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知道"阿爾法"小組的資料?
熱心網友
俄羅斯阿爾法別動隊:阿爾法別動隊現有250人,隸屬于聯邦安全總局,其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7月的著名的“A”小組。阿爾法共參加了數十次戰斗,為俄羅斯的反恐怖斗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已成為一支舉世矚目的反恐怖尖兵別動隊。 “阿爾法小組”是前蘇聯于上世紀70年代為反恐而建立的。1973年,蘇聯一架雅克-40型客機在伏努科沃機場遭到4名武裝歹徒劫持,機上旅客全部被扣作人質,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務部聯手采取緊急行動才救出了人質。這一事件在蘇聯造成了不小震蕩,也引起了國家領導層的高度重視。當時,蘇聯正在全力準備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預防慕尼黑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綁架后殺害的一幕重現,同時應付蘇聯國內已經出現的恐怖主義苗頭,蘇聯領導人決定盡快建立一支受過良好訓練、并可在國內外隨時用于打擊恐怖主義的特種部隊。 1974年7月14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下達命令,在克格勃系統內組建一支專門的特種小分隊,專門擔負反恐任務,這支反恐怖突擊隊最初被命名為A小組,它就是“阿爾法小組”的前身。組建之初,“阿爾法小組”只有30名成員,他們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年輕軍官,且全部是通過了嚴格考試后才躋身這支精銳特種突擊隊的。 經過長達5年的艱苦訓練,“阿爾法小組”首次執行任務。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裝置,潛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方外交人員護送他離境,否則就要引爆炸彈同歸于盡。“阿爾法小組”奉命出擊,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沒有發生任何傷亡。“阿爾法小組”首次行動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務,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這支專門為反恐建立的特種部隊后來卻一次次卷入政治斗爭和戰爭,成為政權顛覆和政治鎮壓的“利刃”。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調用“阿爾法小組”參加強攻阿明總理府的戰斗,第一次真正地經受了“戰斗的洗禮”。進入80年代后,隨著反恐任務的加重,“阿爾法”小組的隊伍逐步擴大。1981——1986年間,前蘇聯發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義事件。但由于“阿爾法小組”的果斷行動,恐怖分子無一次得逞。 1981年,在薩拉普爾市,“阿爾法小組”制服了3名攜帶沖鋒槍將25名中學生扣為人質的恐怖分子,在整個戰斗中,孩子們沒有一人受到傷害。 1983年,在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圖-154客機上,將57名旅客扣為人質,“阿爾法小組”適時采取行動,再次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解救了全部人質。3年后,在西伯利亞的烏法市,“阿爾法小組”又采取了一次類似的行動,將2名恐怖分子一個擊斃、一個擊傷,而自己毫發未損。 1988年,在礦水城,幾名武裝歹徒劫持了一輛大轎車,綁架了車上32名乘客(31個小學生和1位女教師)。“阿爾法小組”迅速趕到出事地點,他們與匪徒們通過無線電臺進行了一天一夜的艱苦談判,最終使匪徒們自動放下武器,釋放了全部人質。 在談判中,“阿爾法小組”的許多成員都表現得非常勇敢和頑強,這是因為“阿爾法小組”經常需要耐心細致地與恐怖分子進行談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進攻性,防止他們對人質施加暴力。“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具備一套獨特的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戰術,他們具有的豐富的戰斗經驗和生活閱歷,使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內心活動。 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阿爾法小組”成為鎮壓政治反對派和地方勢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蘇聯政府派遣“阿爾法小組”前往立陶宛加盟共和國首都維爾紐斯占領電視發射塔,“阿爾法小組”未發一槍便完成了任務,但卻犧牲了一名戰斗成員。維爾紐斯事件發生后,“阿爾法小組”的戰士們對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后,高層領導人曾經不止一次地試圖利用“阿爾法小組”去完成一些與反恐毫無瓜葛的任務。1991年8月,“阿爾法小組”受命進攻議會大廈和逮捕葉利欽,但考慮到此舉會造成眾多人員傷亡,“阿爾法小組”最終拒絕執行任務。 