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胃醫生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了香砂養胃丸剛開始還有效,后來就又是老樣子了,不知道如何解決我的胃醫生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吃了香砂養胃丸剛開始還有效,后來就又是老樣子了,不知道如何解決,每天就是脹氣,沒有饑餓感,只有在晚上蓋上被子才能正常消化,到了早上一起床就又不行了

熱心網友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慢性胃炎無錫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莊慶平將近中年的吳先生患胃病有一段時間,表現為上腹飽脹、不適、噯氣、食欲不振,易惡心、有時嘔吐,經醫院檢查排除了肝膽疾病及糖尿病,肝腎功能正常,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問題不嚴重,但治療效果欠佳。于是他跟著廣告走,吃了好多成藥及不少胃病專科診室的自制“特效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竟用去醫藥費2萬多元,可病情仍無明顯好轉,卻增長了焦慮及...

熱心網友

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慢性胃炎無錫市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莊慶平將近中年的吳先生患胃病有一段時間,表現為上腹飽脹、不適、噯氣、食欲不振,易惡心、有時嘔吐,經醫院檢查排除了肝膽疾病及糖尿病,肝腎功能正常,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問題不嚴重,但治療效果欠佳。于是他跟著廣告走,吃了好多成藥及不少胃病專科診室的自制“特效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竟用去醫藥費2萬多元,可病情仍無明顯好轉,卻增長了焦慮及抑郁情緒,怕胃有了“惡變”,但胃鏡一共做了三次,診斷未有改變。  上述吳先生的胃病癥狀,其實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藥物治療主要以加強胃動力、助消化、消腹脹,并給予生活、飲食方面的一些勸告,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緩解其焦慮緊張情緒。如此,病情便可有好轉。  功能性消化不良舊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組無器質性病變或僅有一般慢性胃炎的消化不良癥候群,可反復或持續發作,中青年多見,癥狀以上腹飽脹不適最常見,其次為噯氣、早飽、食欲下降、上腹隱痛或灼痛、惡心等。本病相當多見,有關資料顯示約占內科門診總數的30%,消化病專科門診的40%~50%。由于本病常與慢性胃炎同時存在,據胃鏡檢查統計資料,約5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慢性胃炎,但其癥狀多少與輕重程度并不與胃炎病變程度相一致,因此國內外學者多傾向將此類慢性胃炎的癥狀納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范圍,治療亦基本相同。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還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調查研究發現,本病患者常有個性異常、焦慮、抑郁,疑病積分明顯高于正常人,其生活中應激事件發生頻率也明顯高于正常人。治療效果與心理因素也有明顯關系,據報道用安慰劑治療有效率可達30%~60%,故醫生在為患者治療中應十分重視心理因素的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藥物治療原則有三,一是用藥要有針對性,根據其突出的癥狀,從病理生理的角度選擇藥物。二是要體現個體化的治療原則。三是提倡間歇用藥,避免長期用藥。多數病人治療2~4周即可,僅少數病人需更長時間治療。我國病人中最多見的癥狀為上腹脹滿不適,屬胃運動障礙型,用藥應以促胃動力藥為主,如嗎丁啉、莫沙必利等。少數病人以上腹痛為主要表現,屬潰瘍樣型,則應以抑酸劑為主,如奧美拉唑、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達喜等雖也常用,但居次要地位,因目前多數資料顯示此類藥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療效與安慰劑比較基本相同。在調整異常心理方面,必要時給予適量的抗焦慮、抑郁藥物,如羅拉、賽樂特等,常會顯示有效。  我國的慢性胃炎主要由幽門螺桿菌引起,是否應一律根治此菌一直存在爭議。為此,2000年全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作出了適宜于根除幽門螺桿菌的四條建議:①有明顯異常的慢性胃炎(黏膜有糜爛、中至重度萎縮及腸化生、異型增生)。②有胃癌家族史。③伴糜爛性十二指腸炎。4消化不良癥狀經常規治療療效差者。上述第四條就是針對伴有慢性胃炎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而言。雖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約65%~75%,但此菌的存在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出現與否無明確聯系。此菌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中的作用還待進一步研究。因此,根治幽門螺桿菌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只是試驗性治療,在整個治療方案中不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