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出自那兒,原始意思是什么 ?有沒有什么典故?

熱心網友

我想可憐的人指的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常常貧窮會導致愚昧,麻木,丑惡,不是其愿意,是生存狀態的落后,可憐造成的.魯迅先生的"救救孩子"你們都忘了?何為可憐?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憐憫的人?需要同情與關愛的人.不是嗎

熱心網友

這不是魯迅說的話嗎?是說祥林嫂還是阿Q的,記憶不清了

熱心網友

這句話好象是魯迅說的,當時說的也許是針對某個人或某類人而言,不過對現在來說 ,我認為應該這樣理解:可憐的人必然有造成他可憐的可恨之處,或者是他本人,也或者是社會等等。如南京大屠殺,造成那么多人慘死的可憐現象,其可恨之處就是日本侵略者的殘忍;而今農村還有很多失學兒童,他們的的處境讓人可憐,其可恨之處就是社會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等多種原因;還有一些人可憐,其可恨之處就是他自己愚昧、懶惰、貪婪等。

熱心網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此話我是5年前第一次看到,當時對我心靈可謂是產生了強烈的震撼。此話即對人,而更應該是對自己。中國文化的傳統意識,在我們這一代以上,是根深蒂固的。博得同情,幾乎是所有人內在的,自覺不自覺的存在于我們的意識和行為中。同情他人,也同樣是所有人內在的,自覺不自覺的存在于我們的意識和行為中。同情可憐人、可憐人被同情,就是一種文化現象。與人為善是被定位為美德;幫助他人可顯示自己的高尚,得到贊賞;只要是好心,結果錯了也能得到寬恕;可憐會得到關注;可憐可得到超值的回報;委屈往往起源于好心沒有得到抵消錯誤,或錯誤被夸大;假裝可憐、訴說委屈是常出現的情形。可憐狀態可減弱自身的不足,獲取更多的利益;可憐能掩蓋自身的失誤、錯誤和不足;利益可助長可憐行為的加強;此文化應用卻十分廣泛:可憐5分,表現卻能達到10分;有利可圖;尋找他人錯誤,使自己顯得受到委屈;通過自我傷害,制造可憐,來懲罰他人和親人良心;(大家補充)“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豈止是震撼!!!。

熱心網友

我喜歡的你不喜歡,我恨的你不恨,我想的你不想

熱心網友

可憐之人身世可憐并不是它的錯,可是他若一直可憐就是他的不對了。所以一直可憐的人必尤其可恨之處。

熱心網友

這話可能是魯迅先生說的,反正不是王朔說的。

熱心網友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熱心網友

這話有道理。現實中確有這種人。他的可憐是由他的可恨造成的 ,既讓人憐又讓人恨。但這句話的出處就不知道了。

熱心網友

此話不是王朔說的,是誰說的不可考,不過有一定的道理.有些人確實有令人可憐的地方同時考察一下此人的其他方面就有讓人可恨之處

熱心網友

不同意!! 多給可憐人一點寬容吧..

熱心網友

我同意這個說法,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人是這樣的,但不能把天災人禍之類的事情算在里面.不過,許多成功者也有可狠之處,因為現在社會風氣不古,人心失衡,倫理道德淪喪,一些世故\善于阿諛奉承\有心機的人往往走運,更容易成功.但這些人卻令人可恨。

熱心網友

這是紅樓夢里的話

熱心網友

什么人寫出這么經典的話,我不贊同!但是此言適合某些人,讓人可憐有很多原因,比如先天的環境\后天的遭遇都不是自己能決定了的.但是,有些人的可憐卻是自找的,你比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已"為了面子活受罪,真是讓人可憐又可恨!

熱心網友

我同意這個觀點.以前看過時也覺得說的有點絕對,但通過實際觀察,確實有他的道理.可憐之人在某一方面肯定有讓人可恨的地方,成功之人也確實有一方面的過人的。當然自然災害和出身的貧富不是個人選擇的,別當別論。這里主要指成年人不思進取,自甘墜落的人。

熱心網友

這句話出自王朔說的,但是那時他寫的中短篇小說中的。小說畢竟是小說,它不能代替現實生活中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各式各樣。俗話說得好“大千世界無其不有”。

熱心網友

有一定的道理,并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

熱心網友

這只是相對而言。

熱心網友

你??不能一概而?啦那南京大屠??K死的人可?z??被洪水?_走家?@的人可?z??那些??險抗洪?噬撓⑿?? 和他??年老的父母可?z??911事件中?噬娜絲?z???]錢讀?氖?W?和?z??因?檣???母母鋃心曄?I ,又要面?ι嫌欣舷掠行〉娜? 出生?r就身體有缺陷?o法像健康人一?臃獎閔畹娜??男【捅桓改高z??的的孤???男?o法生長在?嘏募彝ピ詬改?鄣年P?嚴陸】黨砷L的人。。。。。。。。 ???他(她)??都很可?z 他(她??都可恨??? 很多?r候是?事人?o法控制大環境影?的情?r下,,而落入??隹?z的狀?r。 ?H上都有援救組?,?坌拇笫??助基金?f?鵲? 我???然要在有能力的情?r下,發?]?坌? 有錢捐錢,?]錢就捐本??一句?嘏年P心?語 ??l路,???座位。。。。。?關?圻?是在彼此間流?? 。

熱心網友

多行不義必自斃,現在的可憐是以前可恨的報應.

熱心網友

一個人認為老天不公、社會不公......自己無力對抗,所以覺得自己可憐,其實他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找出路,一味地埋怨,所以對這種人我們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相反這句話也同樣有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總之,生活在別人的悲哀和憐憫中,不如不活。

熱心網友

我同意 還沒想好 說的

熱心網友

正確

熱心網友

呵呵。這句話是王朔說的,出處是他寫的一篇中篇小說,題目就是這句話。這句話的含義就是說:一個人令人憐憫的境地,畢竟是有原因的。必然是因為做了什么另人可恨的事情。受到的報應。我覺得這么說有一定道理。比較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