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提倡多吃白肉少吃紅肉?

熱心網友

實際上這是個生活習慣問題生活應以舒適為度而不應當以時髦為準1950年到現在吃蘋果削皮[1950年前說削后說不削以后又說削]喝蒸餾水[58年說能喝以后又說不能喝現在又說能喝]菠菜豆腐營養問題熬粥放堿[科學說不行家庭說行]怎麼辦呀10年就翻個各兒而實際上你看吧凡是有錢人頭發或掉或少或白而偏遠地區很少因為偏遠地區買不到高級洗發水從這又想到育兒問題咱們小時侯誰管呀野孩子一個有病了家里不知道好了自己也不知道現在想起來那時不知深淺挺危險但也就這麼過來了有時侯我想科學規范一下人的生活就行了不用具體指導因為咱們是個活物不是個機器一定要嚴格按操做規程辦

熱心網友

吃肉的選擇 上世紀60年代我國三年困難時期,我正是發育長身體的時候,甭想那大塊大塊的紅燒肉了,就是遠遠的聞到肉味也流口水啊,那時真饞死肉了。現在,吃肉對于不少人來說已是家常便飯了,還有人開始對肉挑揀著吃。吃什么肉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已是人們開始關心著的一件事了。二則關于吃肉與健康的信息據報道,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臨 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成果,指出男子吃白肉而少吃紅肉,吃不飽和脂肪而少吃飽和脂肪,吃全谷物而非精制谷類,可將罹患主要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糖尿病等)的危險性降低20%,對女性來說可降低11%。另據《英國醫學雜志》“飲食與腫瘤的預防”一文指出,多食紅肉將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而少吃紅肉,吃白肉和多吃蔬菜、水果可大大降低患癌癥的風險。這里都提到了紅肉與白肉,那么,紅肉與白肉是什么概念呢?何謂紅肉,何謂白肉紅肉是指豬肉、牛肉、羊肉等,而紅肉加工的肉類制品包括香腸、漢堡牛肉餅和煙薰、硫化、鹽制肉食(如火腿、腌肉)以及罐頭等。品種非常多。白肉是指雞肉、鴨肉、鵝肉、兔肉、魚肉和海產品等。白肉加工的肉類制品也是很豐富的。紅、白肉比較紅肉與白肉相比較,有兩方面明顯的弱點。一是脂肪含量高,尤其是豬肉,脂肪含量很高。每100克豬肉中脂肪含量高達30。3克,而每100克雞肉中脂肪的含量僅10克左右,只是豬肉的1/3。就是瘦豬肉,所含的脂肪還是很高的。二是紅肉的脂肪中多為飽和脂肪(一種壞脂肪),而其不飽和脂肪(一種好脂肪)的含量卻比較低,如牛肉中的不飽和脂肪僅占脂肪總量的6。5%。在雞肉的脂肪中,不飽和脂肪占24。7%,好脂肪高于牛肉的近4倍之多。大家知道,脂肪高和飽和脂肪高會影響人體健康,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22個國家的調查表明,凡是脂肪攝入量高的地區,居民的冠心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由此看來,紅肉不如白肉。在白肉當中,如果把魚和紅肉來比較,那白肉有更明顯的優點。這是因為魚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它對于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均有很突出的功效。(這方面的資料已在《魚——人類健康的朋友》一文中做了介紹,在此就省略了)。紅肉與癌癥食肉會與癌癥有關嗎?有,答案是肯定的。一些研究機構和專家指出,多食紅肉將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主任沃爾特·威利特教授主持進行的一項歷時6年的研究發現,每日進食約5盎司(一盎司等于28。3495克)紅肉的女性患結腸癌的風險比每月進食少于1盎司紅肉的女性高150%,并且紅肉攝入量越大,患癌癥的風險就越大。還有類似的報告,英國一項流行病學的調查認為,肉食的攝入確實與乳腺癌的危險性上升有關。熱狗也不要多吃!美國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每星期至少吃一次熱狗的年輕人,患腦部腫瘤的危險比不吃熱狗的年輕人要高一倍。不少研究結果提示,紅肉及其加工肉食品的大量攝入,是結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腎癌的肯定危險因素。正因為紅肉與癌癥的關系,英國有兩項重要報告建議:人們對紅肉或加工后肉食品的攝入應有所減少,至少不應再增加。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報告建議:如果吃紅肉的話,則紅肉所提供的熱量應少于每日攝入食物所提供總熱量的10%,即每日攝入的紅肉量限制在80克以下。當然,還有一個好辦法,在日常飲食中,盡可能以白肉代替紅肉。紅肉易導致風濕性關節炎英國研究人員于2004年12月2日報告說,大量攝食紅肉會提高患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是由人體的免疫細胞錯誤地對健康關節進行攻擊造成的。該病無法治愈,是一種致人殘疾的疾病。這是一項以生活在歐洲的2。5萬人為對象進行的研究表明,那些常吃紅肉的人患風濕性關節炎的幾率是很少吃紅肉的人的2倍。說說雞肉雞肉是好東西。每100克雞肉中含蛋白質16。6克,與魚肉中所含的蛋白質相仿,每100克魚肉的蛋白質含量在15克至20克之間。每100克雞肉中脂肪含量為10克左右,只是豬肉的1/3。雞肉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占24。7%,明顯高于紅肉,與魚肉中的不飽和脂肪含量相仿。