雙排鍵電子琴,其中的代表是EL-90,它的品質之優良、品味之高尚、價格之昂貴,讓我們的感觀領受了強烈的刺激。 在90年代中后期,YAMAHA接連推出了PSR-520、PSR-620、PSR-640,到現在已經是PSR-740它。它從音色、功能、伴奏系統,乃至音響效果都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是一系列讓我們的消費者開始感到暈眩的產品,不僅因為其不菲的價格,更因為它的菜單式的操作功能,它要求操作者具有電腦時代的思維方式。不過這些產品還遠不是它所體現的產品概念的最高代表。筆者有幸在FRANKFURT MUSIC MESS上見識了PSR-6000、PSR-6500、PSR-7000,它們一度讓筆者杞人憂天地懷疑今后YAMAHA如何突破自己,這些產品已經使得電子琴與合成器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不過由于考慮中國市場的接受程度,這些產品在上海的一次全球性的樂器展上甫一露面,就不見了蹤影。 需要提及的是:就技術本身而言,大到采樣機、合成器、小到音源器、電子琴,乃至電腦聲卡,其技術內核是一模一樣的,它的核心就是音源技術,其中的差異僅僅在于開放給用戶的操作界面不同和有所側重而已。也就是說:只要不考慮成本及市場的因素,電子琴的音色完全可以和采樣機一樣完美。 應該指出:如果強調音色本身的逼真度的話,YAMAHA并非完美無缺,即使在PCM時代,它的音色仍然擺脫不了FM時代的陰影,畢竟,在FM時代,YAMAHA已經透徹地解析了音色的本原,否則它如何無中生有地制造FM音色呢?在我們看來,缺乏個性一直是YAMAHA音色的主要缺點,它的音色可以用中性化來描繪,這恐怕是YAMAHA在與ROLAND在頂尖產品的較量中,常常處于下風的技術上的原因。但YAMAHA從來不將追求逼真,作為自己最終的目標,它在始終追求與眾不同,所以,YAMAHA的這種看似缺乏個性的弱點,在某種程度成全了它的某些優點。它的音色清晰見底,充滿暖意,盡管個體音色表現力較弱,但在構成多聲部音樂的合奏時,卻表現奇佳,而且能在不知不覺中掩蓋其缺點,由此足見YAMAHA所具有的深厚功底和積累。 我們應該承認:ROLAND的音色無論在個體和整體上都有較好的表現,但它仍有許多不盡如人意處,而且,ROLAND的音色為錄音棚的后期制作,留有大量的余地,并不追求對音源本身音色的盡善盡美。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目前還沒有哪一家公司掌握了一種放之四海皆準的音源技術,任何一種音色的壓縮算法,對不同音色的表現力各有優劣和側重。 在一架電子琴中,音色和自動伴奏系統是兩大根本的內容,所有的其它功能,都附屬于這兩者,它體現了制造廠商和設計人員的智慧、功底和品味。而在自動伴奏系統中所蘊含的豐富的音樂元素,為我們集中提供了大量的音樂信息。 在FM時代,音色毫無逼真可言,YAMAHA的自動伴奏的音樂在今天聽來簡直不值一提。因為音色的原因,同時在技術上也沒有足夠的空間,供音樂人員充分發揮,使得這個時期的自動伴奏音樂時時透出諸多無奈:它聽起來織體單薄、可變空間小、現場感差、比現在的低檔游戲機的音樂好不太多、遠遠無法與樂隊的效果相比較。然而,我們卻在此時對YAMAHA的嚴謹作風,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因為沒有太大的發揮余地,迫使它編曲人員必須用最少量的音符,來表現一種音樂風格的最基本特征(比如用24個音符來表達SWING的基本特征),這需要何等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嚴密的音樂思維!同時,YAMAHA的音樂人員為自動伴奏系統所設計了一套嚴格的運行規則,盡管放在今天它顯得原始、簡單,但這種運行規則卻成為一種規范的東西,為以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基本的框架。