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因素很多:1、避免大量的人員傷亡2、與蘇聯爭奪勝利果實,如果投原子彈可以結束戰爭的話,遠東地區蘇聯就無法涉足。3、可以顯示自己霸主的實力,

熱心網友

1、可以大量殺傷日本人,減少自己的傷亡。2、有可以獲得更多的實驗數據。至少自己不花大本錢。3、同時在顯擺以下。不過咱毛老大沒被嚇住:他打他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拽!!!!!!!!!

熱心網友

因素很多:1、避免大量的人員傷亡2、與蘇聯爭奪勝利果實,如果投原子彈可以結束戰爭的話,遠東地區蘇聯就無法涉足。3、可以顯示自己霸主的實力,

熱心網友

盡快結束戰爭在蘇聯對日宣戰前使用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避免在日本登陸作戰~

熱心網友

長知識了

熱心網友

新華網消息: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歷史學家阿納托利·科什金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根本原因發表一篇評析文章。文章說,在西方歷史學家中,特別是在美國歷史學家中很盛行這樣的觀點:二戰之所以結束,是因為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了原子彈。 但科什金認為,美國在日本投擲兩顆原子彈旨在制造心理效應,而不是必要的軍事手段,也并不是促使日本投降的直接原因。美國這樣做有一個深層的含義:威懾當時的蘇聯和其他國家,以核壟斷地位攫取戰后利益。日前,俄新社以《廣島上空的“冷戰”警報》為題播發了歷  史學家科什金的這篇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丘吉爾持否定態度  不可否認,原子彈產生了促使日本投降的重要心理效應,但無法贊同正是原子彈結束了戰爭的觀點。西方著名政治家們也承認這一點。例如,丘吉爾曾說:“原子彈決定了日本命運的觀點是錯誤的。”  事實證明,原子彈沒能導致日本投降。日本當局向人民隱瞞了美國人使用核武器的消息,繼續準備在本土決戰。甚至沒有在日本的最高決策層會議上討論廣島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問題。美國總統杜魯門8月7日在美國廣播電臺發表聲明,宣布使用了新式武器原子彈轟炸日本,這席話被日本當局說成只是盟軍的宣傳。日本軍方堅持說,日本陸海軍還能作戰,還能給予敵人沉重打擊,并為日本爭取體面的停戰條件。  據美國軍方估計,為了保證在日本的登陸,至少需要9顆原子彈。但眾所周知,在轟炸了廣島和長崎之后美國已經沒有現成的原子彈了,制造新的原子彈需要很長時間。  心理作用大于軍事作用  顯然,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城市不是為了達到什么重要軍事目的。戰爭期間指揮太平洋盟軍的麥克阿瑟將軍1960年承認,“1945年使用原子彈從軍事上講沒有任何必要性”。為了掩蓋使用原子彈的真正意圖,杜魯門1945年8月9日說,為避免平民傷亡而對廣島的軍事基地進行了核打擊。但事實是,在決定使用核武器時,美國領導人的目的就是為了對付日本市民。文件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美國司令部8月2日的第13號令內容明確:“進攻日期——8月6日。攻擊目標——廣島市中心和工業區。第二個后備目標是小倉的武器庫和市中心。第三個后備目標是長崎市中心。”  在對廣島和長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進行核打擊時,美國人首先希望達到的是心理效應,為此殺死了許多人。杜魯門本人贊成其顧問的建議,該建議說:“應當盡快對日本使用原子彈,應當投在有大量工人的軍工廠,使用它無需提前警告。”這個建議得到了采納。美國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的第二個目的是嚇唬蘇聯和其他國家,擁有核壟斷可以使自己在戰后世界占統治地位。在準備使用原子彈時,美國領導人指望轟炸可“使蘇聯變得更好說話”。因此,很難不同意英國學者布萊克特的觀點:“使用原子彈不是對付俄羅斯的最后一個行動”。原子彈在廣島和長崎爆炸并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尾聲,而是冷戰開始的第一聲炮響。  冷戰的第一聲炮響  有這樣一種說法,說什么斯大林得知長島的原子彈爆炸后加快了蘇聯參與對日作戰的步伐,以便在戰后解決東亞問題時有發言權。也許是這樣,也許情況恰恰相反。大概,杜魯門急于趕在蘇聯參戰之前使用原子彈,以便將勝利的全部桂冠都戴在美國頭上,并得到占領和控制戰敗日本的壟斷權。至于斯大林,其行為無可指責:蘇聯是在8月8日開始對日作戰的,此舉符合雅爾塔會議規定的義務,恰好是在德國投降三個月之后。  在決定轟炸廣島后,美國人相信斯大林將會履行諾言,在遠東向他們提供軍事支持。1945年5月28日美國總統在莫斯科的私人代表霍普金斯告訴華盛頓,斯大林親自通知他和美國大使,蘇聯軍隊將在8月8日前在滿洲戰場全線開戰。盟軍認為,正是蘇聯參戰使日本人最終相信全面失敗是不可避免的。隨后發生的事件證明這種評價是正確的。  8月9日,在日本內閣召開的緊急會議上,日本首相鈴木說:“今晨蘇聯開戰使我們陷入絕境,繼續戰爭已是不可能的了。”日本天皇裕仁在告日本軍人的詔書中也沒有提到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只是說“現在蘇聯開始對我們作戰,繼續抵抗就會使帝國賴以生存的基礎受到威脅”。。

熱心網友

也是一次活人試驗。就像731部隊試驗的目的,我認為美國為了取得核彈在實際使用中的數據才是最關鍵的。美國真的一舉兩得阿,美麗的幌子,骯臟的計劃。虛偽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