近來還發現,雞肉不僅是高蛋白低脂肪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的優質肉類,還因為其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每100克雞肉中硒含量高達11。75微克,是豬肉、牛肉等其它肉類的5倍以上,人長期食用雞肉后可產生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防衰的特功效。還有資料指出,每日吃去皮雞肉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下降50%。怪不得世界衛生組織在2003年公布的最佳食品榜中提到:雞肉是蛋白質的最佳來源,并認為最佳湯食中雞湯最優,特別是母雞湯還有防治感冒、支氣管炎的作用,尤其適于冬春季飲用。不過,雞皮最好不要吃,因為雞皮脂肪含量高。烏骨雞確實更“補”有些人喜歡買烏骨雞煲湯補身體,我從小就聽母親講烏骨雞湯是補的,小時候我們病了,還享受過喝烏骨雞湯的特殊待遇。烏骨雞是不是比一般白肉雞更“補”些?經研究確實是更“補”些,烏骨雞的營養價值高于白肉雞的原因是牛磺酸含量高。如每100克烏骨雞中牛磺酸的含量為169毫克,而白肉雞為18毫克,相差甚大。牛磺酸是一種營養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在降低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同時,能保持高密度脂蛋白的膽固醇,對于預防動脈硬化起很好的作用;它可以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脂肪的吸收,預防膽固醇性的膽結石;它能抑制交感神經,具有鎮靜作用,使血壓下降;它能增加心肌收縮期鈣的利用,對心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對預防栓塞有一定作用。看來,烏骨雞及烏骨雞湯確是滋補身體的佳品。提倡兔肉上餐菜在肉類的食譜中,請大家記住兔肉,這是因為:第一,兔肉蛋白質含量高。每100克兔肉蛋白質含量高達23。7克,比雞肉高7。6克,比豬肉高10。8克。我國居民膳食中,蛋白質的量和質都是不夠的,兔肉是一種很好的高蛋白質食品來源。第二,兔肉脂肪含量很低。每100克兔肉中脂肪含量只有3。7%,比雞肉的10%左右低得多,比豬肉的30。3%更是低得太多。第三,兔肉含膽固醇也低。每100克兔肉中含膽固醇67。7毫克,而豬肉含107。8毫克,也是明顯低于豬肉。可見兔肉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是比較理想的肉類。兔肉及其加工制品有待開發,對開發商來說也許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呢。調整肉食結構很重要通過以上的介紹, 大家了解到了白肉比紅肉對人的健康更有利,大家也了解到了,如果紅肉吃多了,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豬肉。但是中國人攝取的肉類主要是豬肉,約占肉類總量的64%。顯然,這樣的肉食結構不盡合理。所以應該適當調整,食肉優先考慮從白肉中選擇,當然,適量的瘦豬肉,瘦牛、羊肉也是很受歡迎的。中廣網  --------------------------------------------------------------------------請您注意紅肉的危害 2004-3-17 15:14:41      紅肉是指牛肉、豬肉、羊肉等,而紅肉加工的肉類包括香腸、漢堡牛肉餅和煙薰、鹽制肉食以及罐頭等。醫學研究資料指出,紅肉中的一些物質與結腸致癌作用有密切關系。多食紅肉將增加患癌癥的風險。而少吃紅肉,多吃蔬菜水果可大大降低癌癥的風險。   但并不是因此就不讓人們吃肉了。實際上,每天吃肉量小于300克對身體健康有益無損,只有每天吃肉超過500克才容易發生癌癥。最好是以白肉(魚肉、雞肉、鴨肉)代替紅肉 。特別愛吃其它熏腌制紅肉食品(如火腿熏肉和香腸)的年輕人,患腦腫瘤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80%。而每周吃2—4次魚肉可使人患結腸癌風險下降50%。另外,在加工烹調中,最好用微波爐處理,用水煮或燉,這種方法處理的肉所產生致癌物質會相對少一些。   注意飲食結構,少吃高脂肪食品,多食水果和蔬菜,就可預防和減少癌癥的發生。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抗氧化劑、礦物質、抗癌物質,有助于人體抵御大部分腫瘤的侵害。特別是胡蘿卜、西紅柿、十字花科蔬菜、大蒜、洋蔥、土豆、檸檬、葡萄、大豆、漿果類等,都是著名的抗癌蔬菜和水果。蔬菜還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無機鹽和大量纖維素,纖維能促進腸的蠕動,幫助及時排出糞便及大量有毒物質。 -------------------------------------------------------------------------- 白肉比紅肉好:白肉的脂肪量比紅肉要低,所以食用肉類以白肉為佳。雞肉、魚肉是白肉,豬肉、牛肉是紅肉。  部位不同所含的脂肪量也不同:想少點脂肪,選豬前后腿肉、里肌肉比五花肉、梅花肉好;選牛腿肉、牛腱比牛小排好。。

熱心網友

白肉指雞肉、魚肉,含蛋白質高,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少;紅肉指豬肉、牛肉、羊肉,含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高,容易形成高脂血癥,造成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