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叫什么名字啊,各是什么天王?各持什么神器。那些神器有什么用?
熱心網(wǎng)友
四大天王(梵文:???????????,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jù)佛教經(jīng)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欲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凈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cè),因此又稱天王殿。四大天王簡介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tarā??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或阮琴,有兩義:一、弦樂器松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松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以乾闥婆、緊那羅、富單那、毗舍阇等為持國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rū?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征智慧,慧劍斬煩惱;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贍部洲,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增長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ūpāk?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胄,手纏一條龍或是蛇,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nèi)心不變之意。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以龍王等為廣目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rava?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于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左手臥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nèi)心不受外面環(huán)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與羅剎為多聞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四大天王來歷合并圖冊(3張)四天王出自婆羅門教即印度教神話的二十諸天,分別是: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多聞天王。二十諸天是吠陀神話中八部眾之中的諸位天神。佛隨著佛教逐漸發(fā)展,將印度教神話的八部眾(諸天、龍眾娜迦、夜叉、阿修羅等部族)納入佛教神話當中。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三十三天中的四尊天神,位于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通常分列在凈土佛寺的第一重殿的兩側(cè),天王殿因此得名。坊間傳聞四大天王護世于須彌山山腰上的四天。東方持國天王,持琵琶,護持東勝神洲;南方增長天王,持劍,護持南贍部洲;西方廣目天王,持蛇或赤龍,護持西牛賀洲;四大天王圖片(6張)北方多聞天王,持傘,護持北俱蘆洲。梵文:Caturmaharajakayikas,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天山,各住一天山各護一天(四大部洲:即東勝神州、南贍部洲(中國在此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四大天王成員四大天王持國天王持國天王梵文:Dhritarastra。“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東尊王用法音來護住眾生,負責守護東勝神州。四大天王增長天王增長天王梵文:Vidradhaka。“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南尊王負責守護南贍部洲。四大天王廣目天王廣目天王梵文:Virapaksa。“廣目”意為能以凈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云埵,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西尊王負責守護西牛賀洲。四大天王多聞天王多聞天王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于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臥神鼠——尋寶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資糧。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并設其相”供養(yǎng)。四大天王文學藝術形象四大天王《封神演義》形象在中國古代明清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之中,四大天王被稱為“魔家四將”,死后才封為四大天王,分別為:老大是南方增長天王魔禮青、老二是北方多聞天王魔禮紅、老三是東方持國天王魔禮海、老四是西方廣目天王魔禮壽。他們原是鎮(zhèn)守在商朝的四名大將,曾乃聞仲太師手下的佳夢關總兵,又稱魔家四兄弟,因得到異人傳授,各自身懷絕技,且擁有四件強大武器(青風寶劍、混元珍珠傘、碧玉琵琶、紫金花狐貂),四寶同時使用時威力無窮,無人可擋。兄弟四人都是法術高強的奇人,本是助紂為虐的武將,伐紂大戰(zhàn)中,和西周的闡教門人比武斗法,四人接連敗在黃天化之手,陣亡于其暗器攢心釘下;戰(zhàn)死后魂魄入封神榜,最后被姜子牙敕封為天庭正神“四大天王”,命他們負責司掌人間的風調(diào)雨順。成為四方天門的四位護法神將后,被世人尊為“護世四天王”,同時也是東西南北四方的佛教守護神,特征是隨身攜帶著一件特殊的法器,以廣大無邊的法力永鎮(zhèn)天界之門。小說形象魔禮青(老大):長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須如銅線。手持寶劍,名曰:“青云劍”(又名:青鋒寶劍)。劍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風’,這風乃黑風,風內(nèi)有萬千戈矛。若人逢著此刃,四肢化為齏粉;若論火,空中金蛇纏繞,遍地一塊黑煙,煙掩人目,烈焰燒人,并無遮擋。此外還用一根虎頭槍,步戰(zhàn)無騎;另有一件法器名喚“白玉金剛鐲”。魔禮紅(老二),手持一把傘,名曰:“混元傘”(又名:混元珠傘、混元珍珠傘),以傘之義諧“雨”;傘上皆是寶珠組成,有祖母綠、祖母印、祖母碧、夜明珠、碧塵珠、辟火珠,辟水珠,消涼珠,九曲珠,定顏珠,定風珠。還有珍珠穿成四字:“裝載乾坤”。這把傘不敢撐,撐開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轉(zhuǎn)一轉(zhuǎn)乾坤晃動。可吸收對手的法器和兵器。還用一桿方天戟。魔禮海(老三),背上一面琵琶,名曰:“玉琵琶”(又名:碧玉琵琶、四弦琵琶、地水火風琵琶),上裝有四條弦,也按‘地、水、火、風’,撥動弦聲,風火齊至,如青云劍一般,也用一根長槍。魔禮壽(老四),用兩鞭(后文改成雙锏);囊里有一物,形如白鼠,名曰“花狐貂”(全稱紫金花狐貂),放起空中,現(xiàn)身似白象,口似血盆,牙如利刃,肋生飛翅,食盡世人,兇猛異常。原文詩曰:”此獸修成隱顯功,陰陽二氣在其中。隨時大小皆能變,吃盡人心若野熊。“四大天王魔家四將(9張)《封神演義》榜名的神位封號:”四大天王“增長天王(魔禮青) 法寶:青云寶劍,職風。持國天王(魔禮海) 法寶:碧玉琵琶,職調(diào)。多聞天王(魔禮紅) 法寶:混元珍珠傘,職雨。廣目天王(魔禮壽) 法寶:紫金花狐貂,職順。四職聯(lián)合便是“風調(diào)雨順”。四大天王《西游記》形象四大天王在中國明代著作神妖小說《西游記》之中,四大天王是天軍之神,負責看守凌霄寶殿四大天門的治安事宜的四位天神,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有時負責降妖伏魔,主要職責是廝守天宮衛(wèi)戍,私下有調(diào)動天兵之權(quán),掌控天庭軍事管理的戰(zhàn)事,在玉皇大帝手下效力與戰(zhàn)斗;是天界主要戰(zhàn)力之一。孫悟空大鬧天宮時,四大天王就是玉帝手下的天兵天將之一,曾參與討伐花果山,卻被猴王孫悟空打敗,四天王身上各有一樣奇寶(寶劍、神傘、琵琶、靈蛇)。(佛教古籍中所記載的四大天王神話,與古典小說名著《西游記》和《封神演義》的描述有很大差別。佛教中,四大天王是擁護佛教的護法之神,象征佛門的威嚴警戒,常常把守著廟觀的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