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博看了那些清朝時期的大炮,感覺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啊,那時大炮制造的難度在什么地方?那時我們已經掌握了銅、鐵的冶煉技術了???那時主要用鑄造的方法作的,不用什么加工設備嗎。要知道,幾千年前我們就可以作出司母方鼎那樣的青銅器。
熱心網友
當時因為鑄造技術落后清朝的各種火器使用的都是“泥模鑄造法”即將燒融的銅汁或鐵汁倒入泥制模具中,待冷卻后再將泥模敲碎,便得到了成品這里面最大的問題就是,由于泥模表面處理不過關,很粗糙,結果導致鑄造好的大炮內膛、炮管上都有“蜂眼”。這種劣質的火器在發射時,一旦裝藥量過大,或發射次數一多,就極易炸膛--中國古人為了解決炮身加固的問題,就在炮管上加套鐵箍,一圈一圈的。但效果一般。另外,這種火炮的膛壓很低,內部也沒有刻膛線,射擊的距離、精度都很差---------------------------------中國落后的鐵匠作坊里,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誕生“無縫鋼管”的,而沒有這種材料,現代兵器制造業就無從談起。
熱心網友
你是不是提醒我們也到了當時的境地了呀 聰明
熱心網友
難度在于人的思想及當時的社會制度.
熱心網友
關鍵在于政治制度腐敗,即使有了好大炮一樣打敗仗,甲午戰爭就是這樣,北洋水師有世界上最好的軍艦,最好的大炮照樣打敗仗。
熱心網友
關鍵是幾千年來中國的鑄造技術沒有太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