俄羅斯獨立后,葉利欽將“阿爾法小組”編入聯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總統魯茨科伊和議長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反對派聚集在議會大廈,與葉利欽分庭抗爭。“阿爾法小組”再次被指派進攻議會大廈,但他們這次仍未發動攻擊,而是力盡自己所長與白宮保衛者們展開了談判,為他們提供了個人安全保障,促使幾百名議員和普通公民主動撤出了白宮,避免了事態惡化和進一步流血。 車臣戰爭爆發后,“阿爾法小組”重又擔起了反恐的重任。1995年6月14日,車臣反政府武裝首領巴薩耶夫率領200余名武裝分子,乘卡車潛入俄南部城市布瓊諾夫斯克,綁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員及醫院的800余名醫護人員和病人。“阿爾法小組”奉命解決這起人質事件,任務異常艱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讓政策,才使“阿爾法小組”擺脫了巨大犧牲的困境。時過半年,1996年1月9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車臣戰斗隊員沖入基茲利亞爾市,扣押了2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計3000余名人質,隨后挾持百余名人質撤退到“五一”鎮。阿爾法小組奉命擔任強攻突擊群的第二梯隊,負責最后解救樓內人質。這次戰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爾法小組”再一次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 自組建以來,“阿爾法小組”在戰斗行動中還從未失敗過。由于屢屢抗令不遵,“阿爾法小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議和責難。再加上近年來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險性不斷上升,“阿爾法小組”及其成員所面臨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 當前,“阿爾法小組”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打擊恐怖主義。它隸屬于聯邦安全局反恐怖中心,編制員額250人。 嚴格的甄選與訓練 “阿爾法小組”的成員都配備有馬卡洛夫式手槍、微型沖鋒槍、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種作戰裝具。為有效地控制各種局面,“阿爾法小組”還配備了各種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彈和特種殺傷武器等。另外,為了保證各種反恐怖戰斗任務的完成,“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在專業上也進行了全面的分工:百發百中的狙擊手、翻江倒海的戰斗蛙人、膽大心細的爆破專家、迅速敏捷的無線電報務員等等。為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阿爾法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配有一部通訊設備,從最初的對講機,到今日的移動電話。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從收到作戰命令到裝備齊全,直至登機出發,最多只需要1個半小時到2小時。而且,數十年如一日,“阿爾法小組”時刻都處于整裝待發的戰斗值勤狀態。 “阿爾法小組”在挑選成員條件近乎苛刻,他們必須符合空降兵的身體條件。年齡大多限制在25~27歲之間,因為這時期他們已經思想成熟,而且身強力壯。最主要的是,“阿爾法小組”的成員90%以上都受過高等教育。這些特種突擊隊員們多數來自著名的梁贊高等空降指揮學院、莫斯科高等諸兵種合成指揮學院和邊防軍所屬的兩所軍事學院。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現在入選“阿爾法小組”的標準稍有放寬。任何身體健康、心理穩定、年齡在23~28歲之間。服過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隊申請。如果申請人符合所有候選要求。他就有機會參加專門的考試。但是,能夠最終入選“阿爾法小組”的只能是申請者中的佼佼者。 對于阿爾法小組成員的要求是,他們不應只是機器,而應成為知識型的人才,能夠在嚴峻環境中,獨立思考和分析情況,提出自己的預測,做出恰如其分的決策。因此,在挑選成員時,“阿爾法小組”要對申請者的個性、測試和面談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從而正確地評估申請者的智力水平。 性格怪癖的申請者根本無望入選“阿爾法小組”,由于反恐怖特種作戰行動所處的獨特環境,“阿爾法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彼此之間都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同事。這不僅關系著他們個人的安危,而且關系著整個特種作戰任務能否完成。 入選“阿爾法小組”只是第一步,隨后每一位人選者都必須接受極其嚴酷的訓練。“阿爾法小組”有一套獨特的訓練方法,并且大量借鑒了國外特種部隊訓練的成功經驗。