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文明搖籃是黃河流域,而非長江,珠江流域?這個問題,其實在此前已談及一些,在下今天再提,是想更為清晰地明白!想必,有偶然和必然的因素,悉數道來,在下預先謝過!

熱心網友

樓上這位說的更多的是果而不是因。個人認為哪個區域產生早期文明,幾乎完全不以人類群體的意志為轉移,要充分考慮到環境因素。文明的發展和環境因素之間存在著一種函數關系,即文明越是發展,對環境的依賴就越少,而越是向它的源頭追尋,自然環境的影響越顯著,而在文明生發的一剎那(為方便說明起見假定存在這一剎那),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趨近于無窮大。這里要用到湯因比的挑戰-應戰理論:上古文明的產生應被視為環境因素的挑戰與人類群體的應戰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的挑戰不可太過劇烈(如冰天雪地的阿拉斯加),也不可太過溫和(如果物繁茂的黑非洲)。前者對人的要求太過嚴苛,后者過于舒適,使人失去征服自然的動機。幾個古老文明的產生,其實都是二者的作用力“恰到好處”的結果。(只有埃及文明例外,它太神秘以致無法解釋,不象是地球上的東西)現在來考察一下黃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當時的黃河流域氣候溫和可人,土壤肥沃,四季分明,而且地形平坦,特別適宜農耕文明的發展。地形上的因素尤其重要,因為僅此一點,就遠勝于丘陵密布的長江和珠江流域。況且農業文明的發展絕對需要大量人力的集中勞作。如果因為地理的阻隔而導致交通不暢,也就無法集中大量人力進行勞動。當然不能說長江和珠江流域沒有自己的文明,只是由于上述條件所限,不具備很高的發展程度。但黃河流域的先民同樣面臨著挑戰。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大禹治水所隱含的社會學意義,正如孩童早年的某些遭遇可能影響其一生的發展,我以為正是這一歷史事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發展走向。發生在黃河流域的洪水打破了原有的部落結構,人們要求在一位賢明領袖的領導下團結起來,由于原始民主制在危機面前的軟弱無力,從此徹底被拋棄。王權得到了強化。我們民族的中央集權傳統、大一統情結、以及宗教領域的自然神論思想(天意似有實無,天命可制)都可以從中找到源頭。黃河文明對長江文明的最后勝利發生在這不久以后,此前雙方已有數次交鋒(黃帝VS蚩尤之役可為代表),每次都是黃河文明憑借發展程度上的優勢略占上風。何況在治水之后,已經經過高度整合的黃河文明又怎會把三苗部落的野蠻人放在眼里?禹對三苗部落的戰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從此長江流域的苗族文明退居山林。它的殘余影響到兩漢時代幾乎也全被中原文化消解。

熱心網友

這是歷史問題。

熱心網友

就我所知,中華文明的“黃河中心論”在目前的學術界已經發生變化,即中華文明的發源由原來的黃河一中心,變為黃河、長江二源頭的“多元一體論”。大量的考古學和歷史學的新發現都有力地證明,在長江流域,我們祖先的文明活動,其歷史和黃河流域一樣古老和悠久,他們創造的文明成果一樣光輝燦爛。從原始的遠古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長江流域的文明開發程度比起黃河流域來毫不遜色,和黃河流域是并駕齊驅的。云南的元謀文化、浙江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等,都是長江流域遠古文化燦爛的佐證,而春秋戰國的“楚文化”更是光輝奪目。只是戰國以后到南北朝這一時期,由于種種歷史原因,長江流域的開發沒有黃河流域快,但此后,隨著南方(主要是長江流域)的大規模開發,長江流域文明的發展又足可以和黃河流域媲美了。下面是來自“大眾網”的一則新聞文字,可作參考: 過去一直講“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這次研討中,眾多從事考古、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歷史研究的專家認為,東北紅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四川金沙遺址、湖南永州舜帝文化遺址的新發現,進一步清晰了中國早期文明的生存狀態,證明僅中國稻作農業文化的歷史就可以推到8000年至1萬年前,從而打破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成說。 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錢光培及一些從事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的專家指出,各地新的考古發現說明,在中國的東西南北中都有早期文明的生長點,中華文明的起源不是單元的、直線的,而是呈“多元一體”狀態。它揭示了中國為什么能以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長期發展的文化根源,也揭示了中國早期文明中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間為什么能合而不同、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形成“合和”的中國哲學的文化根源,突破了過去僅以黃河文化論中華文明起源的傳統認識。 。

熱心網友

長江流域大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才真正得到大規模開發的。此前的中華文明基本上是在黃河流域一帶。

熱心網友

黃河被稱為中華文化的搖籃和文明發祥地。這不是某個人的學術觀點,而是歷史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有以活動于中原地區的炎帝為祖先,是有以中原地區為舞臺的夏商周為中國境內早期國家,是有以秦始皇和劉邦在中原建立起來的封建帝國為中華統一多民族國家之始,爾后二千年間,雖有短暫的分裂局面,甚至有鮮卑人、契丹人、蒙古人、滿人等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但仍然延續中原文化和國家的典章制度,使中原文化和文明成為中華四千年來的主流,特別是漢武帝實施“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方略以來,逐步在全國豎立起中原國家和文化兩方面的“正統”的思想觀念。在這種歷史背景和正統思想的熏陶下,中原中心論和黃河文明搖籃的觀念油然而生,并植根于大多數中國人意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