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大家都知道,我國已是世界上的航天大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和眾多的國產航天器都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同時,我國還把多顆國外制造的衛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那么,我國總共發射了多少航天器呢?   從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躍上太空到2003年末,我國用自己研制的12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成功地發射了57顆國產衛星和5艘國產飛船。57顆國產衛星中,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0顆,返回式衛星18顆,通信廣播衛星11顆,氣象衛星6顆,測量大氣密度的氣球衛星2顆,中國和巴西共同研制地球資源衛星2顆,中國資源衛星2顆,北斗導航衛星3顆,海洋衛星1顆,微小衛星1顆,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中的探測一號衛星1顆。這些鑄就在太空的輝煌,不僅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而且在開發利用空間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開展科研活動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廣泛的社會經濟效益。   5艘飛船依次被命名為神舟一至五號,前4艘為無人飛行試驗飛船,第5艘為首次載人航天飛船。5艘飛船均安全返回地面,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邁出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一步。尤其是神舟五號的成功飛行,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鑒于航天事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和良好的產品質量保證能力,1985年10月26日,我國政府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航天市場,承攬各國衛星發射業務。   從1990年4月7日至1999年10月14日,在9年半的時間里,我國用6種長征運載火箭分別從上述三個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27顆國外衛星送入規定的軌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運載火箭無可爭辯的實力。27顆衛星中,科學試驗衛星3顆,通信衛星12顆,銥系統衛星12顆。與此同時,長征火箭及返回式衛星還為國外用戶提供了5次搭載服務,均受到用戶的稱贊。中國的衛星發射服務能力和衛星回收技術贏得了用戶的認可,在國際上建立了較高的信譽和知名度。   同美國、俄羅斯、歐空局和日本投入航天費用的平均值相比,我國投入航天技術的經費不足他們的幾十分之一,但卻取得了舉世公認的重大成就,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自主創新的卓越能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