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時是為什么而活呢??為了什么而互相關愛呢????又是為什么而互相仇恨呢?
熱心網友
人為什么活著 人的生命不過三萬天,在三萬天里,我們學走路,長牙齒,讀書,談戀愛,找工作,建家庭,養育子女,然后培養子女們學走路,長牙齒,讀書,戀愛,建家庭,然后卷土離去。三萬天的時間里,還要做五種事:吃喝拉撒,發呆,洗澡,蹲廁所,睡覺。三萬天的時間里,我們還要表現大笑,大哭,悲傷,發怒,眷戀,貪欲六種表情,三萬天的時間,我們還要唱歌,跳舞,看影視,看雜志報刊,盯著親人看,盯著路人看……當這些必要或不必要的時間塞滿了一個人所有的人生旅程時,人已經很難騰出時間去思考一下,人究竟是為什么活著? 人腦是奇妙的東西,你可能想過“人究竟是為什么活著”這個無聊的問題,這個問題可能一下就就劃過你的腦子,宛如一道暴風雨中的閃電,或是風吹楊柳時那飄在你臉上的枯葉,或是電影中不經意地所拍蜻蜓掠水的鏡頭一樣,讓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對于它的思考。 我曾帶著這個問題,躊躇滿志地坐在人群暴滿的大學禮堂去聽一個外校著名大學教授所講授關于儒家思想的講座,當講座完畢,我心情激動地第一個舉起手來向這個著名教授問了這個問題,“人為什么活著?”或許是因為他聽不懂,或許是因為他覺得話題和講座無關,當面對我這么一個稚嫩的學子提出這么一個無聊的問題時,他幾乎沒聽清楚。我又把我幾乎從小就開始想的這個無聊問題重復了一遍后,他思考了三分鐘,三分鐘的時間里,全場寧靜。最后他答復我“無可奉告”。 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在《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或許,這個教授只承載了書本的知識,然后照本宣科罷了,他沒有對學識作思考,沒有對他的職責作思考。 后來,我帶著這個問題又和親人攀談了起來,一個十歲的小孩聽得入神,當他知道我為這個問題而疑惑不已時,他只說了一句:“哈哈,這都不知道啊,人是為欲望活著啊。” 那時間,我豁然開朗,茅塞頓開。我覺得這個孩子比那個教授要偉大的多。即使他的回答并不正確,起碼他的話會引導了人的思想。于是我那十幾年中躑躕不前的思想作了一個跨越。將叛逆的情結溶解開,將浮躁的奢欲淡化去。 然而隨著我走出社會凝心思索,我發現人并全是為欲望而活著,一對老年伴侶,他們相依相伴,他們不求名欲,不求權欲,不求性欲,那他們為什么還活得那么精彩呢?因為他們有了愛情,愛情讓他們二老活得豐富多彩。于是我摒棄了“人為三欲”的說法,名欲、權欲、性欲不是人們最終的所需。 難道是為了“三美”而活著嗎,“美酒、美女、和美金”;美酒:唐代王翰在《涼州詞》里:“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講體驗美酒情景,美酒當喝,美人當擁,美金當用,歸根到底,不過是為了解除人之欲而已。人的欲望是無限膨脹的,所以,醉過之后方知酒濃,愛過之后方知情重,富過之后方知愁多,人不是為了“三美”活著。 人究竟為什么而活著?一億年后,人會怎樣?繁殖又會怎樣?延伸開來,動物為什么活著,它們為什么要凈化,它們想發展成怎樣的一個最終目標呢?或許,根本沒有最終。 哲學上說,大凡任何事物都會有起源,發展,高潮,結束這四個過程,對于歷史意義上的人類社會來說,人類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到底人要走向哪個終點呢。 我常想,或許人會走向原始,重新開始,然后衰敗再然后重新誕生。人其實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人類的發展不過是一個生命過程而已,生命結束了,又有新生命誕生,反反復復這是沒有終點可言的,所以大可不必把“欲望”看得太重,也沒必要把“物質”看得太重,同樣也沒必要為小事或者一點小挫折“生離死別”,面對所有的一切,且淡然處之吧,一切靜待,人之生命在不斷的演變中去達求平衡就行了,沒必要為了終點而去探索終點。人類的發展根本沒有終點,除非遭遇了客觀因素的摧毀。人的存在,生命的存在,活的意義,不過是一個過程而已。 既然只是一個過程,那么就在過程中把玩精彩吧。 。
熱心網友
人是為了自己而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