以在制服恐怖分子時常用的近距格斗為例,“阿爾法小組”在進行近距搏斗訓練時,就有意識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訓練隊員們善于在空間非常狹小的情況下仍能同武裝分子進行肉搏戰。射擊是“阿爾法小組”每一位成員賴以存身的基本功和拿手戲,也是日常訓練的重點項目,“百步穿楊”是每一個成員都必須練就的絕技。此外,他們還必須學會在行進的坦克間穿行和進行空降訓練。 這一切的訓練,目的除了幫助每一位成員具備基本的戰斗素質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宗旨,這就是培養小組成員為他人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訓練中,“阿爾法小組”還刻意培養每一位成員獨立行動的能力,這就是“阿爾法小組”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每一個成員都能夠以必要的方式去獨立完成所受領的艱巨任務。“阿爾法小組”每月都要對其成員進行一次檢查,對他們的能力狀況作出客觀評價。如果未能達到訓練要求,則難以逃脫被除名的厄運。當然,對于每一位入選者來說,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們全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擔,以及每一滴汗水與未來流血犧牲的聯系。 。
熱心網友
俄羅斯安全局特種兵中心下轄赫赫有名的“阿爾法”“信號旗”兩大特種部隊,前者主要從事城市反恐怖戰,而后者則主要從事在國外專門進行反顛覆和警戒俄羅斯駐外目標。
熱心網友
“阿爾法小組”是前蘇聯于上世紀70年代為反恐而建立的。1973年,蘇聯一架雅克-40型客機在伏努科沃機場遭到4名武裝歹徒劫持,機上旅客全部被扣作人質,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內務部聯手采取緊急行動才救出了人質。這一事件在蘇聯造成了不小震蕩,也引起了國家領導層的高度重視。當時,蘇聯正在全力準備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預防慕尼黑奧運會以色列運動員被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恐怖分子綁架后殺害的一幕重現,同時應付蘇聯國內已經出現的恐怖主義苗頭,蘇聯領導人決定盡快建立一支受過良好訓練、并可在國內外隨時用于打擊恐怖主義的特種部隊。 1974年7月14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尤里·安德羅波夫下達命令,在克格勃系統內組建一支專門的特種小分隊,專門擔負反恐任務,這支反恐怖突擊隊最初被命名為A小組,它就是“阿爾法小組”的前身。組建之初,“阿爾法小組”只有30名成員,他們全是身手不凡的克格勃年輕軍官,且全部是通過了嚴格考試后才躋身這支精銳特種突擊隊的。 經過長達5年的艱苦訓練,“阿爾法小組”首次執行任務。1979年7月28日,一名恐怖分子身藏爆炸裝置,潛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要求美方外交人員護送他離境,否則就要引爆炸彈同歸于盡。“阿爾法小組”奉命出擊,迅速制服了恐怖分子,而且沒有發生任何傷亡。“阿爾法小組”首次行動就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務,這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這支專門為反恐建立的特種部隊后來卻一次次卷入政治斗爭和戰爭,成為政權顛覆和政治鎮壓的“利刃”。1979年12月27日,前蘇聯在入侵阿富汗的戰爭中,調用“阿爾法小組”參加強攻阿明總理府的戰斗,第一次真正地經受了“戰斗的洗禮”。進入80年代后,隨著反恐任務的加重,“阿爾法”小組的隊伍逐步擴大。1981——1986年間,前蘇聯發生了3起重大恐怖主義事件。但由于“阿爾法小組”的果斷行動,恐怖分子無一次得逞。 1981年,在薩拉普爾市,“阿爾法小組”制服了3名攜帶沖鋒槍將25名中學生扣為人質的恐怖分子,在整個戰斗中,孩子們沒有一人受到傷害。 1983年,在格魯吉亞加盟共和國首都第比利斯、恐怖分子扣押了一架圖-154客機上,將57名旅客扣為人質,“阿爾法小組”適時采取行動,再次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解救了全部人質。3年后,在西伯利亞的烏法市,“阿爾法小組”又采取了一次類似的行動,將2名恐怖分子一個擊斃、一個擊傷,而自己毫發未損。 1988年,在礦水城,幾名武裝歹徒劫持了一輛大轎車,綁架了車上32名乘客(31個小學生和1位女教師)。“阿爾法小組”迅速趕到出事地點,他們與匪徒們通過無線電臺進行了一天一夜的艱苦談判,最終使匪徒們自動放下武器,釋放了全部人質。 在談判中,“阿爾法小組”的許多成員都表現得非常勇敢和頑強,這是因為“阿爾法小組”經常需要耐心細致地與恐怖分子進行談判,以降低恐怖分子的進攻性,防止他們對人質施加暴力。“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具備一套獨特的與恐怖分子談判的戰術,他們具有的豐富的戰斗經驗和生活閱歷,使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犯罪分子的內心活動。 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阿爾法小組”成為鎮壓政治反對派和地方勢力的工具。1991年1月,前蘇聯政府派遣“阿爾法小組”前往立陶宛加盟共和國首都維爾紐斯占領電視發射塔,“阿爾法小組”未發一槍便完成了任務,但卻犧牲了一名戰斗成員。維爾紐斯事件發生后,“阿爾法小組”的戰士們對政治家的信任感大大降低。