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識經濟?

熱心網友

在經歷了農業經濟以土地決定財富、工業經濟以資金決定財富之后,越來越多的人承認,我們已經逐步邁入信息社會,這個社會的經濟形態是以知識經濟為主導的。 知識經濟的提出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當今世界經濟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知識的擴散和應用,計算機、微電子等知識密集型產業是所有產業中增長最快、產值最高的。 知識經濟的由來: 自七十年代以來,科技進步日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開始成為現實,今天世界的競爭已成為以經濟為基礎,以科學技術、特別是高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事實上,1997年美國的信息高科技產業已超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信息技術為主的知識密集服務出口總值已接近商品出口總值的40%。經合組織主要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近50%來自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 自七十年代初以來,對未來經濟出現了多種說法:先是前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在《兩個時代之間--美國在電子技術時代的任務》之中提出了我們面臨一個"電子技術時代";1973年,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一書中又提出"后工業社會";1980年,美國社會學家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中大力宣傳了"后工業經濟",并把它描寫成"超工業社會",提出出現了一種不同于工業經濟的經濟。1982年美國經濟學家和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提出的"信息經濟";英國福萊斯特1986年在《高技術社會》中提出的"高技術經濟"。1990年,聯合國研究機構提出了"知識經濟"的說法,明確了這種新型經濟的性質。1996年經合組織明確定義了"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knowledge 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對這種新型經濟的測度。  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名詞實際上是在逐步建立一個日漸清晰的概念,即"人類正在步入一個以智力資源的占有、投入、配置,知識產品的生產、分配(傳播)、使用(消費)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時代",簡而言之就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知識是經過處理的信息。知識經濟的靈魂是創新,即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因此作為經濟時代的概念,稱為"知識經濟"較好。 知識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是:信息和通信技術在知識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當前,世界各國在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主要是在知識密集型高新技術上的競爭,比如: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軍事科學技術、環保技術、航天技術、光通信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海洋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等。 另外,發展知識經濟必須具有工業經濟充分發展、社會知識化水平較高、知識和創新能力比較強的必要條件。參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