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外匯理財產品一些風險防范 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 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熱心網友

。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 。

熱心網友

1。股份制銀行尚有部分未獲批   為規范國內衍生交易的發展,銀監會于2004年2月4日正式頒布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衍生交易的準入和風險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根據銀監會解釋,在《辦法》生效6個月后(即2004年9月1日后),未經銀監會批準,任何金融機構將不得從事衍生品交易業務。現在大限已過,各家銀行紛紛申請并獲得了該資格,據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民生、招商、光大、中信、浦發、興業銀行等。一些外資銀行也不甘落后都提出了申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國有銀行官員指出,目前市場需求已經走在了政策步伐的前面,在準備不足、尚未獲批的情況下,一些銀行推出個人外匯理財產品,一旦業務被叫停,必將給認購者帶來潛在風險。   2。收益率并非越"高"就越好,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最早推出的一款理財產品年收益率僅2%左右,而現在的銀行宣傳中居然聲稱將達到10%以上。銀行為什么這么自信?一家銀行人士回答,主要是理財水平不一樣,其次是各家銀行的理財渠道不一樣,一些銀行將外匯投入到國外的國債期權等領域,所以獲取的收益也不一樣。有銀行人士證實,高收益僅僅是預期收益。   以某行推出的一期產品為例,這款產品潛在年收益率達4。9%。據介紹,該年收益完全公式為4。9%*n/N,其中n為收益期內6個月美元LIBOR處于觀察區間內的實際天數,而N為每個收益期的實際天數。第一、二個收益期的6個月美元LIBOR區間為0到3%,也就是說,只要收益期內的LIBOR落在該區間,當天客戶就能獲取收益,反之則沒有收益。如果收益期間"6個月美元LIBOR"全部落在觀察區間,那么n/N的結果就為1,這意味著客戶在該收益期內能獲得銀行承諾的最高收益率---4。9%。假設n/N為0。6,那該客戶獲得的年收益率僅為2。94%。   3。有無終止權很重要   所謂外匯結構性存款是指該存款與匯率或利率掛鉤,客戶通過承受一定的利率或匯率的風險來提高資金收益率。其實質是,客戶出賣了在匯率或利率方面的選擇權,從而獲得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的回報。值得注意的是,客戶在與銀行簽訂理財協議時,協議書上都有"乙方(銀行)均有權決定是否終止該理財協議"條款。這說明銀行推出的產品都是緊緊把"終止權"抓在手中的。但據民生銀行成都分行的張芳經理透露,銀行越晚終止固定投資收益率的產品,對客戶而言越有利。在該銀行推出的"外匯理財第二期D計劃"中,首次將終止權交到客戶手中。如果客戶三年"不終止",那么客戶三年中將穩賺3。5%的年收益。張芳稱,實際上,銀行有權終止的間隔期越長,客戶可能獲得的投資回報就越高。   4。保本不等于沒有風險   目前銀行發售的外匯產品絕大多數屬于保本產品,因此市民常常忽視其中的風險成分。但業內人士提醒,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客戶將面臨兩大風險:其一是美元利率不斷上漲的風險;其二是美元匯率不斷下跌的風險。   "美元加息的延續時間可能會超過兩年。美元年利率很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就升到1.75%或者2%,到明年年底還可能繼續漲到3%-4%。"交行長沙分行外匯分析師周立國稱,盡管這只是一種預期,但還是讓一直銷售所向披靡的外匯理財產品突然放緩了腳步。據悉,目前的外匯理財產品大多與美元利率緊密"掛鉤"。而在美聯儲宣布美元加息后,國內的美元存款利率也有可能會隨之上升。因此,投資者購買的一些外匯理財產品,過了一段時間后,與存進銀行的回報相比,有可能會變成低收益。如果美元利率不斷下跌,與LIBOR區間掛鉤的產品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美元利率下跌,就會使LIBOR落在預定區間之外的可能性變大,使外匯理財的收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