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喜歡被成人抱著撒尿而拉尿后卻玩得十分開心,為什么?怎么辦?

熱心網友

小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我的小侄兒,當時也是一樣的,每次都是拼命的打挺,好像讓他大小便跟要了他的命似的,不過解完了,就跑到一邊玩去了。您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練習排大小便。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下面有專家總結過的資料,教如何訓練孩子自己排大小便。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父母常為訓練孩子的排泄習慣而大傷腦筋,年輕的父母會被...

熱心網友

小孩子就是這個樣子,我的小侄兒,當時也是一樣的,每次都是拼命的打挺,好像讓他大小便跟要了他的命似的,不過解完了,就跑到一邊玩去了。您可以訓練孩子自己練習排大小便。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下面有專家總結過的資料,教如何訓練孩子自己排大小便。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父母常為訓練孩子的排泄習慣而大傷腦筋,年輕的父母會被家庭、朋友和專家的意見弄得不知所措。即使是有些經驗的父母也會擔心他們的方法不一定對每個孩子都適用。有些專家認為應等待孩子“自我訓練”。另一些專家則提出要畢其功于一役。   你究竟該怎么辦呢?你對孩子進行的大小便訓練會不會傷害孩子的人格和心理?或者更有甚之,孩子會不會學不會上廁所,而帶著尿布上大學?答案是否定的。所有的孩子遲早都能學會控制大小便,甚至不少有嚴重癡呆癥的孩子也能學會控制大小便。  當然,有些孩子能夠比別的孩子更快地學會控制大小便,這就像一些孩子學會走路和說話比較早一樣。   根據經驗,只要父母不對孩子體罰和虐待,對孩子進行排便訓練一般不會造成孩子日后的心理問題,排便訓練在孩子的人格發展方面并不起重要作用。   還要澄清一種錯誤觀念。無論你的朋友或親戚講了什么例子,實際上,18個月以下的嬰兒幾乎不可能學會使用便盆。如果有人對你說1歲以下的孩子就會控制大小便了,你要對此打個問號。實際上,父母之所以有這種感覺可能僅僅是因為他們自己對嬰兒什么時候要排便比較有經驗了,以致能及時把孩子放在便盆上而已。1歲以下的孩子肯定不能理解或控制自己的排便,因此,過早地訓練孩子只能使你和孩子都受罪。   排便訓練必須根據嬰兒身體的基本功能的發展情況而定。嬰兒的排泄功能還不能夠受大腦支配,因此,他不能用意識去控制自己的排泄,甚至他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有排泄行為。人的意識是先于控制的。   隨著嬰兒的膀胱能夠容納更多的尿液以及大便次數的減少,嬰兒對排便的控制能力增強了。嬰兒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后是夜間能夠控制小便。一般來說,女孩子學會控制排泄要比男孩早,但也有例外。   盡管有些孩子可能在20個月時就能在白天控制大小便了,但多數孩子是在2—3歲之間學會控制大小便的。你究竟什么時候開始訓練孩子使用便盆要視情而定。無論鄰居的孩子是否已經學會使用便盆了,你在確有把握之前,不要覺得非要訓練你的孩子不可。   盡管有些孩子通過觀察別人,自己就學會使用便盆了,但多數孩子需要爸爸媽媽的幫助。上廁所是一件復雜的技術:孩子需要意識到或講出他想要大小便了,然后憋住它走進廁所,脫下褲子,坐到馬桶或便盆上。對成人來說,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孩子來說,他不得不學習許多技能。   下面是一些能夠使排便訓練容易進行的基本知識和方法。   訓練前的準備:以下個要點可作為判斷孩子能否接受訓練的標準以及訓練指南,你在真正開始訓練孩子學習用便盆大小便之前,要對孩子講清道理并對他進行技能訓練。   ●有關身體的知識。告訴孩子身體都有哪些部位以及它們各自的功能,包括人體的排泄部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大小便是從哪里排出來的。用把孩子的身體各部位一一指給他看并告訴他怎樣稱呼這些部位的辦法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讓他們看你是怎樣大小便的,當然,最好讓同性的父母為他們示范。不必顧慮這樣做會使孩子神經受刺激,你可以做得很自然。孩子對此不會有什么想法。   ●排泄用語。孩子需要學會用語言或手勢告訴父母他們要大小便。說話晚的孩子顯然更多的是用手勢。孩子怎樣表達都可以:上廁所,大便,小便,解手,拉屎,尿尿,使用哪個詞都可以,只要大家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行。   ●訓練孩子的排便意識。你的孩子知道他什么時候想要排便嗎?他能知道自己是拉褲子還是尿褲子了嗎?這些是保證訓練成功的重要技能。許多幼兒不到1歲時就能夠發出他就要排便的信號。當他們長大一些時,這些外部信號往往消失了,但他們的父母可能可以意識到孩子在做什么——特別是當他們總是走到屋角排便時。父母可以利用這些早期的表現幫助孩子理解或講出他們大小便的感覺。   你應盡量早些發現孩子正在排泄,你可以把這件事講出來讓孩子聽。