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您好,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常見的腫瘤之一。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僅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所以不能根據結締組織纖維的多少稱為子宮纖維肌瘤(fibromyoma)、肌纖維瘤或纖維瘤。其確切的名稱應為子宮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通稱子宮肌瘤。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

熱心網友

您好,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也是人體中常見的腫瘤之一。子宮肌瘤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結締組織纖維僅作為一種支持組織而存在。所以不能根據結締組織纖維的多少稱為子宮纖維肌瘤(fibromyoma)、肌纖維瘤或纖維瘤。其確切的名稱應為子宮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通稱子宮肌瘤。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實驗結果證明肌瘤是一種依賴于雌激素生長的腫瘤。如臨床常見于育齡婦女,30~50歲多見,尤其是在高雌激素環境中,如妊娠、外源性高雌激素等情況下生長明顯,而絕經后肌瘤逐漸縮小。肌瘤患者又常伴卵巢充血、脹大、子宮內膜增生過長,提示這與過多雌激素刺激有關子宮肌瘤的臨床表現常隨肌瘤生長的部位、大小、生長速度、有無繼發變性及合并癥等而異。臨床上常見的現象是子宮出血、腹部包塊、疼痛、鄰近器官的壓迫癥狀、白帶增多、不孕、貧血和心臟功能障礙。但無癥狀患者為數亦不少。  原因:一、子宮出血 為子宮肌瘤的主要癥狀,出現于半數或更多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者月經周期縮短)為多,約占2/3;而非周期性(持續性或不規則)出血占1/3。出血主要由于壁間肌瘤和粘膜下肌瘤引起。周期性出血多發生在壁間肌瘤,而粘膜下肌瘤則常常表現為不規則出血。漿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宮出血。個別病例月經量反而減少。  肌瘤所致出血量多的原因:①肌瘤患者常由于雌激素過高而合并子宮內膜增殖及息肉,致月經時量多;②肌瘤所致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出血量過多和出血過久。尤粘膜下肌瘤時,粘膜出血面積可達225cm2以上(正常約15cm2);③粘膜下肌瘤,粘膜表面經常潰爛、壞死,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而引起淋漓不斷出血;④壁間肌瘤,影響子宮收縮及絞鉗血管作用,或粘膜下肌瘤內膜剝脫而本身無法收縮,均致出血量多及持續時間延長;⑤較大肌瘤可合并盆腔充血,使血流旺盛而量多;⑥更年期月經不調。  月經量過多或者經期延長均可單獨存在或合并出現。若與月經周期縮短(過頻)同時存在,則可在短時間內丟失大量血液而致嚴重貧血。粘膜下肌瘤脫出于陰道內呈非周期性出血,量可極多。大的息肉狀肌瘤亦常引起持續性的流血。 二、腹部腫塊   三、疼痛   四、壓迫癥狀   五、白帶   六、不孕與流產   七、貧血   八、高血壓 九、體征 肌瘤小于3個月妊娠子宮大者,一般不易經腹觸及。能觸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質硬,多不平整。在腹壁薄的患者,腫瘤的輪廓可清楚摸出,甚至能看出其外形。婦科雙合診一般可較清楚摸出子宮肌瘤輪廓。