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科學有效地使用流動比率 -------------------------------------------------------------------------------- 信息來源: 日期:2003年03月27日 15:05:56 流動比率具有形式直觀、內容簡單的優點,便于投資者迅速對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進行大致判斷,因而成為當前最受重視的財務分析指標之一。不過,其簡單易用的外表往往掩蓋了企業復雜的真實經營狀況。其實,流動比率在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時作用是有限的,至少與其倍受推崇的地位極不相稱。它的缺陷主要來源于其指標的架構設計及其分析判別標準的應用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分子和分母的周轉期間不同。實際上,流動資產的構成內容未必都是可在一年或一個經營周期內轉化為現金或耗用的資產,而流動負債構成項目的周轉期間也同樣難以一概而論。很顯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流動比率分子分母構成項目的周轉期是不對稱的,這使得流動比率架構設計的理論基礎十分虛弱。某些財務安排合理、現金周轉速度較快的企業完全可在維持較小流動資產規模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盡管其流動比率很不理想。例如,在美國快餐連鎖店"溫迪"和"麥當勞"的財務報表中,其營運資本通常都為負值,且流動比率都低于1。 2、難以準確研判企業的短期債務風險。真正構成企業現實償債壓力和風險的是契約性債務(包括當期必須償付的應付票據、銀行借款本息、股利和其他外部契約性債務),而流動比率對這一風險并不能很好地加以描述。 3、易被企業操縱。如果要提高或優化重要的財務比率進行會計操縱,流動比率可能是最易被調節的指標之一。操作手法包括回沖跌價準備以虛增存貨價值、降低壞帳準備計提比率、舉借長期債務以增加現金等等。在流動資產總額大于流動負債余額時,用等量現金償還流動負債可以大大提升流動比率----例如一家擁有1000萬流動資產和800萬流動負債的公司若以600萬現金償還等量短期借款,其流動比率便可從1。25--1迅速提高至2--1的水平,盡管其資產流動性并無任何改觀。 4、缺乏客觀判別標準。學院派主張的流動比率2?1水平在實務中很少有支持依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經營特點導致了不同的資產流動性要求。例如,近幾年,美國幾大行業的平均流動比率水平存在著顯著區別。另外,不同企業特殊的微觀經營環境也使得流動比率的橫向比較存在較大限制。據筆者統計,在1999年中期至2001年中期上市的220家公司中,僅有7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大于2?1,而小于1?1的公司為77家(即與藍田股份的情況相當),占樣本總數的35%。然而,在缺乏實地調查或其他更深入研究的結論支持下,我們很難草率就這些公司的流動比率不佳做出財務狀況評價。 總而言之,流動比率和其他財務指標一樣在特定環境下有其分析價值,但夸大其單獨使用的效果顯然是不適當的。 。
熱心網友
要科學有效地使用流動比率
熱心網友
科學有效地使用流動比率--------------------------------------------------------------------------------信息來源: 日期:2003年03月27日 15:05:56 流動比率具有形式直觀、內容簡單的優點,便于投資者迅速對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進行大致判斷,因而成為當前最受重視的財務分析指標之一。不過,其簡單易用的外表往往掩蓋了企業復雜的真實經營狀況。其實,流動比率在分析企業的短期償債風險時作用是有限的,至少與其倍受推崇的地位極不相稱。它的缺陷主要來源于其指標的架構設計及其分析判別標準的應用問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分子和分母的周轉期間不同。實際上,流動資產的構成內容未必都是可在一年或一個經營周期內轉化為現金或耗用的資產,而流動負債構成項目的周轉期間也同樣難以一概而論。很顯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流動比率分子分母構成項目的周轉期是不對稱的,這使得流動比率架構設計的理論基礎十分虛弱。某些財務安排合理、現金周轉速度較快的企業完全可在維持較小流動資產規模的情況下保持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盡管其流動比率很不理想。例如,在美國快餐連鎖店"溫迪"和"麥當勞"的財務報表中,其營運資本通常都為負值,且流動比率都低于1。 2、難以準確研判企業的短期債務風險。真正構成企業現實償債壓力和風險的是契約性債務(包括當期必須償付的應付票據、銀行借款本息、股利和其他外部契約性債務),而流動比率對這一風險并不能很好地加以描述。 3、易被企業操縱。如果要提高或優化重要的財務比率進行會計操縱,流動比率可能是最易被調節的指標之一。操作手法包括回沖跌價準備以虛增存貨價值、降低壞帳準備計提比率、舉借長期債務以增加現金等等。在流動資產總額大于流動負債余額時,用等量現金償還流動負債可以大大提升流動比率----例如一家擁有1000萬流動資產和800萬流動負債的公司若以600萬現金償還等量短期借款,其流動比率便可從1。25--1迅速提高至2--1的水平,盡管其資產流動性并無任何改觀。 4、缺乏客觀判別標準。學院派主張的流動比率2?1水平在實務中很少有支持依據,各個行業的不同經營特點導致了不同的資產流動性要求。例如,近幾年,美國幾大行業的平均流動比率水平存在著顯著區別。另外,不同企業特殊的微觀經營環境也使得流動比率的橫向比較存在較大限制。據筆者統計,在1999年中期至2001年中期上市的220家公司中,僅有7家公司的流動比率大于2?1,而小于1?1的公司為77家(即與藍田股份的情況相當),占樣本總數的35%。然而,在缺乏實地調查或其他更深入研究的結論支持下,我們很難草率就這些公司的流動比率不佳做出財務狀況評價。 總而言之,流動比率和其他財務指標一樣在特定環境下有其分析價值,但夸大其單獨使用的效果顯然是不適當的。 。
熱心網友
要科學有效地使用流動比率