孩子大一些時,他可能會拉褲子了或者知道尿褲子了。你要對此立即做出反應,對他的做法給予表揚,并立即給他換褲子,孩子能告訴你他要上廁所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是他已經具備了區分干與濕、干凈與骯臟的能力。   ●懂事和聽話。你的孩子能執行簡單的指示嗎?他能模仿把手放在屁股上這樣的簡單的動作嗎?你可以讓孩子試著執行把一件東西放在衛生間便池邊上這樣的簡單指示,以此確定孩子是否具備了學習自己上廁所的條件以及他能否理解你的話。   如果他看上去不理解這些簡單的命令,你要先教他學會物品以及每個房間的名稱。他能正確地執行你的指示時要給他一些獎勵,一定要在孩子能理解你的話以后再教給孩子上廁所的技能,否則,孩子會感到困惑不解。但是,如果他能理解你的話卻不愿照著做,那你最好首先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   ●協調與靈巧。你的孩子可以很快地走到或跑到衛生間去嗎?他可以自己脫和穿有松緊帶的褲子嗎?如果他還不會做這些事情,說明他不具備學習用便盆的條件,你不得不自己抱著孩子跑到廁所,幫他解決。這時,你最好再等一段時間再訓練孩子。如果他能拾起小東西,卻不會脫衣服,你就可以先教給他一些簡單的動作。給孩子穿有松緊帶的內褲,教他如何把它拉下來。他做對時你要表揚和獎勵他,這樣,過不了多久他就能練習脫復雜一些的衣服了。不要用太難的動作把孩子搞得垂頭喪氣,而是允許孩子想練習多少遍就練習多少遍,直到學會為止。   ●大小便控制。你的孩子可以連續幾小時不尿濕褲子嗎?他是不是每天只大便少數幾次,而不是一會兒拉一點點?如果是這樣的,那么他也許已經有控制大小便的能力了。如果還不行,那么他可能還不能做到在趕到廁所前控制住大小便。你要耐心等待孩子排泄控制功能的提高。如前所述,孩子的發育有快慢之分,不過,如果你懷疑孩子的發育有些不正常,你可以向醫生請教。   ●不敢上廁所。你的孩子害怕抽水馬桶的聲音嗎?他是不是害怕掉進水里?有些孩子的確有這樣的恐懼,因此,你在開始教孩子上廁所之前,首先要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替你沖馬桶,使他習慣看到糞便被沖下去。有些專家建議父母為此設計一種儀式,沖水時,握著孩子的小手向穢物說拜拜。   讓孩子認識到大小便是身體吸收了食物中的營養后剩下來的東西,而不是身體的一部分。   讓孩子練習在馬桶或便池坐上坐一會兒,這樣他就會明白他不會像大便一樣掉下去被水沖走。   最后,如果孩子排便時感到疼痛,你可以請教醫生,按醫生的意見調整孩子的飲食。或者稍稍用一點通便劑。在排便訓練中做到讓孩子排便不痛苦是很重要的,你一定要了解孩子的情況,這樣你就能把孩子排便的不適反應用身體其他毛病區別開。   訓練:無壓力訓練方法。有些專家認為孩子一旦具備了基本的活動技巧并且愿意同大人合作,他們就能夠自己學會上廁所。有人用10年的時間追蹤調查了1170例兒童,發現在沒有父母特別指導下,80%的孩子能夠在2歲到2歲半之間學會自己上廁所,他們尿褲子、尿床的次數每周不多于一次。另外20%的孩子學得慢一些。在被調查的孩子中有100多人是在3-4歲時學會使用便盆的,4歲以后才學會的也有100人。   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你也許愿意試試這種方法。選購一個兒童用的便盆或放在便池上的坐椅,告訴孩子怎樣使用它們。如果他愿意,他可以用便盆而不再用尿布。但是不要暗示、提醒或強迫他用便盆。你要等待孩子自己告訴你他也不想再用尿布了。   切記,如果你被孩子經常拉褲子搞得心煩意亂,或者你總是忍不住要強制孩子使用便盆,那么,無壓力訓練法可能不適用你和你的孩子,因為這個方法要求父母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非常放松才行。   一日兩次訓練法。這種方法更加直接,你得讓孩子蹲兩次便盆。對于大便已經有規律的孩子使用這種方法最好。在孩子通常的大便時間里讓他在馬桶上坐一會兒,孩子坐在馬桶上時,可以用很好玩的玩具慰勞他一下。開始時,他乖乖地坐在便盆上就可以得到獎勵,以后他要把大便拉到便盆里才能得到獎勵。   如果孩子沒有大便,或者起來后又拉在褲子里了,不要大驚小怪地指責孩子。孩子不想在馬桶上坐太久時,就讓他起來,玩一會兒再訓練他,不要強迫孩子。   一日強化訓練法。這種方法是兩位心理學家提出來的。他們對200多名20個月到4歲的孩子進行了訓練,這些孩子有些以前從未接受過排便訓練,有些則長期學不會,但通過這種方法,絕大部分孩子都學會了上廁所。   你必須拿出一整天的時間訓練孩子上廁所。如果你的脾氣很及早,你最好還是讓別的家庭成員來完成這項工作。這種方法也許不能使所有孩子都在短短一天內學會控制大小便,但它肯定比我們知道的任何其他方法都快得多。   一星期訓練法。如果你不喜歡高強度的方法,這里另有一種方法。它可以使你多用一些時間達到目的,但它也需要一些準備工作。   ●選擇時機。找一個你和家人不太忙的日子,把第一天定為開始訓練的好日子。如果你要上班的話,從周末開始比較好。   ●灌輸意識。讓孩子意識到一件重大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告訴孩子他將從哪天開始要像大人一樣使用便盆了。反復提到這件事,以加強孩子的印象。   ●購買廁所用品。為孩子選購一個便盆,帶著孩子一起去,讓孩子自己挑選。   ●準備好獎品。正確的獎勵方法是克服孩子的抵觸情緒、取得進步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