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記燜餅具體在什么地方?多少錢?
熱心網友
葛記壇子肉燜餅是鄭州名吃“老三記”之一,與合記羊肉燴面、蔡記蒸餃一起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華名吃”。 據《鄭州飲食行業志》記載,葛記壇子肉燜餅的創始人葛明惠是清朝滿族鑲黃旗人。10歲進京城珂王府趕車。他勤快好學,閑暇時常到王府膳食房幫廚。一天,王爺回府后感到腹中饑餓,恰巧廚師又不在,他急中生智,把廚房里現成的千層餅切成條,加上壇子肉,為王爺燜了一盤餅,不料王爺吃后大加贊賞,此后,經常點名要吃壇子肉燜餅。 民國初年,葛明惠攜子來河南謀生,在鄭州火車站附近開了個“壇子肉燜餅館”。他烹制的壇子肉開壇時濃香四溢,過往行人聞香止步。獨特的千層餅用壇子燜制后,餅軟肉香,回味悠長。久而久之,就成了鄭州百年不衰的風味名吃。 “葛記燜餅館”幾十年歷經滄桑,先后在鄭州一馬路、喬家門、敦睦路、德化街、西太康路、大同路設店經營。80年代因舊城改造曾被拆遷。后來,鄭州市飲食公司為了恢復傳統風味,創百年老店,讓葛氏第三代傳人葛永志恢復字號,在中原路上開了“京都葛記百味園”,關鍵生產環節都由葛氏家族成員操作。 壇子肉燜餅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燉肉時須用陶土燒制的缸瓦壇子,用它所燉的肉爛而不膩,醇香撲鼻,素有“開壇十里香”之美稱。若用高壓鍋、鐵鍋、鋼精鍋等燉肉,味道就大打折扣了。燉肉時須選上好的豬肉,先用鍋煮,撇去浮沫雜質,再撈出放進壇子文火慢燉。肉燉好后,將烙制好的起花、起層的烙餅切成5公分左右的長條,放入鍋里,加上蔥、姜等煸炒片刻,再用綠豆芽墊底,加肉加湯,裝進壇子燜制。燜餅時火要不大不小,湯要不多不少,餅要燜得不干不軟。出壇時,淋上小磨香油,餅呈金黃,濃香撲鼻,色香味俱佳,看上去就讓人食欲大開,再配上清湯食用,軟香可口,異常鮮美。 。
熱心網友
隴海路和工人路交叉口向北30米路西
熱心網友
在鄭州,“合計燴面”、“葛記燜餅”和“蔡記蒸餃”是三大名吃。您要的位置在:隴海路和工人路交叉口向北30米路西。祝吃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