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近兩個月來先后有十多只基金相繼發行。面對如此眾多的基金品種,投資者應如何選擇基金呢?  基金不同風險不一  承受風險能力強的人宜購買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一般是以投資深滬股市為主,此類基金如果遇到所持股票大幅上漲,基金的凈值也會快速增加,比如招商股票基金、南方穩健成長基金,7月份基金凈值的月增長率高達2.4%以上。但如果持有的股票出現大幅下跌,基金凈值也會快速縮水,基金凈值幾天時間就有可能跌去 3%。所以,股票型基金比較適合具有固定收入、又喜歡激進型理財的中青年投資者。  承受風險中性的人宜購買平衡型基金或指數基金。去年成立的富國動態平衡、易方達平穩增長,以及不久前剛剛發行完畢的國聯安德盛穩健基金都屬于平衡型基金。與其他基金不同的是,平衡型基金的投資結構是股票和債券平衡持有,能確保投資始終在中低風險區間內運作,達到收益和風險平衡的投資目的。另外,多數炒股的朋友都曾經歷過“賺了指數賠了錢”的尷尬,但是,購買華安180指數、天同180指數等指數基金就能達到“指數漲了就賺錢”的目標,從而實現穩定的投資收益。  風險承受能力差的人宜購買債券型基金。債券型基金主要投資對象是國債和信用等級AA以上的金融債、企業債、可轉換公司債和國債回購,其預測收益雖然低于股票類基金和平衡型基金,但其收益相對二者更為穩妥。比如,去年發行的南方寶元、華夏債券基金的凈值增長率分別達3.81%、3.20%,賬面盈利大大超過了同期銀行儲蓄。  精挑細選優中選優  莫為浮云遮望眼。每個基金發行的時候一般都說“預測收益達×%”,但這種預測并非是承諾,不能簡單地認為“誰預測的收益高我就選擇誰”。同時,基金的命名和收益也沒有必然關系,哪怕它叫“一買暴富基金”或“一本萬利基金”,但其基金管理公司業績平平,一些子基金甚至毫無回報,這樣的基金還是敬而遠之為好。相反,對于運作穩健、贖回壓力小、回報率高的基金則應積極投資。  綜合衡量購買成本。開放式基金的申購和贖回費率較高,所以,同等情況下應選擇申購費率較低的基金。有的開放式基金有前端和后端兩種收費方式供投資人自由選擇,前端收費是指在申購時繳納申購費用,后端收費是指在贖回時才繳納,并且持有基金年限越長費率越低,直至為零。所以,對于有長期投資意向的投資者,可以購買該類基金并選擇后端收費,從而享受零費率,提高收益。  考慮其他服務舉措。基金之間的競爭已經白熱化,有的基金公司有送保險的優惠,那同樣條件下,應選擇有優惠舉措的基金。  活用“認購”、“申購”  目前,開放式基金主要是通過銀行代理銷售。開放式基金發售前,各大媒體均會刊出發行公告,投資者可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基金管理公司指定的銷售網點填表購買。  除了這種“認購”方式以外,基金發行完畢后,采取“申購”的方式也可以購買開放式基金。比方說,如果當初某某基金發行時您考慮短期內股市不太樂觀或對該基金的理財能力持觀望態度而未認購。基金出封閉期以后,受股市走低的影響,該基金已經跌到了0.95元,這時你如果又發現其具有投資價值,便可以用申購的形式以0.95元的價格購買,這正是:“買得早不如買得巧。”首先,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和收益風險偏好確定購買什么類型的基金。  如果你期望的回報比較高(例如年回報率為15%),而且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則可以考慮購買股票型或者配置型基金。如果你只是希望獲得比銀行存款高一些的收益,但不想過多承擔風險,則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比較合適,保本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但要記住,只有滿足保本周期的條件才能享受本金或收益的保證。  在確定自己的投資目標后,對于已經運作了一段時間的基金挑選, 可以從五個方面來考察:  以往的回報如何?  以往的風險有多高?  基金投資于什么品種?  管理團隊如何?  成本費用如何?  對于新發行的基金,沒有業績歷史可以參照,不妨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基金經理是否有基金管理的經驗,基金公司旗下其他基金的業績如何,基金的費用是多少。具體關注某只基金的時候,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網站和證券類報紙獲取相關基金的招募說明書和其他有關材料,也可以撥打基金公司客戶服務電話進行咨詢。。

熱心網友

搭車問一下。如果有證券公司的股票帳戶,是不是可以在證券公司交易系統中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基金

熱心網友

帶身份證,到托管或代銷銀行或證券公司,開戶,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