至今,仍有很多別的品牌的電子琴在自動伴奏運行規則的制定和實施上,趕不上這個時期的YAMAHA的水準。 到了FM與PCM雙調制音源時期,無奈的情形有了較大的改觀,技術的進步使得音樂人員有了較大的發揮空間,這時的自動伴奏音樂有了與樂隊的現場相比較的可能。但這時的PSR-37實在是一款相當失敗的產品,大概音樂人員在欣喜地享受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自由的同時,并沒有作更多的思考,于是這款產品讓我們在聽覺上充斥著數量眾多的、花哨的音符流,我們的耳朵已經沒有多余的空間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愉悅,這種情形的直接后果是:因為自動伴奏的音樂已經有了太多的、旋律性極強的音符流、和弦外音使用過濫,導致與演奏者的主旋律不可避免地產生嚴重沖突,而使得演奏者怨聲載道,就象在一個聚會中,賓客過于熱情,使得主人根本插不上嘴。而PSR-47者有了一些改善,也規范的多,它至少可以關閉一些聲部,免得它喧賓奪主。我們相信這種情形并不全然是音樂人員的錯誤,因為音色的改善還沒有到達到足以模擬樂隊效果的地步,音樂人員還無法用這些音色設計出一種淡淡而又飽滿的和聲背景,所以只能用音符來填塞由于音色不佳所帶來的空缺。而這個時期自動伴奏運行規則仍不見大的突破,仍沿襲FM時代的技術規范。 到了真正的PCM音源時代,自動伴奏音樂逼近樂隊的現場效果的時代才真正到來。如果說PSR-300仍然差強人意的話,那么PSR-400則讓我們感受了實實在在的進步,并且YAMAHA的音樂人員也一定在這個時期產生了某種頓悟,他們真正懂得自動伴奏只是伴奏,應該為主旋律留有余地,太多的音符有時是徒勞無益的。而此時的自動伴奏運行規則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音樂人員絞盡腦汁地想象樂隊的實際演奏狀態,并在程序設計中加以實施。但畢竟PSR-400只是實現實質進步的開始,而遠非終結。它在伴奏音樂上仍嫌花哨、創作者主觀噫念的色彩依然常常讓人無所適從。到了PSR-510時,情況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不僅自動伴奏音樂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伴奏的價值和作用,在自動伴奏的運行規則上也盡可能地再現樂隊實際的演奏狀態和需要,而且不同的音樂風格采取不同的處理規則,同時和弦的數量增加到了32種,幾乎涵蓋現代流行音樂的所有和聲種類。其電子琴不可完全避免的和聲的不良連接,被進一步減少。而PSR-620在音色和自動伴奏系統上是PSR-510的延續,只有一些微小的改善,它的進步主要表現在音響效果和功能的概念上,尤其它的功能從原來的平鋪直敘式操作方式轉變為菜單式的操作方式,這是一種概念性的變化。而PSR-640和PSR-740則基本是PSR-620的延續,并不是產品概念的更新,它們更多體現在是音響效果的進步,現場感更強。而SR-320則無論從功能還是音樂來講,都是PSR-620的簡化版。而我們也從PSR-620開始,在電子琴上領略YAMAHA的XG音源標準的魅力。 需要提及的是:PSR-640和PSR-740有了和弦轉位的功能,就自動伴奏功能而言,它的BASS聲部再也不是只能以和弦根音的方式出現,這樣的處理方法并非YAMAHA首創,我們早在多年以前ROLAND及歐洲的一些品牌的電子琴中看到這個功能,而且技術上實現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它只需要一條簡單規則而已。但是對于演奏者來講,他的和聲知識就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水準,才能充分發揮這個功能:這個功能使得和聲的不良連接,能減少至最低程度,并能使BASS聲部形成一定的旋律線條,并與旋律形成對位,當然,隨之而來的是它對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YAMAHA自動伴奏音樂的編配及其專業、嚴謹,音樂元素豐富,處理規則變化多端。