此后,高層領導人曾經不止一次地試圖利用“阿爾法小組”去完成一些與反恐毫無瓜葛的任務。1991年8月,“阿爾法小組”受命進攻議會大廈和逮捕葉利欽,但考慮到此舉會造成眾多人員傷亡,“阿爾法小組”最終拒絕執行任務。 俄羅斯獨立后,葉利欽將“阿爾法小組”編入聯邦安全局。1993年10月,以副總統魯茨科伊和議長哈斯布拉托夫為首的反對派聚集在議會大廈,與葉利欽分庭抗爭。“阿爾法小組”再次被指派進攻議會大廈,但他們這次仍未發動攻擊,而是力盡自己所長與白宮保衛者們展開了談判,為他們提供了個人安全保障,促使幾百名議員和普通公民主動撤出了白宮,避免了事態惡化和進一步流血。 車臣戰爭爆發后,“阿爾法小組”重又擔起了反恐的重任。1995年6月14日,車臣反政府武裝首領巴薩耶夫率領200余名武裝分子,乘卡車潛入俄南部城市布瓊諾夫斯克,綁架了100多名市政府工作人員及醫院的800余名醫護人員和病人。“阿爾法小組”奉命解決這起人質事件,任務異常艱巨,但俄政府最后采取了退讓政策,才使“阿爾法小組”擺脫了巨大犧牲的困境。時過半年,1996年1月9日,拉杜耶夫率600余名車臣戰斗隊員沖入基茲利亞爾市,扣押了2所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人及普通市民共計3000余名人質,隨后挾持百余名人質撤退到“五一”鎮。阿爾法小組奉命擔任強攻突擊群的第二梯隊,負責最后解救樓內人質。這次戰斗的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阿爾法小組”再一次經受住了血與火的考驗。 自組建以來,“阿爾法小組”在戰斗行動中還從未失敗過。由于屢屢抗令不遵,“阿爾法小組”也引起政界一些人士的非議和責難。再加上近年來一些恐怖事件的危險性不斷上升,“阿爾法小組”及其成員所面臨的處境也越來越困難。 當前,“阿爾法小組”的主要任務仍然是打擊恐怖主義。它隸屬于聯邦安全局反恐怖中心,編制員額250人。 嚴格的甄選與訓練 “阿爾法小組”的成員都配備有馬卡洛夫式手槍、微型沖鋒槍、多用匕首等全套特種作戰裝具。為有效地控制各種局面,“阿爾法小組”還配備了各種特殊的反恐怖兵器,如特制的手榴彈和特種殺傷武器等。另外,為了保證各種反恐怖戰斗任務的完成,“阿爾法小組”的成員在專業上也進行了全面的分工:百發百中的狙擊手、翻江倒海的戰斗蛙人、膽大心細的爆破專家、迅速敏捷的無線電報務員等等。為隨時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阿爾法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配有一部通訊設備,從最初的對講機,到今日的移動電話。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從收到作戰命令到裝備齊全,直至登機出發,最多只需要1個半小時到2小時。而且,數十年如一日,“阿爾法小組”時刻都處于整裝待發的戰斗值勤狀態。 “阿爾法小組”在挑選成員條件近乎苛刻,他們必須符合空降兵的身體條件。年齡大多限制在25~27歲之間,因為這時期他們已經思想成熟,而且身強力壯。最主要的是,“阿爾法小組”的成員90%以上都受過高等教育。這些特種突擊隊員們多數來自著名的梁贊高等空降指揮學院、莫斯科高等諸兵種合成指揮學院和邊防軍所屬的兩所軍事學院。 但隨著形勢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現在入選“阿爾法小組”的標準稍有放寬。任何身體健康、心理穩定、年齡在23~28歲之間。服過兵役的小伙子均可提出入隊申請。如果申請人符合所有候選要求。他就有機會參加專門的考試。但是,能夠最終入選“阿爾法小組”的只能是申請者中的佼佼者。 對于阿爾法小組成員的要求是,他們不應只是機器,而應成為知識型的人才,能夠在嚴峻環境中,獨立思考和分析情況,提出自己的預測,做出恰如其分的決策。因此,在挑選成員時,“阿爾法小組”要對申請者的個性、測試和面談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從而正確地評估申請者的智力水平。 性格怪癖的申請者根本無望入選“阿爾法小組”,由于反恐怖特種作戰行動所處的獨特環境,“阿爾法小組”的每一個成員彼此之間都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的同事。這不僅關系著他們個人的安危,而且關系著整個特種作戰任務能否完成。 入選“阿爾法小組”只是第一步,隨后每一位人選者都必須接受極其嚴酷的訓練。“阿爾法小組”有一套獨特的訓練方法,并且大量借鑒了國外特種部隊訓練的成功經驗。以在制服恐怖分子時常用的近距格斗為例,“阿爾法小組”在進行近距搏斗訓練時,就有意識地采用一些最有效的方法。目的就是訓練隊員們善于在空間非常狹小的情況下仍能同武裝分子進行肉搏戰。射擊是“阿爾法小組”每一位成員賴以存身的基本功和拿手戲,也是日常訓練的重點項目,“百步穿楊”是每一個成員都必須練就的絕技。此外,他們還必須學會在行進的坦克間穿行和進行空降訓練。 這一切的訓練,目的除了幫助每一位成員具備基本的戰斗素質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宗旨,這就是培養小組成員為他人勇于自我犧牲的精神。在訓練中,“阿爾法小組”還刻意培養每一位成員獨立行動的能力,這就是“阿爾法小組”的基本原則之一,即每一個成員都能夠以必要的方式去獨立完成所受領的艱巨任務。“阿爾法小組”每月都要對其成員進行一次檢查,對他們的能力狀況作出客觀評價。如果未能達到訓練要求,則難以逃脫被除名的厄運。當然,對于每一位入選者來說,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們全都明白自己肩負的重擔,以及每一滴汗水與未來流血犧牲的聯系。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