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王牌飛行員”這一稱號的使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場空戰。 1915年4月1日,法國飛行員羅蘭·加羅斯在他的雙翼飛機的螺旋槳后面安裝了一挺機關槍飛上藍天。不久,他發現一架德國飛機,便立即對準敵機射出一梭子彈。這一出其不意的襲擊打得德國飛行員暈頭轉向,連人帶機一下子栽入大海。此后,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里,他又連續擊落了4架德國飛機。他的輝煌戰績轟動報界,一時成為法國人心目中的英雄,被譽為“王牌飛行員”。 “王牌飛行員”在英語中稱ACE,這一詞源于法語LAS,原意是撲克牌中的A或骰子、骨牌中的幺點,也有眾人之中的強者的意思。加羅斯的故事發生后,這個詞就變得流行和時髦起來。美國記者在報紙發表的一篇報道戰爭的文章中,把擊落過5架以上敵機的飛行員統稱為“王牌飛行員”,這一定義后來竟成為美國陸軍航空隊授予這一稱號的標準。 加羅斯首戰告捷后,法國規定擊落10架敵機為獲得“王牌飛行員”稱號的標準。1915年底,英國開始效法法國,給擊落10架敵機的飛行員授予“王牌飛行員”的稱號。 德國人接受“王牌飛行員”的概念比較晚。起初,他們把著名的空戰英雄譽為“火炮”或“武器”。后來,他們授予“火炮”稱號的飛行員的標準也定為擊落10架以上的敵機。 由于美國參戰較晚,或許因為美國記者已經給“王牌飛行員”下了定義,因此美國仍把“王牌飛行員”的標準定為擊落5架以上。 盡管這些標準是非官方的,但它一直延續至今,并得到各國的承認。 對于“王牌飛行員”在戰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國際航空史專家曾作過調查統計。在戰爭時期,各國空軍中的“王牌飛行員”雖然只占飛行員總數的2%~5%,但他們擊落敵機的數量卻占擊落敵機總數量的40%~50%,每人平均擊落敵機的比率高于一般飛行員擊落敵機的比率15~20倍。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曼弗烈·黎多芬擊落飛機80架;法國的雷恩·佛恩柯擊落飛機75架;英國的E·麥諾克擊落飛機73架;意大利的佛朗西斯克擊落飛機34架;俄國的卡那柯夫擊落飛機17架;美國的李肯貝克擊落飛機26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的闊杜布·伊凡·尼基奇擊落飛機62架;英國的格拉夫·赫曼擊落飛機212架;美國的波恩·查理擊落飛機40架。德國的哈特曼·艾利希擊落飛機共352架,創造了擊落飛機的世界紀錄,這一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熱心網友
在一戰二戰中能夠擊落五架敵機就可被稱為“王牌飛行員”,現在好像沒有這個稱號了
熱心網友
這稱號是以前留下的,一直沿用至今
熱心網友
那現在也沒有空戰,怎么能擊落5架敵機啊?
熱心網友
擊落五架敵機就可以稱為“王牌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