它還有一個較之其它品牌的顯著特點是豐富的器樂聲部。但它并非在任何時候打開所有聲部,都會獲取最佳的效果。這些豐富的聲部,只是為演奏者的伴奏背景,提供多樣的配器素材,但這些豐富的素材需要演奏者合理搭配使用, 所以配器的基本知識和概念就必不可少了。 的確,YAMAHA無愧于其良好的聲譽,但它并非十全十美,它的KB系列就是一個平庸的例子,PSR系列才真正顯示其深厚的底蘊。YAMAHA的電子琴程序設計合理,結構嚴謹,不過多糾纏于細微末節,因而它很少被人發現程序設計上的錯誤,筆者僅僅在PSR-510上偶然發現一個錄音功能上的、被隱藏得很深的、能導致其死機錯誤。總之,YAMAHA的每一次進步都值得我們關注。 作為YAMAHA在中國的老冤家CASIO,一直在競爭中扮演著二流的角色,這固然根本上是CASIO的市場戰略使然,但其產品本身的缺陷也是造成這個結果的不可回避的主要因素。本質上我們無法將CASIO歸入專業電子樂器制造商的行列,在世界范圍內,它的創意主要體現在玩具電子琴的設計、制造方面,盡管我們在一個時期在市場上看到不少CASIO的電子合成器,但我們始終無法清晰地領會它的產品概念。在全球范圍內,CASIO作為電子樂器制造商,最多只是三、四流的角色(畢竟它的市場占有率并不小),但因為它較早地進入了中國市場,使得它至今在其中占據一個不小的份額,也使得它成為我們今天需要為其費一番口舌的理由。 CASIO從來就沒有經歷過一個FM音源的階段,也就是它一開始就采用PCM音源技術。雖然我相信CASIO在一些特殊音色的算法上仍不免FM的方式。在YAMAHA的FM音源盛行的年代,CASIO有一款CT-670電子琴,曾經與YAMAHA的產品分庭抗禮了一段時間。的確,這款產品的音色較之FM音源的產品音色相對比較逼真、臨場感也相對較強。這個時期,在普通消費者眼里,YAMAHA與CASIO幾乎旗鼓相當,但由于當時的PCM技術還遠遠沒有現在完善,所以其時的PCM音源并不顯出多少優勢。隨后的一款CT-770筆者認為是CASIO在中國銷售的電子琴產品中整體技術水準最高的:它的音色達到CASIO電子琴最高水準,其自動伴奏系統中的和聲背景處理規則制定得最為完備,甚至在某些方面超過YAMAHA的同期產品。但這款產品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和弦響應遲鈍。可惜的是CASIO并沒有抓住在PCM音源方面先入為主的優勢,更沒有顯出應有的后勁,在隨后的CTK-650中,卻出現了退化的跡象。盡管這款產品開始兼容GM標準,自動伴奏的風格種類大大豐富,但是其音色總體上不進而退,自動伴奏系統的運行規則被不可思議地簡化,而且存在于CASIO產品上一些習慣性的錯誤并沒有得到糾正。 總體來講,CASIO的音色也許個體會有一些不錯的質量,但整體的表現力不佳,尤其它的打擊樂器組更是一處敗筆,這也使得CASIO的音樂人員發揮的空間受到限制。它在自動伴奏系統的運行規則制定上顯得粗陋、不盡合理,很少對演奏的需求進行仔細考證,自動伴奏音樂的聲部簡單、變化性少,可供演奏者搭配的選擇余地不多,而且它的程序設計的錯誤也不難被發現。它似乎失去了進步的動力,設計師的智慧僅僅體現在對一些功能作一些顛三倒四的變化而已。 我們經常聽到教師們抱怨CASIO的自動伴奏音樂過于花哨、和弦外音太多,而與主旋律經常產生嚴重沖突。這個現象固然與我們的音樂理念休戚相關(筆者曾經在FRANKFURT MUSIC MESS上在CASIO的展區前,目睹一位服務生用CT-650演奏了一曲美妙的FUNK音樂),同時也表露出CASIO對演奏需求的一種玩固的漠視。 講到這里,我們內心產生了某種愧疚感:似乎我們對CASIO過于苛刻。但我們在肯定CASIO對中國電子琴市場所作出的不可否認的貢獻的同時,也指望它能拿出真正令人信服的產品。續。。。。
熱心網友
目前市場的電子琴產品林林種種、五花八門,要在其中挑選一款合意的型號的確有著相當大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