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從商品的定義來說明

熱心網友

我是政治教師.這個問題不僅高中教師爭執不已,而且大學教授也莫衷一是,所以,屬于學術爭議問題,高考不會考的,不要多浪費時間.當然,在資料,以及地方性的考試中可能會有,你按你所在地權威專家的意見答,就不扣分了(有高三經驗的老師應該知道的).但你不要相信這就是真理.簡單地說,兩派的依據是:一派認為不是商品.理由是這種產品雖然凝結了一般人類勞動,但因不具備應有的使用價值,所以無法實現交換,無法實現交換的商品是不能叫商品的.一派認為是商品,理由是它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商品,最起碼可作為廢品出售,而能出售,是因為他是加工其他商品的原料,花錢買的原料當然是商品.我傾向于后一種意見,他是另一種商品,但不能說不是商品,只能說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商品.如果你問了不同的老師,回答不同,不要認為老師水平低.文科特別是政治學科的東西經常會有這種情況,等你上了大學會有更深的體會.

熱心網友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商品交換在形式上是物與物的交換,在本質上是商品生產者相互交換勞動的關系.假冒偽劣產品雖然是勞動產品,也用交換,但其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和它所代表的商品的價值相差甚遠,因此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商品.即:假冒偽劣產品不是商品.

熱心網友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種屬性.假冒偽劣產品雖然也耗費了一定的人類勞動,但不具有滿足人們需求的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因此假冒偽劣產品是消費者所花費的交換價值與其本身價值不符的商品.

熱心網友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價值是其本質屬性.使用價值是其物質承擔者.而劣質產品如果沒有價值(或稱使用價值),則其不能流通(即不能交換),則其就不具備商品的屬性,就不能稱之為商品.假冒產品如果具有使用價值,則其就是商品.但是假冒偽劣產品不能依法進行交換,即不能合法流通,所以不管其是否具有價值,在普通意義上都不能稱之為商品

熱心網友

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兩種屬性.假冒偽劣產品雖然也耗費了一定的人類勞動,但不具有滿足人們需求的使用價值.而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因此假冒偽劣產品是消費者所花費的交換價值與其本身價值不符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