肌瘤居子宮前壁或后壁者則前壁或后壁較突出;多發性肌瘤則可在子宮上觸及多個光滑、硬球形塊物;從子宮側壁向一側突出的硬塊可能是闊韌帶肌瘤;宮頸明顯增大而在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宮者,表示為子宮頸肌瘤;子宮明顯一致增大,且較硬,可能為藏于宮腔內或頸管內的粘膜下肌瘤,如宮頸口松弛,伸入手指往往可觸及光滑球形的瘤體;有的則已露于宮頸口,甚或突入陰道內,可以一目了然;但有的繼發感染、壞死,或較大,觸不到宮頸,則易與宮頸惡性腫瘤、子宮內翻等混誤。十、患者全身情況的改變 如營養、貧血、心功能、泌尿系統狀態等與病程長短以及出血量或其他并發癥有關。診斷;超聲,探測宮腔,X光平片,診斷性刮宮,子宮輸卵管造影,CT,MRI等。治療:一、期待療法 肌瘤較小,無癥狀,無并發癥及無變性,對健康無影響。圍絕經期病人,無臨床癥狀,考慮到卵巢功能減退后可能使肌瘤退縮或縮小。以上情況均可采取期待療法,即在臨床及影象學方面實行定期隨訪觀察(3~6個月1次)。根據復查情況再決定其處理。  二、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有不少新進展。  (一)藥物治療的適應癥  1.年輕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生育年齡因肌瘤所致不孕或流產,藥物治療后使肌瘤萎縮促使受孕,胎兒成活。  2.絕經前婦女,肌瘤不很大,癥狀亦輕,應用藥物后,使子宮萎縮絕經,肌瘤隨之萎縮而免于手術。  3.有手術指征,但目前有禁忌癥需要治療后方可手術者。  4.患者合并內科、外科疾病不能勝任手術或不愿手術者。  5.選擇藥物治療前,均宜先行診斷性刮宮做內膜活檢,排除惡性變,尤對月經紊亂或經量增多者。刮宮兼有診斷及止血作用。  藥物治療的根據在于,子宮肌瘤為性激素依賴性腫瘤,故采用拮抗性激素的藥物以治療。新近應用的是暫時性抑制卵巢的藥物。丹那唑、棉酚為國內常用藥物。其他雄激素、孕激素及維生素類藥物也使用。自1983年開始研究報道,應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GnRHa)成功的縮小了子宮平滑肌瘤。研究證明GnRHa間接地減少垂體水平促性腺激素分泌,從而有效地抑制卵巢功能,即所謂“降調節”(downregulation)現象。  3.棉酚:  4.維生素類:  5.雄激素:  6.孕激素:  7.三苯氧胺(tamoxifin,TMX):  8.三烯高諾酮(R2323):即內美通(nemestran)  有貧血者應糾正貧血,服用維生素、鐵劑或輸血。  中藥治療可減少月經量,詳月經病章。  凡藥物治療失敗,不能減輕癥狀而加重者或疑惡性變者則應手術治療。  三、手術治療 肌瘤患者,子宮附件切除的年齡,以往定為45歲以上。現在看來,要從實際出發,尤其是根據婦科內分泌學的進展,卵巢的保留年齡一般以50歲為界(絕經年齡平均49.5歲),即50歲以內者,能保留卵巢者應予保留。或者50歲以后未絕經者的正常卵巢也應予保留,不以年齡劃線。因為,正常絕經后卵巢仍具有一定內分泌功能,還要工作5~10年。保留卵巢有助于隱定植物神經,調節代謝,有利于向老年期過渡。子宮也有其內分泌作用,它是卵巢的靶器官,也不應隨便切除。通常子宮切除的年齡定為45歲以上,45歲以下者,尤40歲以下,宜行肌瘤挖除術。行保留附件者,如雙側均可保留,則保留雙側比僅保留單側為好。保留卵巢其卵巢癌的發生率為0.15%,不高于未切子宮者。  (一)肌瘤切除術:  (二)子宮切除術:  四、放射治療 用于藥物治療無效而有手術治療禁忌或拒絕手術治療者。但也有一定的禁忌癥:  (一)40歲以下患者一般避免使用放療,以免過早引起絕經癥狀。  (二)粘膜下肌瘤(基底部寬的粘膜下肌瘤可行X線治療)。在鐳療后易發生壞死,而引起嚴重的宮腔盆腔感染。  (三)盆腔炎:盆腔急慢性炎癥,尤其疑有附件膿腫,不宜使用,因為放射治療可激發炎癥。  (四)肌瘤超過5個月妊娠子宮大小者或子宮頸肌瘤,宮腔內置鐳常不能獲得預期效果。  (五)子宮肌瘤有惡性變或可疑者。  (六)子宮肌瘤與卵巢瘤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